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者评刊表     
《天津支部生活》2006,(10):17-17
喋血湘江(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尽管敌我力量悬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又给红军造成了全盘被动,红军还是突破了湘江,但也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  相似文献   

2.
<正>闽西是红军的故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有10万儿女参加红军。仅参加长征的8万多中央红军中,就有近3万闽西子弟兵,他们几乎遍布红军各部。长征途中,有2万多闽西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到达陕北后仅幸存2000多人,长征路上平均每一华里就有一位闽西子弟兵倒下。闽西儿女为长征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回望这段悲壮的历史,使我们更加缅怀长征途中壮烈牺牲在湘江之畔的闽西英烈。  相似文献   

3.
<正>小布誓师大会后,全军将士斗志高昂,同仇敌忾1930年,红军和根据地发展迅速,主力红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10万多人。这使李立三过高估计了形势,忽视了敌强我弱的基本事实,命令红军攻打南昌、长沙等大中城市。1930年7月27日,红3军团乘虚攻占长沙。此后,红军回师江西,于10月4日攻占吉安,成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人员死亡的确切数字,一直很难准确统计出来。但在人们的印象中,在这里死去的人,比长征以来在其他地方牺牲的人要多。根据战史上的统计,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次过草地时死亡的数字,还是可以大致推算出来的:红一方面军1935年6月过草地之前统计共有近2万人,过草地之后剩下1.3万人(其中左路军的五军、三十二军5000人,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0,(12):106-106
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但总人数只剩下了3万多人,军队干部损失也颇大。为培养补充抗日军政干部,提高红军自身的战略及军事指挥水平,1936年6月1日,党中央决定建立“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至2022年,赣州龙南市一支由党员、退伍军人、退休干部组成的12名志愿者,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心,响应当地政府征集金盆山战斗文物的号召,自动筹集资金,两年先后6次去金盆山搜寻红军义冢,即红军遗骸掩埋地,并取得重要成果,为当地政府开发金盆山红色资源,正式启动红军遗骸挖掘工作,提供了宝贵信息。  相似文献   

7.
长征精神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地区大会师,胜利地结束了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其历史意义是不可估量的。红军长征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拟就长征精神的伦理内涵及其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红军长征行程数万里,沿途万水千山,关隘阻隔,天上有敌人的飞机,地下有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其艰难  相似文献   

8.
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的会议。这次会议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纪念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这次会议的历史功绩和宝贵经验,对于今天我们正在昂首阔步进行的新长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立志于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探寻革命发展道路,出色地领导了工人…  相似文献   

9.
张颖 《世纪桥》2011,(4):55-57
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武装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根据红军建制,全国境内共有“军”字番号建制的红军队伍35支,共组成了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中国工农红军迅猛发展到30余万人。其中在大别山诞生、战斗和发展起来的“军”字番号的红军队伍共有13支:  相似文献   

10.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6万余人撤离中央苏区,实行战略大转移。历经无数次战火的洗礼以及疾病的侵袭,至今全国尚健在的老红军不过区区几十人,他们堪称红色“国宝”。而在曾有4.9万人参加红军、3.1万人参加长征的红都瑞金。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被誉为中国红军城,是红四方面军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地方.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土地革命时期不到十万人的当地,就有一万五千人参加红军,其中绝大部分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这是一片贫瘠的土地,直至2015年,这里尚有97个村,17198户50883人生活在贫困中,属国定贫困县.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6,(8):90-90
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三年游击战争,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到约10万人,并开辟了10余块苏区。对此,国民党当局异常恐惧。蒋介石急忙于8月下旬召开湘、鄂、赣三省“绥靖”会议,确定了以军事为主,党务、政务密切配合,分别“围剿”各苏区红军的总方针,企图在3~6个月内消灭红军。  相似文献   

13.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开始战略大转移。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的落脚点是经过五次变更,最后才定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最初的目标,是到湘西去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在那里建立新的苏区,并准备反攻。红军在向湘西转移途中,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堵截。12月初,红军过湘江后,损失逾半,由8万多人减少至3万多人。这时,蒋介石已觉察到中央红军的战略意图,立刻凋集重兵,在红军必经之地布置好口袋形阵势,等候红军钻入,企图一网打尽。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建议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他的主张得到许多人的赞同…  相似文献   

14.
湘江之战发生于1934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进行的第一场大战与恶战。此战红军伤亡极为惨重。据刘伯承回忆:“虽然(红军)最终渡过了湘江,但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员折损过半。”据龙大云考证,此战红军伤亡超过3.05万人。而美国学者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估计,此战红军损失高达5万余人。另外,李德在他的回忆录《中国纪事》中也估计红军到达贵州省边界时,已损失一半的新兵与75%的“后备军”(主要是挑夫)。不管各家说法如何,大家都承认过了湘江,中央红军的人数已锐减至3万人左右。这足以说明湘江之战是红军有史以来遭受的最惨重的败仗。  相似文献   

15.
情深爱亦贞     
第二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著名的中央苏区模范县──兴国,先后有8万余红土骄子参加红军。建国后,健在的红军战士仅5700多人,余下的就是有名有姓的红军烈士23000余人和无名烈士。7万多名红军烈士去了,然而,千万烈士遗捐连同她们的郎一件件、一桩桩动人故事在传颂。原中共中央分局委员、少共中央分局书记李才莲烈士的遗捐——他有华,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主月进动当红军1928年,革命火种燃遍了兴国这块贫瘠的土地,从小给李才莲做童养媳的地育华,在一片吸呐@炮声中国房了。做了新媳妇的池育华,跟往常没什么两样。她每天早早上山砍…  相似文献   

16.
举世无双的“将军科”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仅剩3万人,干部也损失颇大。为培养补充抗日军政干部,提高红军自身的战略战术水平,1936年6月1日,党中央在瓦窑堡建立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抗大"的前身),随即迁至保安县城。在保安县城红...  相似文献   

17.
今年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纪念日。3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红军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长驱二万五千平,纵横十余省,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颌导的红军是不可战胜的。1934年10月初,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红一方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撤出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在转移中,红军广大指战员经过连续苦战,虽然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过湘江后.红军由出发时的8万多人减少到3万多…  相似文献   

18.
1936年10月,一支2万余人的红军部队奉命从甘肃靖远县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作战任务,以期“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通达远方”,时称西路军。  相似文献   

19.
宁化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作为中央苏区重要组成县的宁化,无论在中央苏区的发展,在支援和扩大红军,还是在红军长征的征途中,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宁化曾被苏维埃政府评为扩红模范县,当时宁化人口仅13万人,但参军的达到1.37万人,10人中就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酝酿红军西征和出兵陕南计划,周恩来请张学良为红军提供必要的现金和军火帮助1936年5月中旬,中共中央酝酿红军西征。同时,决定派红二十八军出陕南.与陈先瑞部第七十四师会合,转进河南,争取在鄂豫皖三省间取得新的发展条件。5月12日,周恩来与张学良秘晤于肤施。会谈中,周恩来向张学良通报了正在酝酿中的西征和出兵陕南计划.着重地请张学良提供红军必要的现金和军火帮助,提出了七九子弹10万发的单子.要求将其中6万发运送至肤施城,另4万发送给将出陕南之部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