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反"四风"深入开展,从严治党成为一种政治新常态,而一些干部身上的"不适应症"也越来越明显。最近,有媒体发文称,机场贵宾厅关闭,使河北一名县委书记犯了难,他虽坐过无数次飞机,一旦亲自登机,却不知如何订票、取票、换登机牌,还感叹"我比刚进城的农民还懵懂,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难得他自承不如农民。吾国的  相似文献   

2.
据新华社调查,多地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呈现铺张浪费、挥金如土的恶性态势,而公费医疗造成的浪费同样严重。山西一家三甲医院的副院长举例,有的领导仅得了一个普通感冒,就要求吃好几种药,并且要求住院输液。前几年,有一位退休省级干部住一次院花费就高达300万元。"官员看病从不考虑钱"的说法,民众多有耳闻,但退休官员住院花300万,还是远超人们心理承受极限,怎能不激起民众心头对公  相似文献   

3.
郭庆晨 《党课》2011,(13):125-126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可以说是我所知道的评判官员政绩优劣的最为经典的概括了。说起来,道理也很简单:官员在位的时候,有权有势,有上司保着,有下属护着,寻常百姓的命运都捏在他的手里,所以没人敢说“不”字。  相似文献   

4.
徐浩程 《廉政瞭望》2014,(17):13-13
最近由于工作关系,我密集地见了十多名官员,外省为主。这些官员均是“80后”,年纪最小者也有3l岁了,他们均是在大学毕业后就通过公考进入官场,算得上是当初标准的“三门干部”。经过十年左右的官场生涯,他们基本上有几个其同点: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3,(16):46-53
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绝不仅仅是党风政风问题,更关系社会的公平正义;绝不仅仅是财富分配问题,更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6.
左克 《先锋队》2010,(3):40-48
官员作秀,是作风不正、操守不严和浮夸不实、弄虚作假的表现:对贪官来说,其作秀,更多的是为了包装,“表演”的目的是欺世盗名,以博取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贪官往往是一边作秀一边贪腐,并边腐边升,性质十分恶劣,危害非常严重。自然,一经落马,贪官作秀也往往成了笑柄。  相似文献   

7.
《党课》2009,(7):19-20
正方:为什么对复出说“好” 首先,复出符合党的一贯政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是我们党从延安时代就倡导的一个方针。既允许干部犯错误,也允许干部改正错误——正是由于我们党长期坚持这个方针,从而挽救了大批干部,也避免了人才的浪费。当前,允许一些被问责的官员复出,给他们以适当的工作岗位,正是党的一贯政策的合理体现。  相似文献   

8.
他们演绎着现代版的“学而优则仕”:“乌纱帽”下,有一顶货真价实的博士帽。  相似文献   

9.
县委书记、县公安局长、县法院院长、县检察院检察长、县国土局局长……培训是中共管理干部的惯用方式,但这次规模罕有的培训大潮,一个巨大不同是跨级直训,多个县级要害岗位的官员直接进京受训。  相似文献   

10.
李东方 《廉政瞭望》2013,(18):45-45
超级面额钞票是恶性通货膨胀及其灾难性后果的见证,这是屡见不鲜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官员有的时候也会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现象,某些地方职位一正十几副乃至几十副、一个县委书记一年提拔调整800多个科级干部的报道却早已不是新闻了,而其带来的恶果一点都不比货币的通货嘭胀逊色。干部队伍臃肿、膨胀,与其说机构臃肿是政府的顽症,倒不如说是政府的本性,凶为政府代表的是权力,而权力具有扩张的本性。一定数量的公务员有利于维系国家政治生活,但公务员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具有利益共同体性质的官僚集团。官僚的扩张是政治改革最大的阻碍力量。  相似文献   

11.
官也好民也罢,有兴趣爱好,本无可厚非。但当这些“雅好”牵扯上利益,就变得只“雅”不“好”,成了“稚贿”脸上那层堂而皇之的面纱。爱摄影“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这句坊间调侃,放到某位已被“双规”的高官身上,再合适不过了。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他,其摄影作品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  相似文献   

12.
在一般人眼里,干部职业稳定,社会评价高,应该是“怨气”较少的群体。可在现实工作生活中,面对困难、问题、矛盾的时候,一些领导干部也摆不正心态、放不平心绪,由此生出怨上级、怨下级、怨机制等种种“怨”来。  相似文献   

13.
《先锋队》2010,(12):62-62
中国在3000多年前就建立了退休制度,不过只限于朝廷官员。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致仕”。此外,还有“致事”、“致政”等别称。“退休”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退休制度的核心是对退休年龄的界定,各朝代对此有不同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椿桦 《廉政瞭望》2010,(7):68-68
因为没把群众发短信反映问题当回事儿,江苏睢宁县7名官员丢了“乌纱”。据报道,当地百姓拍手称快,网民们纷纷以“清官”来表达对县委书记王天琦的赞赏。  相似文献   

15.
元涛  郭宣  雪松 《廉政瞭望》2007,(12):56-57
随着葡萄牙总理被指控"文凭造假"和韩国名流频陷"学位门"事件,官员假学历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假学历波及全球政坛已是不争的事实。《围城》里那张挖空心思弄到的"克莱登大学"文凭,如今正成为政客们的"烫手山芋"。  相似文献   

16.
吴钩 《党建文汇》2008,(4):11-11
那些接受多年唯物主义教育的官员,为什么会出现不信科学信风水、“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反常倾向?在我看来,官员迷信“风水”,说破了,是因为对未来命运自感无力把握、进而不得不求助于“鬼神”。比如一名官员不能确定按照自己的努力与正常的程序获得升迁,这个时候他就可能将利益预期的顺利实现寄托在“风水”上。再比如,贪赃枉法的官员在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朝一日东窗事发的情况下,也更可能笃信“风水”以期获得庇佑。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2,(17):75-77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大批官员到政府附属的企业任职,当起了“红顶商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体制外的经济部门开始兴盛,再加上政府精简政策,不少官员选择了停薪留职,下海创业。  相似文献   

18.
“双规”并非正式司法程序的一部分,而是一个先于司法程序的对人身自由进行限制的党内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春 《廉政瞭望》2007,(7):8-11
一改官场四平八稳的传统风格,敢于亮出个人观点,用“铁腕”手段推行变革,甚至用“专制”手段推行民主,“另类”施政引发争议……个性官员大胆挑战官场潜规则,民生,公平,和谐……个性施政无疑彰显了政治的文明。  相似文献   

20.
从“裸聊门”到“艳照门”,从“调情门”到“开房门”,今年论坛、微博等网络载体连续曝光基层官员“性丑闻”事件,引发舆论对官员“私生活”的再次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