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消费者保护惩罚性赔偿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新 《法学家》2014,(2):78-90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了惩罚性赔尝制度,分别规定了违约惩罚性赔偿和侵权惩罚性赔偿。就违约惩罚性赔偿而言,将"退一赔一"修改为"退一赔三",同时增加规定了小额损害惩罚性赔偿的最低限额;就侵权惩罚性赔偿,明确了故意要件,并将计算差数确定为受害人所受损失,将倍数确定为"二倍"以下。这一规则增加了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可操作性,对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发生的的损失赔或不赔,关键是判断致损原因是否属于保险责任.是则赔,不是则不赔,这就是所谓的近因原则。目前,我国无论保险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都承认近因原则,但是该原则具体如何使用又无法可依。笔者首先从一则案例导出近因原则的具体适用规则,再指出近因原则在保险立法上的缺失,以及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95例医疗保险骗赔案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中心查处的95起医疗保险骗赔的法医学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发现:医疗保险骗赔手段有病作伤治、伤病混治、夸大伤情、夸大费用、虚开发票等五种;医疗保险骗赔原因有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理赔承办人素质差、医院乱收费、打击不力等四种,所有骗赔原因几乎都与医疗这个中间环节密切相关。医疗骗赔的防治对策有:(1)加强医疗中间环节的防范,指定专门医院和医生负责医疗保险骗赔伤情医疗;(2)完善操作规范,提高理赔承办人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3)加大医疗保险骗赔的查处力度,将法医技术运用到案件查处中;(4)依照立法规定,严厉打击医疗保险骗赔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环境侵权责任赔偿中责任人所面临的"愿赔但无力赔"的问题入手,为完善民事侵权责任体系,提出构建环境侵权责任保险这一制度。通过进一步研究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的概念和特点,结合我国部分地区的试点经验,在分析我国构建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在构建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安丰明 《现代法学》2003,25(5):105-110
船东保赔协会乃基于互助自保,由船东联盟分担航船风险的非盈利组织,经历了从一般的基尔特式的社团,到18世纪、19世纪早期的船舶保险协会,再发展为19世纪中下叶的船东互相保障与赔偿协会。船东保赔协会的发展路径受立法和船东所遭际的责任风险所影响和推动,其法律人格也经历了"合伙人说"、"个人集合说"和"法人说"。当今的船东保赔协会经营业务和服务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协会之间与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竞争激烈,呈现出市场化取向。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国存在立法空白,在保赔保险属于非强制险的情况下,若加害船东无力赔偿或下落不明时,受害第三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船东保赔协会赔偿其损失,国内法院基本上以无法律依据为由,驳回第三人对船东保赔协会的诉讼请求.为平衡受害第三人与船东保赔协会之间的利益,维护航运业的良性发展,立足中国的社会发展现状,充分结合国际公约和国外立法的先进理念,提出构建中国保赔保险中第三人对船东保赔协会赔偿请求权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7.
对《食品安全法》第96条“假一赔十”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其中第96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假一赔十"的法律制度,其从法律性质上讲,属于一种惩罚性赔偿制度,这是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后,我国第二次以法律形式确立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于这种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数额确立,有比例限制、最高额限制和对原告获得赔偿额的限制等多种做法。"假一赔十"的责任性质,是一种产品责任。  相似文献   

8.
邵宏雷 《法制与社会》2011,(24):118+122-118,122
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民事赔偿与量刑之间的关系一直饱受争议。在各地人民法院对于刑事案件中被告人一方进行积极赔偿往往予以从轻乃至减轻处罚已成通例的情况下,怎样正确处理民事赔偿对刑事审判的影响并以此统一司法实践,就成了当务之急。本文试将其中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 一、前言交通事故特别是汽车造成的人身事故,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而逐渐增加,以往根据民法709条和715条所作的处理,对被害者的保护有许多非常不足的地方。从比较法上看,奥地利于1907年、德国于1908年、法国于1912年、都曾就汽车事故制定了特别法,日本也于1955年制定了汽车损害赔偿法(以下简称汽赔法)。汽赔法的要点是:①关于法律上的责任大致与德国法近似,即对于汽车提供者、驾  相似文献   

10.
赵侠 《法制与社会》2014,(32):26-27
我国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立法上诸如"侵犯合法权益"与"违反禁止性规定"的用语较为模糊,实践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法"应限定在宪法、基本法律、一般法律;我国应构建一种以民事取证手段违法排除加例外,例外以利益衡量具体判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1.
民事赔偿是指民事责任主体针对受损害方的损失后果,予以财产上的弥补使之恢复到原状的过程,民事赔偿制度包含赔偿事由、赔偿范围与项目、赔偿数额与标准、赔偿方式等内容。本文作者从赔偿事由、赔偿范围与标准等方面入手,通过对一般民事侵权、工伤保险、医疗事故三种常见民事赔偿制度比较研究,对民事赔偿制度内部规则进行剖析,并结合实践对相关立法状况进行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韩颖 《法制与经济》2008,(10):25-27
民事赔偿是指民事责任主体针对受损害方的损失后果,予以财产上的弥补使之恢复到原状的过程,民事赔偿制度包含赔偿事由、赔偿范围与项目、赔偿数额与标准、赔偿方式等内容。本文作者从赔偿事由、赔偿范围与标准等方面入手,通过对一般民事侵权、工伤保险、医疗事故三种常见民事赔偿制度比较研究,对民事赔偿制度内部规则进行剖析,并结合实践对相关立法状况进行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法>中"十倍赔偿"的规定在我国法律中当属首创,为准确适用这种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新法实施中应注意一些问题:首先须明确其内涵,厘清民事赔偿与行政罚款的区别;然后要理解其作用,明确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意义;最后认定其责任,确定赔偿的条件及数额.同时,对于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的不足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江中帆 《检察风云》2012,(17):60-61
不久前,一场61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肆虐北京,致使大量车辆“泡汤”,截至7月25日,在京保险公司共接到因强降雨造成损失的各类报案4万余件,其中主要损失为发动机毁损,估损金额约7.6亿元。可是,保险行业有一条不可撼动的“铁规”:车辆损失险之发动机损,暴雨赔,涉水不赔,车主只能自掏腰包。  相似文献   

15.
注册商标维护的关键是在商业交易中实际使用这个商标;如果商标注册后无正当理由连续若干年未使用,就会有失去该注册商标的风险。为激活商标资源,引导商标所有人实际使用商标,我国《商标法》应强化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明确规范注册商标实际使用的形式及不使用的正当理由;规定无正当理由的不使用可作为确权及侵权诉讼中的抗辩理由;明确注册商标不使用不得主张请求赔偿的规则。  相似文献   

16.
谷小娟 《法制与社会》2010,(28):270-270
行政赔偿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分属于两种不同的责任,当它们于同一案件中发生竞合时,如何区分行政机关与民事侵权行为人所应承担责任的份额及数额是近年来出现的案例中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分析此种案件中侵权行为的性质,进而探究当事人权利救济的程序。  相似文献   

17.
劳动者被确定患有某种职业病后,可以向所在用人单位主张何种权利,我国《职业病防治法》立法模式采用了准用性规则的方式,将其按照工伤来计算赔偿项目。本文先从职业病的概念人手确定我国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在系统介绍了国外职业病赔偿的立法情况后,又对我国职业病赔偿作了详细说明。文章最后提出了立法中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位年轻的电视台女主播,为了让自己的声音更趋完美,慕名前往一家三甲医院做"鼻音矫正"手术.然而,手术后,她发现自己的声音不但没有因此变得优美起来,反倒发现自己的鼻子在手术中受到了重创,播音时带有哨音.每天,她不得不依靠大量的药物来维持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一场61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肆虐北京,致使大量车辆"泡汤",给车主造成了严重损失,截至7月25日24时,在京保险公司共接到因强降雨造成损失的各类报案4万余件,其中主要损失为发动机损,估损金额约7.6亿元。可是,保险行业有一条不可撼动的"铁规":车辆损失险之发动机损,暴雨赔,涉水不赔,车主只能自捣腰包。可是,就有这么一个较真的被保险人不认这个理,与处于强势地位的保险企业打了一场"不对等"的官司。那么,车辆暴雨中涉水赔还是不赔?!被保险人的叫板能有结果吗?  相似文献   

20.
董春华 《河北法学》2014,(11):44-53
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范畴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我国《侵权责任法》第41条对其进行了扩张,将产品自身损害也包括在其中,受害人可依据侵权法而非合同法获得产品自损赔偿,从而改变了《产品质量法》排除产品自身损害侵权法救济的做法。因我国责任竞合规则有局限性,要求具有合同关系也存在弊端,而产品致害侵害的是财产权而非财产权指向的对象,故产品自损的侵权法救济存在合理性。其他国家不同程度地允许产品自损的侵权法救济也印证了《侵权责任法》对损害赔偿范畴扩张的合理性,而我国法院对产品自身损害案件判决的多元化使统一产品自身损害救济的原则和标准显得紧迫。产品自损可获得侵权法救济的标准是产品以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方式导致产品自身损害,《侵权责任法》为法院判决扩张损害赔偿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