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帮助     
时间:现代 舞台布置:一栋房屋模型,几样简单的家具. 主要人物: 张金娃——男,汉,某团新招的甘肃籍职工,30岁(简称张) 王翠萍——女,汉,某团甘肃籍灵活就业者,28岁,张之妻(简称王) 李建昌——男,汉,某团连队职工,党员,种田致富能手,52岁,(简称李) (张、王二人操甘肃口音) (幕启,张唉声叹气地上) 张:(唉声叹气)哎,从甘肃来到塔里木,两地相距两千多公里,却有天壤之别.咱们的故乡,虽说是黄土高原,可是山清水秀的,而这里却是戈壁沙漠,一刮风风沙满天飞.来这里已一年多了,生活仍不习惯.今年承包土地种植棉花,因不懂植棉技术,造成产量低,钱也没赚上多少.  相似文献   

2.
时间,现代的某一天 地点:李强——连队农工,30岁(简称强) 明芬——李强之妻,28岁(简称芬) (舞台布置:一沙发、几把椅子、一张桌子) 强:(扫着地)哎,老婆,今天连队要兑现2002年土地承包超产奖,你听说了吗? 芬:(打着鞋底)没听说,你听说了? 强:当然,隔壁的老张都领回来了,刚才过来通知让我们去领,现在  相似文献   

3.
回乡创业     
时间:现代 (舞台布置:一栋楼房屋模型,几样简单家具,几把椅子) 主要人物: 李志强——男,26岁,某团场回乡创业大学生(简称李) 王莲花——女,24岁,李的女朋友(简称王) 张翠花——女,56岁,某团场连队退休职工,李志强母亲(简称张) (幕启,张东张西望地上) 张:(满脸喜悦)昨天儿子打电话来告诉我,今天他要带女朋友回来,这是件大喜事,好令我高兴呀!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市已找到工作,听说待遇还不错,年薪1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4.
<正>地点:兵团某团场机关信访办公室人物:步献凡——男,60岁,团场信访办主任。外号"不嫌烦●。(简称甲)张大河——男,约30岁,连队承包户,河南口音。(简称乙)贾琼——女,约35岁,职工家属,操四川口音(简称丙)甲:我呀,在这干信访工作二十年,大家看我老头脾气好,办事不怕麻烦,所以都叫我"不嫌烦"。我呀,已经是船到码头车到站,离退休的日子也只有百十来天。我不但要站好这最后一班岗,还要把工作做得更圆满。(进办公室,拿起办公桌上的一摞信件)这些上访信我得仔细看看。(坐下戴老花镜看信)乙:俺是三连农工张大河,今天这心里直窝火,刚才在连队吵一架,我大步流星到信访办把理说。有人没?  相似文献   

5.
棉花情缘     
正舞台布置:几棵棉花模型主要人物:张—男29岁,某团连队职工(简称张)李—女26岁,外来拾花工(幕后传来汽车喇叭声,幕启,张急急忙忙上)张:(掏出手机看时间)我今年承包了100多亩棉花,丰产已成定局。今年国家不再进行国储了,采取的是直补政策。昨天连队召开会议传达团里会议精神,要求压缩机采棉面积,扩大手采棉面积,可雇工却成了困难。这不,听说阿拉尔市中心客运站能雇到人,我专门到这里来看看能不能雇上人。(下)(李提着行李上)  相似文献   

6.
温暖     
时间:现代的某一夜晚 地点:李春成家 主要人物:李春成—37岁某连贫困职工(简称李) 王雪莲—34岁李之妻(简称王) 张春茂—36岁某连连长(简称张) 舞台布置:一张桌子、几把椅子 (幕启)李抽着烟一脸苦相上李(叹气)唉,这几年尽走霉运,从四 川来到塔里木承包土地种棉花, 钱没赚上一分,反而还倒欠连队 上万元,这日子是越过越艰难。眼 看今年承包土地又开始了,而我  相似文献   

7.
正地点:三坪农场一社区小区刘国庆的家里。人物:职工刘国庆,男,连队蟠桃承包户小组长,简称刘。职工张燕,女,28岁,刘国庆妻子,简称张。父亲(张燕的父亲),简称父。幕启:刘国庆家客厅,沙发,茶几,衣架等。(刘手里拿着一件漂亮的女外套上场,拿着钥匙准备开门,电话响,拿出手机接电话)刘:喂,是我是我……我是刘国庆,什么?……鸡苗准备好了?……明天我就去拉,好来。(对观众说)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婚姻法改了,一夫二妻制,嘻……我告诉别人,别人说我白  相似文献   

8.
买车     
时间:现代 人物:罗富贵,30岁,机务工人(罗) 张菊花,27岁,女工,罗之妻(张) 地点:罗家 (开场,张菊花农工打扮。拍打着身上的灰上场,操四川方言) 张:今天连队要把拖拉机卖给个人。我家富贵也要去买辆。不让他买吧,他偏不听。他说自己一个机务工人,没车开咋个办嘛?唉,我们家才攒了几个钱,他硬要去穷烧包,把钱用完了啷个办哟!(作开门状进屋)  相似文献   

9.
正万老三:男,37岁,连队职工万妻:女,37岁,连队职工李四才:男,35岁,连队职工李妻:女,32岁,连队职工幕启:舞台中央置一方桌,一张沙发。万妻:这万老三,中午吃完饭那是准点哈哈,雷打不动啊,哎…老三,快醒醒啦,下午四才两口不是要来吃饭嘛,吃啥啊,我现在去盛达超市看看!万老三:哎呦,你自己看着弄就行了,耽误瞌睡。李四才:(着急地,敲门)三哥,是我,老四,快开门啊。万妻:(开门)呦…老四,不是晚上来吗?嫂子饭还没做好呢!李四才:我和媳妇吵架了,她马上就追来了,你快帮我躲躲…万妻:你赶快藏沙发后边吧。  相似文献   

10.
卖枣     
正人物:李福来——男,45岁左右,某团场枣农(简称李)王桂花——女,40岁,某团枣农李之妻(简称王)张老板——男,40多岁,北京红枣收购商(简称张)李:(嘴里哼着歌上)清爽的秋风吹呀吹来了,染醉了我园的大红枣,风吹枣儿摇,满树灯笼跳,大红枣儿甜又香……你们看,我的红枣怎样?我承包了40亩红枣,亩产可达1000公斤,  相似文献   

11.
回乡记     
正时间:现代人物:王阿娣,女,60多岁,退休上海支青(简称王)李阿根,70岁,男,退休回上海支青(简称李)张塔河,男,45岁,某团干部舞台布置:一栋楼房模型和树木张:(东张西望上)今天,王阿姨和李叔叔从上海回团场探亲,我开车来接他们。他们退休回上海十多年了,团场变化太大了,我不来接他们,他们肯定找不到路。(幕后广播声响:各位旅客,请注  相似文献   

12.
排练     
人物:连指导员黄爱国(简称黄) 政工员辛安美(简称辛) 连队职工田善军(简称田) 连队职工巴河水(女,操四川口音,简称巴) 众:5人左右(节目少的演员都可以上) 剧情:为迎接2015年羊年新春佳节的到来,团工会决定举办“中国梦·新安美”歌咏比赛活动,以此激发全团党员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团、爱社会主义的热情,以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喜迎新年的到来,各单位积极组队投入排练,因此闹出了一些矛盾. 置景:舞台中央一侧放置一张桌子,一张凳子,桌上摆放“连部办公室”牌子,营造连部的场景.  相似文献   

13.
乔迁之后     
时间:现代的某一天 地点:张春河家 主要人物:张春河——某连农工37岁(简称张) 李秀蓉——某连女农工30岁(张之妻简称李) 舞台布置:舞台中央布置一间房子模型 张:(吹着口哨上)喂,老婆,我回来了! 李:(用围裙拍打着从房中出来)回来就回来,又不是什么稀客,还要让我迎接?通报个啥呢,两口子拜年——多此一举。 张:(嘻皮笑脸)你是一家之主。我当然得啥事都要向你请示汇报,如果不  相似文献   

14.
正11月6日,一团民族连农民吐松·阿不拉正在帮助汉族连队职工拾红枣。他说:"现在,拾花工作基本结束,汉族连队职工正需要劳力捡拾红枣,光这短短两周多的时间,我就净赚了2000元。"据悉,一团民族二十四连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和农民大会对农民进行宣传培训,鼓励农民多元化增收。秋收基本结束后,不少农民积极拓宽增收渠道,有的组建起了打工服  相似文献   

15.
生日     
正时间:秋收前人物:珊珊——10岁,主任的女儿大胡——30—40岁,连队职工阿姨(小于)——30多岁,连长邻居胡:气死我了,气死我了,你们说说,我们家孩子马上上大学要走,学费还没有着落呢,我跟连长商量跟连队借1万块钱,这都三天了,一点动静也没有。不行!今天我一定要找到他!诶!快到吃饭点了,我还是再到平房看看去!(珊珊手拿两根蜡烛上。珊珊将蜡  相似文献   

16.
人物:李洪新:60岁退休工人。 张翠花:50岁退休工人。 赵老头:60多岁退休工人。 张的老伴,操河南口音。 (幕启 张翠花家、桌椅水壶、衣架上挂一件女式大衣。李洪新上)  相似文献   

17.
座谈会     
正人物:连队李书记、连队职工老李、老张、小谢、盼盼地点:连队会议室场景一李书记:(边走边擦汗,进办公室)哎呦呦,累死我了(端起杯子喝水),兵团召开了六届十五次会议,团里面给我们提出要求,务必要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务必让职工听得懂,能明白。今天我们准备在连队开个座谈会,看看大家的学习效果,宣讲不到位,都对不起我这"A4腰"。李书记:(电话铃响,掏出手机)呦  相似文献   

18.
时间:一天傍晚。 地点:某团场民族教师热依汗的家。 人物:热依汗——55岁,民族教师,已退休。 小燕——汉族,12岁,孤儿,学生。 阿依古丽——11岁,热依汗的女儿。 幕启: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桌上一个洋娃娃。 小燕:(上场,背书包)阿姨,阿姨,我放学了,(无人应)古丽,古丽,(无人应)哎,这个洋娃娃真漂亮。  相似文献   

19.
交花     
<正>时间:【2010年秋】地点:棉田人物:马玉江,男,40岁左右,河南口音,简称马;陈玉芳,女,40岁左右,马妻,河南口音,简称陈。连长,男,40岁左右,本地方口音,简称张;棉贩,男,45岁左右,地方老乡口音,简称棉;黑妮,女,马玉江女儿,18岁左右,学生身份,简称妮。马:乡亲们,大家好!还认识俺吗?俺是马玉江啊!可俺不是两年前的马玉江了,俺这两年在兵团富民政策的影响下,住上了小康房,过上了好日子。  相似文献   

20.
时间:三秋拾花时期 地址:某农场 人物:改革娃——农场青年,出租车司机,20岁(简称改) 张大妈——退休农工,58岁(简称张) 王大妈——退休农工。68岁(简称王 李大妈——退休农工,78岁(简称李) 赵大妈——退休农工,88岁(简称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