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做人的工 作,做群众的工作,其根本目标必须落脚到促进人的发展上,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自南而全面发展的设想为圭臬,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完善人,努力实现人的“类本质”、“社会本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与个人主义 “个人”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概念。我们用个人这个名词来指代所有的单个的人。但是从中仍然能区分出个人的两层含义。首先是作为一个生物有机体的个人,在这种意义上,每个人都是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独立的单位。而那些集合名词并不存在对应的生命有机体。这是一种唯名论的看法,比如说世界上只存在一个个的各不相同的苹果、桃子等,并不存在“水果”这个事物,“水果”只是人们观念中的集合名词。  相似文献   

3.
法:基于人的需要而产生的规则体系。法不是凭空产生的,法是基于人的需要而产生的规则体系。这里的“人”是指具体的、现实的、社会的人。没有人,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既无存在之必要,也无存在之可能;由此,法应该与人协调一致,人应该是法的主体、内容何目的,法应该  相似文献   

4.
小议品德     
杜红霞 《中国监察》2009,(23):61-61
品德是什么?品德即道德品质,也就是一个人的人品、德行。其基本内涵是讲诚信、有爱心、知荣辱、守规矩。品德也有“公”和“私”之分。所谓“公德”就是人们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与他人、集体、社会、民族或国家有关的道德,  相似文献   

5.
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职大小、官职高低为标尺去衡量和评价人的价值和地位。“官本位”是封建社会官僚制度的基本特征.也是所有读书人的价值取向。“官本位”在中国存在了儿下年,至今仍然有很深的影响,其丰要表现是:一是社会充斥着“当官”期待,“做官光荣”、“升官发财”和敬官、畏官的社会心理普遍存在。二:是制度设计把“官”的利益放在优先位置。  相似文献   

6.
“严打”这个词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很多人都曾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上看到过“严打”的消息,看到一个个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深厚“人治”传统的国家。人治,尽管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方式,但由于受人的因素的影响过大,非理性色彩浓厚,对公权力的行使往往具有随意性和任意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突飞猛进,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推进,法治精神已逐渐融入社会主流文化。但这并不代表权大于法这种传统“人治”思想没有了市场,相反,从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典型案例来看,权大于法不但存在,甚至还在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行动中表现出来。约束权力、  相似文献   

8.
汪崴 《公民与法治》2011,(15):38-40
“执行力”是一个古老又年轻的话题。说它古老,是从广义方面来说,自从有了人类社会,有了组织开始,人们就在一直追求如何完成任务。使劳动更有效果和效率,其实这就已经是在追求提升执行力;而说它年轻,是从狭义方面来说,人们真正把企业管理中关注的焦点转向执行力.把“提升企业执行力”当作理论来研究,还只是近十年来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杜威的价值论充满了人本主义色彩。杜威价值哲学的特点是从存在出发 ,重视效果与过程的统一 ,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在个人与社会这一基本价值问题上 ,杜威在高度重视社会对于人的意义的同时 ,坚持人的最根本的价值 ,坚持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以上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杜威对“人·教育·社会”这一问题的看法。他认为教育对促进民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解放具有首要意义 ,应通过教育培养的新人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孙焕英 《政府法制》2014,(10):13-13
曾经获得六十来名人大代表联名提案根本废除之“殊荣”的“中国特色”的劳动教养制度,虽然有些官员恋恋不舍这个得心应手的利器,但它还是在生存挣扎得面目扭曲中咽气了。它被废除是一种必须,也是一种必然。因为,它跑出了宪法的笼子.成了一只给中国建设法治社会制造麻烦的捣蛋猫。  相似文献   

11.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历史命题,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演变更新,逐渐成为各国企业理论中不可逃避的一个问题。本文将主要分析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的提高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邵志强 《中国监察》2010,(14):47-47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有的领导干部中间称呼职务似乎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有的还喜欢下级称自己为“老总”、“老板”或“老大”,让人感觉有一种商业味道和江湖气息。受此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熟人见面也称呼职务。这个“长”那个“主任”、这个“老总”那个“老板”叫得很是响亮。  相似文献   

13.
王吉万 《法人》2010,(11):81-81
在我看来,“十二五”中“民富”这一概念的提出,首先应从企业层面得到落实才能真正实现。而企业对“民富”实现的最根本手段,就在于“员工富”。其实,现在诸多企业跟国家遇到的问题如出一辙,企业为了生存,保证有足够资金正常运营,总是想方设法用低成本来留住人才,以保证“企业富”,更有甚者,是保证“老板富”,而员工则成赚钱的工具,而这完全不合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时代进步需求。“赚大钱,必须学会分钱”,这样才能留住人才,也才能激发出员工无穷的动力,进而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也是企业生存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两国论”不但有特殊的背景,而且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值得忧虑和警惕。但是,台湾的安全与稳定,台湾民众的福祉皆系于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因此,虽有人妄言修宪定国,却未敢冒险付诸行动;各“总统”候选人在竞选白热化之际打“两岸关系”牌,恰恰说明了台湾民众对“两国论”没有信心。  相似文献   

15.
人是社会的人,“关系网”人皆有之。人一旦有了权力,亲人、部属、故友接踵而至,其实许多是冲着权力而来,关键看拥有权力者对待关系网的态度。可是有的领导干部往往摆脱不了由“情”所编织的变异的“关系网”,有意无意地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亲人、部属、故友牟取不义之利,成为“关系网”的俘虏,成为不法分子编织的“网”中之囚。  相似文献   

16.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几个月前还到处求人为自己手下的人找工作的“农民工司令”张全收“牛”起来了,整天是企业求他派人,而他却“无兵可派”。  相似文献   

17.
宪法总纲确立了国家经济的基本制度,并同时规定,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控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企业作为法律的承担者,必须在法律层面上把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进行有机结合。弘扬宪法精神的“以德治企”,根本目的是形成“以德治人心,以德治产品,以德治市场,以德治利益”的企业治理机制。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企业是关键。企业追求自身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的统一,是社会发展对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的宪法精神在市场经济下的最新体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经济成分、就业方式、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各种新型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不断增多,既促进  相似文献   

19.
吴晓波 《法人》2006,(12):82-83
很多改革的行为在一开始都是对现有体制的突破,因而先天地带有违法、违规的特质。中国企业家的“原罪”亦是这个改革时代的“原罪”三十年企业史,企业家落马无数,而喊冤申屈之声不绝于耳。细细品读这些案例,将发现一个很奇异而很少为人关注到的事实:一些被定罪的企业家往往犯事于东,却获罪于西,竟生生有一个“法罪错位”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江浙一带,有很多非国有企业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随着企业生产效益的不断提高,有些人的思想境界却不断下降。“包二奶”、“养三奶”,在有些人来看,不但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儿,反而是男人“成功”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