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讲到中国古代的契券问题,有必要说一说中国古代税契制度中的"白契"与"红契"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的证明文化中,符牌和传信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不能不详述之.  相似文献   

3.
节又称使节,是符节之一种,特指古代使臣在对外交往中用以表明身份的一种信物或者凭证. 使的本意是派遣,所以引伸为出使,用作名词也就是"使者".唐代柳宗元在<诸使兼御史中丞壁记>中说:"古者交政于四方,谓之使.今之制,受命临戎,职无所统属者,亦谓之使.凡‘使'之号,盖专焉而行其道者也."我们今天称代表国家办理外国政务的人为"大使"或"特命全权大使";称代表国家外出访问别国的人为"友好使者"都源于此.  相似文献   

4.
在《印章与封泥》(漫谈之七)这一节里,我们讲到过古代在进行通讯传递文件时,所采取的种种证明措施。现在我们再来说说古人在对物品、文件进行封闭、封存时所采取的一种证明行为,那就是贴封条。  相似文献   

5.
“租”的本意是田赋。《说文解字》云:“租,田赋也,从禾,且声”,后引伸为租借。是指支付一定的代价而使用他人的东西。且必须归还他人的一种行为。赁的本意是出卖劳力,受雇于他人,后也有租借的意思。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租赁”一词,始现于南北朝时。据《北史&#183;斛律光传》:“帝又以邺清风阁赐提婆租赁之。”“提婆”是古代印度的哲学家名称。在当时的朝政里占有特殊的地位。帝不仅“赐提婆晋阳之田”,把原来军队“种禾饲马”的地方都给了提婆,还将房屋“清风阁”赐给提婆。供他们租赁之,这在当时是很突出的待遇。这里的租赁。指的是租出。如果是承租,也是称作租赁。  相似文献   

6.
古代的证明文书种类繁多,用途也各不相同.有一种通过关津时必须要用的凭证叫"过所",也叫"文引"、"路引".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类证明文书. "过所"一词,从字面上讲是"度过(经过)之处所",这是广义上对"过所"的解释,狭义的"过所"专指行人度过关津时的凭证,它是从汉朝开始使用的.  相似文献   

7.
签字也叫签名,就是在有关文书或契约上用笔写下自己的姓名或其他文字符号,以示对该文书或契约内容的认可.签字,是一种证明行为,证明签字人意思的真实表示.签,指的是自然人在竹片或者纸片上写有文字符号的一种标识.东汉时有一个叫服虔的写过一本<通俗文>,其中有句"记识曰签",本来是指在阅读过程中"有疑难处,加签以志之".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审判活动中,从起诉到审理,从判决到拘捕,每一个过程都会用得上不同的文书和文件。从广义上讲.这些东西也都属于古代证明文化的范畴,我们也不妨留意观察和审视,进行一番必要的探讨和了解。  相似文献   

9.
一、印章 (一)印章的起源 关于印章的起源,目前尚无确切统一的结论,但从考古发掘的实物推断,它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先人制造陶器时使用过的一种工具--印模.  相似文献   

10.
顾云卿 《中国公证》2005,(11):32-33
古代封授官员官职的凭证叫"告身". 告字,上面是牛,下面是口,<说文解字>谓:"告,牛触人,角箸横木,所以告人也."戴家祥主编的<金文大字典>解释说:"金文‘告日'、‘告于天'、‘告于王'、‘告东宫'等,都用作下级向上级禀告义."后来,告字演变为告谕、宣示之意,也就没了下级对上级之限.而身字原为人的躯体,演变为人的功名和事业."告身"一词,望文生义即为告谕、宣布一个人的功名,也就是"授职"的意思了.  相似文献   

11.
顾云卿 《中国公证》2005,(10):34-35
今天,人们对"借贷"一词已经十分熟悉."借"字,即暂时取用他人提供的财物为己所用;或者将自己所有的钱财暂供他人所用,前者是借入,后者是借出.<左传·定公九年>谓:"(阳虎)尽借邑人之车,锲其轴,麻约而归之."这个阳虎,将借来的车不当回事,把轴弄断了,将车面弄毛糙了才还给人家.再看<论语·卫灵公>:"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不用解释,即知前者是借入,后者是借出.  相似文献   

12.
一、担保 担保,是在经济活动中,为防止债务人不履行偿债义务从而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不受损害而采用的一种方式。中国古籍中并没有“担保”这个词,是现代才开始使用的。但将“担”和“保”两个字拆开来看.多少可以从中找到现代意义上“担保”一词的渊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证明文化漫谈之四”讲到《通籍与门关》时,我们曾经说过“籍”的本意是书册、书籍,引伸为人名簿,所谓“籍者,为二尺竹牒,记其年纪、名字、物色,悬之宫门”.由于其有登记、记录的意义,故“籍”字也解释为财产、物品、权力的登记记录。封建时代政府登记土地权属的簿册。  相似文献   

14.
顾云卿 《中国公证》2005,(12):28-30
上次写到"告身与敕牒",这敕牒即是授官的文书.据<宋史·职官志三>:"绍圣元年吏部言,元丰法,凡入品者给告身,无品者给黄牒";又据岳珂<愧剡录·皇祜差牒>:"今世中台给黄牒之制,前必曰尚书省牒某官,而右语则曰差充某职替某官成资阙."这里的"牒"字前加一"黄"字,是说这"牒"的颜色是黄色的.下面说一说古代公文用纸的颜色区分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收养法》虽然将收养子女的证明职权放到了民政部门,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公证与收养还是有着密切关联的,并且涉外收养还得通过公证程序.  相似文献   

16.
上次,我们说到诉讼中的起诉,状纸是起诉的凭证。如果确定了犯罪的嫌疑人,那么官府就会发出予以逮捕的指令,旧衙中用作拘捕犯罪嫌疑人凭证,就叫“签牌”,或简称一个“签”字。“签”指的是竹片或纸片上写有文字符号的一种标识,如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四引用汉服虔《通俗文》云:“记识日签。”签,也是签注处理意见的一种公文名称。或直接指对公事签署处理意见。由于它用竹质制成.并且成细长之杆状物.故官府用来拘捕惩罚犯人的东西.也被称为“签”或“签牌”。清余怀在《板桥杂记》卷上写到“司(指教坊司)有一官以主之,有衙署,有公座,有人役、刑杖、签牌之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公证》2006,(6):37-38
公证与履历的关系密切,办理出生公证、亲属关系公证、工作经历公证以及继承权公证等,公证员都要审查申请人的履历,履历是查证个人情况的重要资料.履历,包含在一个人的人事档案之中.公证机构是依照法律的规定和授权专门行使证明权力、产生证明效力的社会法律服务机构,依法查阅相关人员的人事档案材料,是公证员的基本职责.谈一下古代的履历问题,应是古代证明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法学》2016,(5):25-36
证明是中国古代诉讼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古代侦、控、审职能不分的体制下,证明主要是审判机关的职责,但是案件的原告需要提供一定的证据,被告人更承担着证明自己有罪的责任。在诉讼证明标准方面,中国古代司法始终注重追求客观真相,其具体的制度表述,则从概括性逐步走向具体、明确,同时越来越强调依据口供定罪。对于疑罪的处理,中国古代虽有过疑罪从无的思想,但在法律规定上采取疑罪从轻、从赎的原则。古代诉讼证明制度深受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制约,反映了纠问制诉讼模式的特征,同时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司法文明。对古代证明问题的考察和研究对今天中国的司法制度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第一部规范公证行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业经国务院讨论、审议并原则通过,进而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这是自1982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颁布二十三年来,中国公证界的一件大事,每一个公证人都倍感兴奋和鼓舞.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证明活动是适应人类的经济活动所需而产生的.在长期的史前社会形态下,人类的生产力极其低下,大家靠集体的力量同自然界做斗争,"饥则救食,饱则弃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