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初,乡村旅游在英国、法国、西班牙快速兴起。二战后,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自然环境恶化,城里人渴望到乡村观光度假放松心情。西班牙把城堡改造成饭店,把农场建成度假农庄。此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也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并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通过对邛崃市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邛崃市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田于群 《学习月刊》2014,(22):37-38
世界旅游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当人们在拥有满足生存需要的收入和闲暇时间后,就会考虑旅游消费,观光旅游应运而生。随着收入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文化品位提升,休闲、放松和娱乐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乃至追求个性化、体验化以及美化的情感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将出现的高级形式。  相似文献   

4.
罗德林 《湘潮》2008,(8):21-25
1988年,张家界(大庸)建立地级市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20年的艰苦奋斗,已由一个地处湘西边陲的“老、少、边、穷”山区,变成了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回首创业发展之路,目睹其日新月异的景象,人们对这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充满着期待和希望。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自身的性质与作用,决定了其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中的地位与功能。城市圈作为区域经济运行的平台与竞争的载体,旅游业的合作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旅游欠发达区域的城市圈旅游业发展呈现竞争有余、合作不足的现状,需要在“十二五”开局进行战略研究,更新发展理念、秉承发展原则并正确处理发展过程中的“十大关系”。通过一体化整合的战略引领,实现城市圈内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的一系列新论断,为新时期伊犁河谷旅游业指明了方向,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期。结合伊犁河谷旅游业发展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围绕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精品的发展目标。本文认为应重点从保护好旅游资源,开发好旅游产品,建设好旅游设施,创造好旅游服务,打造好旅游品牌等几个方向入手。推动伊犁河谷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和壮大现代旅游服务业。  相似文献   

7.
《红岩春秋》2014,(11):50-51
石柱旅游产业于1999年起步,2007年进入加速发展阶段,2009年沪渝高速公路通车后,步入发展黄金时期,2011年在AAAA级景区、高星级酒店、休闲文化旅游等方面取得突破性发展,2012年渝利高铁全线贯通后,旅游产业进入升级转型关键期。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具有投资少、产出高、带动力强、就业容量大等特点,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近几年西部旅游热在全国逐步升温,边境旅游热一直是居高不下,边疆文化、民族文化很有吸引力,这些都为托里县加快发展旅游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目前而言,托里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层次比较低,旅游产品和旅游企业“低、小、散、弱”的问题还很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要进一步挖掘和开发托里县旅游资源,促进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应从坚持政府引导,形成多元参与的格局;做好景区规划,促进景区有序开发;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升全县旅游业知名度等六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宣城市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宣城市旅游业,要充分认识其意义,找准存在的差距;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领导,科学规划,不断提高宣城知名度;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旅游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大力加强区域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要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把发展旅游业与城市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以发展伊宁市的幸福产业--旅游业为出发点,围绕伊宁市建设幸福伊宁的目标,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加强旅游基础设施,促进旅游就业致富,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力度和援疆旅游合作等方面,将旅游业培育成伊宁市真正的民生产业、富民产业和各族群众的幸福产业。  相似文献   

11.
我省旅游大多因水而起,因水而名,70%的旅游资源与水有关。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旅游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水利风景旅游作为贵州旅游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关于我省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要求,高度重视水利风景区建设,积极发展贵州水利风景旅游,对加快推进我省实现旅游强省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娴  蒋兴勇 《当代贵州》2012,(28):32-35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缺乏内涵,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则缺少市场活力。按照国发2号文件的要求,致力于“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国务院文件第一次以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来定位一个省的文化与旅游发展,这既为贵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含金量极高的政策平台,也为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造独特市场品牌,营造了良好环境。当前,“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时代要求。贵州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文化发展已成为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支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受重视旅游业发展.全面推进高原旅游名省建设.加快“大美青海”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  相似文献   

14.
湘乡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工业基地和休闲旅游城市。湘乡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与旅游“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高起点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大投入开发旅游产品,实现了旅游业的高位起步、强力开局、超速发展。据统计,2010年湘乡旅游接待游客2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亿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尖扎县坎布拉镇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全局。紧紧抓住坎布拉旅游发展.引领群众依托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等乡村旅游资源.不仅拓宽了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而且开创了增收致富的一条富民之路。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07,(2):56-57
省民建部分委员反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各个省市也对所属的旅游景点加大了建设和宣传包装的力度。而我省的旅游产业发展与其他省份相比,存在着起步晚、规模小、名景名点少、建设速度慢、还没有形成产业链等问题,满足不了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学习月刊》2010,(18):120-120
近年来,在麻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龟峰山风景区管理处紧紧围绕麻城创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建设大别山绝版景区和全省重点景区的目标,奋力打拼,开创龟峰山旅游发展新局面,加速了麻城旅游走向火爆。  相似文献   

18.
怀化作为湖南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区之一,加快文化旅游发展,关键是找准自身独特优势,强化相关基础配套,深化区域协作,主动融入大湘西文化旅游发展,形成错位发展、良性互动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一、贵州特色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一)提升贵州旅游产业水平需要文化融合 随着人们对旅游消费需求的日趋旺盛,我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11年全年贵州旅游总收入1429.48亿,同比增长34.70%,同比增长数排名全国第四,旅游创汇不断增加,影响力不断增强。然而纵观全省旅游业发展,取得成绩显著,但却与丰富资源不相匹配,或者说资源性价比不高。  相似文献   

20.
石培华 《当代贵州》2011,(27):63-63
作为国家赴贵州调研组成员和调查报告的执笔人,作为从事旅游研究的贵州籍学者,我一直在思考,应申请国家从哪些方面支持贵州旅游发展呢?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经济实力弱、基础设施欠账多,迫切需要国家加大支持力度。经过对贵州省省情实际的调研,建议国家对贵州给予以下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