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梅 《学理论》2015,(1):28-2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先进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基础。以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马克思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广泛传播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媒介通过构建社会话语体系,搭建公共舆论平台,塑造主导文化传播的共享意义等方式,不断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转化为社会个体的认知理念和价值共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大众传播理论为基本视角,针对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主要问题,系统地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媒介传播的主体、受众、方式、内容、反馈五个方面探寻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西学语境与中国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田辰山先生嘱我给他的英文著作《中国的辩证法:从〈易经〉到马克思主义》中文翻译把把关。说实话,当初读田先生的文章,是想了解中国思想的英文表达,尤其是涉及中国哲学思想(如果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的话)的英文表达。此前通过阅读张东荪先生40年代的哲学著作、叶秀山先生的篇章和当代中青年学人方朝晖先生的著述,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0,(8)
施存统作为中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他的早期政治思想经历了由尊儒到反儒、由无政府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巨大转变。施存统翻译了许多日本社会主义学者的研究论著,撰写了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做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对外传播具有超越性特征,其以文化交流超越意识形态输出,以理论对话超越话语权压制,并以平等分享超越文化霸权.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过程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可以发挥载体作用推动文明互鉴;可以发挥启迪作用推动理论共享;可以发挥交流作用推动共识增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经历了从革命动员到文化交流的历史性转折、从接触到对话的"话语跟随型"传播模式生成、从理解到共享的"话语主动型"传播模式转换、从共识到认可的"话语主动型"传播模式初步形成等四个阶段,充分展示了自身的理论担当与实践作为.由此,我们可以构思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的现实策略:在文明交往中推进国际阐释;在原创性研究中推进对外传播;在世界理论交流中推进国际对话.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6)
随着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以及俄国十月革命以及国内五四运动的爆发,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处于萌芽和发展阶段,具有传播途径多样化、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媒介大众化的特点。很多进步的知识分子尝试着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力图探寻一条救国存亡的新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工人运动带来了理论指导,推动了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力求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这也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肖安宝 《理论探讨》2006,2(4):53-56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关于世界历史进程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基础,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中国现代化进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在这个进程中的本质展示,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成果。  相似文献   

8.
古玥 《学理论》2012,(16):11-12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获得了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从传入中国到得以广泛传播,进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行动指南经历了一个过程,其传播主体也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步传播的多元主体以及影响因素,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25)
早期《中国青年》是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该刊先后出版19个专号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集中传播,以不同的方式同青年读者进行了交流互动,并在批判东方文化派、国家主义派、戴季陶主义等各种反动思潮过程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2,(3)
创办文化书社是建党前夕毛泽东最重要的革命活动之一,是青年毛泽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成功实践。毛泽东为这一进步书刊发行机构起草成立宣言、确立组织大纲、疏通进货渠道、策划广告宣传,付出大量心血。文化书社在扩大马克思主义传播、提高民众思想觉悟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用,为湖南早期党组织的创建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朱执信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人物,但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他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别的科学社会主义,介绍了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理论等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初步理解和接受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思想,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和研究十月革命。其局限性在于对马克思主义主要观点的理解在总体上还比较肤浅,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也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12)
十月革命的国际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广西工人阶级的产生及发展壮大、新式教育的发展以及新文化运动在广西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广西早期的传播提供了良好条件。这时期传播主要通过进步书刊、通过学校或义校、组建学社研究马克思主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桂林宣传马克思主义等几种途径。传播的内容包括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俄国十月革命问题及妇女解放理论等。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初期传播,促进了广西人民思想的进一步觉醒,推动了广西工农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研究,在宏观层次上几乎已经穷尽了所有问题,要向前推进,就需要借用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向微观层次进军.微观层次研究是一个崭新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又是主要阵地.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涉及到一个学科群,至少包括马克思学、列宁学、马克思主义学、马克思主义典藏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系列考据解读、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逐步把这些学科建立起来,不仅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群建设,也有助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践观是其核心。语境论被认为是超越实在论、整合机械论和有机论而形成的一种新的世界假设,历史事件变化观是其核心。分析语境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矛盾、真理、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等方面存在的本质联系,可以深度把握语境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0,(12)
施存统一生的经历让他很好地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他的经历让他的信仰转向马克思主义。他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主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的革命道路;并且积极恢复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工作。作为中日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交流者,他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后来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3)
黄日葵是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一员干将,其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黄日葵传播马克思主义主要通过进步期刊及报刊、通过演讲或政治报告、通过授课的方式、通过交谈的方式。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介绍与宣传、对中国国情的分析以及对国家未来发展道路的探讨、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介绍宣传等几方面。黄日葵传播马克思主义对提高共产党员乃至广大民众的思想觉悟及马列理论水平、对中国革命特别是广西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石倩 《学理论》2014,(1):28-29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传播过程。它可以广泛传播,与它的传播者、传播对象、传播方法紧密相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早期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做出不懈的努力,主要运用了写作和传播文本著作、培养先进知识分子、建立组织、批判其他思想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开始传播,成为我国工人阶级进行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并指导我国人民历经种种磨砺,战胜重重困难,最后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当时,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我国得到传播,除了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深受我国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特别是海外的一些留学生,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救亡图存的一个契机。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如何传入我国的,及其对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何种影响进行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早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方针下治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蔡元培将马克思主义视为一种重要学说,认为有研究的必要。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全人类解放的学说,蔡元培支持劳工追求自身解放,蔡元培的这一主张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学说具有不谋而合之处。  相似文献   

20.
夏宇鹏  金鸣娟 《学理论》2013,(28):38-4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利用好微博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服务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重要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