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又说:“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这些论断,既概括了深化改革与反对官僚主义的相互关系,又阐明了反对官僚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指导当前反对官僚主义,推动改革深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和九届全国人大把机构改革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机构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直接阻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这个问题亟待解决。”李鹏在九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政府机构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密切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客观要求。”“机构庞大,政企不分,滋生官僚主义,助长不正之风,也给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朱镕基总理更是把政府机构改革作为本届政府今年必须完成的三项任务之一。可见,机构改革已成为我国今年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3.
周娟 《学习月刊》2013,(18):1-1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就是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四风”违背了党的宗旨.损害了人民利益,毒化了社会风气.败坏了党的形象,动摇了党的执政根基,是当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四风”之害.普遍存在;“四风”积习,久治难除。唯有痛下决心,从“体制”和“结构”入手.规范权力运行.方能彻底铲除“四风”.还百姓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期的“三反”和“五反”运动中,党领导下的舆论监督和人民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0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在报纸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号召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报纸和刊物上公开地全面地揭露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毛泽东非常重视人民来信,1951年5月16日,批示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和党委、党组:“必须重视人民的来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如果来信很多,“应设立适当人数的专门机关或专门的人,处理这些信件。”如果…  相似文献   

5.
在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团拜会上,毛泽东主席号召“全体人民和一切工作人员一致起来,大张旗鼓地.雷厉风行地,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将这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毒洗干净”。  相似文献   

6.
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非常鲜明地指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当前,人民群众对为官不正、不勤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强烈不满。我们党只有非常坚决地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能真正做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  相似文献   

7.
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各级党组织都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作风。作风建设包括很多方面,但我以为当前首要的是要克服官僚主义,因为它是人民群众最深恶痛绝的东西,也是其他不良作风得以生存的条件。官僚主义是一个顽疾,早在1963年周恩来同志就列举过官僚主义的20种表现。官僚主义危害很大,它能让“鱼水关系”变成“油水关系”甚至“水火关系”。领导干部的最大危险就是听不到、听不进、不想听、不敢听,甚至压制群众的声音。有些单位领导的“帝王”思想、“家长”作风仍很严重,潜意识中自己就是单位的“帝王”、“…  相似文献   

8.
郭庆晨 《奋斗》2010,(1):61-61
60年前毛泽东为当时的松江省委题词:“学习”、“奋斗”、“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这三幅题词都与我们党的执政有关。“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只是短短的十个字,像是要求,像是告诫,又像是提醒.看似态度平和、但认真细想.实际上要求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9.
早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就对官僚主义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尖锐地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这无论在我们内部事务中,或者在国际交往中,都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十多年后的今天,在少数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仍存在官僚主义现象,严重的官僚主义失职行为时有发生,给  相似文献   

10.
王迅 《党建文汇》2001,(7):31-31
《半月谈内部版》第5期“高层吹风”栏刊文指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六原则.具体是:第一,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第二.改革的目标是要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克服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11.
《党建文汇》2001,(10):21-21
我们党历来重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反对各种脱离群众的不良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当前,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盛行,深为群众所反感。《决定》深刻剖析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实质和要害,严肃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祸害”。对此,务必引起全党的高度警觉。  相似文献   

12.
集中解决作为“四风”问题之一的官僚主义,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于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整肃和清除官僚主义这一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方针,在采取强化思想教育等措施的同时,下大气力坚决铲除其赖以滋生的制度性根源。权力过分集中是官僚主义产生的“总病根”。要通过改革和建设,着力从制度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反对官僚主义作风,是这次整党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指出:“整顿作风,就是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纠正各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反对对党对人民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由于我们党执政多年,在国家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大批的党员担负着各种领导职务。而一部分党员又不能正确  相似文献   

14.
1953年,在“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之后开展的新“三反”(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斗争,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反腐败斗争。虽然对这一斗争作专题研究的文章还不多,但是实事求是地评述这场斗争,对于当前的廉政建设工作,无疑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新“三反”斗争的缘由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人阶级政党。新中国建立后,绝大多数党政领导机关的干部,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勤恳工作、廉洁奉公。但是,执政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说:“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党政领导机关中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形式主义作风,使党和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害,使党群之间的密切联系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6.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具体体现。“七一”讲话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一切不符合党的事业发展要求、不符合人民利益的不良作风,都应坚决克服。”“要特别注意克服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状况.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歪风。”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主政西南局期间,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有三个坚持让人印象深刻。”徐塞声总结:一是坚持“政府是人民的,也是为人民的”,体现为民宗旨;二是坚持反对“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和“艰苦奋斗的命令主义”,体现务实作风;三是坚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克服享乐腐蚀思想,体现清廉作风。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而言,“四风”表现重点在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关键在于解决“信仰”和“责任”问题,落脚点是勇挑历史重担,培养和造就时代所需人才,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小发点在于心中真正装着师生,行动真正体现务实。  相似文献   

19.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破坏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根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思想基础,二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健全对领导干部使用权力的制约机制;三要加快体制改革步伐,从体制上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温床。  相似文献   

20.
官僚主义的本来涵义,是指一种与剥削阶级国家的官僚政体相伴生的腐败政治作风。毛泽东同志指出:“这是反动统治阶级对待人民的反动作风(反人民的作风、国民党的作风)的残余在我们党和政府内的反映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73页)这就告诉我们,官僚主义不是共产党的作风;而是剥削阶级的作风,不是联系群众的作风,而是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