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今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陈云同志的不朽业绩,学习他的光辉思想、崇高品德和革命风范,这对于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切实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陈云同志从他几十年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十五字箴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概括提出了充满唯物辩证法的领导原则和工作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贡献。不唯上。陈云同志强调,在党内,个别党员的利益必须服从全党的利益。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四个服从”是一个也不能少的。一个共产党员,他的责任在于坚决执行党的决议,而且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做到“不唯上”,一要讲真理,不讲面子。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应该怎样就怎样。怎样对老百姓有利,怎样对革命有利,就怎样办。二要论事不论人,论事不论脸。讨论和解决问题,如果大家都能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论事不论人,论事不论脸,方法就容易一致,对问题的看法就容易一致,扯皮就少了,事情就好办了。“党内只应当有这种态度,这就是共产党员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党风与廉政》2000,(9):43-44
陈云同志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通过总结实践经验高度概括了实现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的有效途径,其核心就是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同志说。“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人称陈云同志的“十五字诀”。  相似文献   

3.
20年前,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开展了一场热烈的大讨论,就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直到今天,人们对这场讨论还是记忆犹新,而这场讨论的积极作用,也仍然很明显。我们重温这一段不平常的历史,一定会得到不少新的感受和启发。一、一场大讨论带来思想大解放人们的认识,提出的理论观点,制定的路线,作出的决策,处理的问题,究竟正确不正确,是真理还是谬误,怎样来区别?检验的标准是什么?这就是当时讨论的问题,即真理标准问题。为什么要讨论这么一个问题?这是当时进行全面拔乱反正的需要,是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向前发展的需要。这个问…  相似文献   

4.
陈云送人一条幅,上面.他写了15个字;“不 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 的语言风格一向简约中肯,一两个字就可揭示事物本质,切中问题要害。这个条幅也是如此。他解释道: “不唯上”。不是说上边的话不要;“不唯书”,不是说书不要读;“只唯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反复”,不是反复无常,而是反复研究。不难看出,陈云这15 个字条幅.前9个字是讲唯物论,后6个是讲辩证 法。综合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简约中肯─…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有五个基本内涵:一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当中的普遍真理。二是正确的东西就是真理,大真理也好,小真理也好,整体真理也好,部分真理也好,凡是真理都应该坚持。三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四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不怕批评,它是批评不倒的。五是真理必须与实际结合才有力量。认识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对于我们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创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郑科扬 《求是》2005,(12):10-13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领导的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包括干部队伍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的。陈云同志在延安时期,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七年之久。他当时所著的《论干部政策》、《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关于干部工作的若干问题》,以及后来所著的一系列相关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干部工作思想和实践。无论是提出问题,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陈云同志总是开门见山,切中要害,思想深刻,文风朴实,实事求是的精神像一条红线贯穿他思想的始终。怎样做到实事求是?陈云同志的体会是十五个字:“不唯上、…  相似文献   

7.
在有的时候,有的地方,思想政治工作变得不灵了,人们不相信它。这是什么原因呢?从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讲理中有悖理之处。悖理之一是“空”,违背了真理的具体性。客观实际是具体的,因而与它相符合、相一致的真理也必然是具体的。真理的力量就在于对千差万别的生活现实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能够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说明。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让群众感受到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什么启迪,往往是由于用了一个大的概念去套一切具体问题。在经常性思想工作中,有的同志并不了解某人的思想是怎样产生的,更未细究思想的具体发展过程和已经达到何种程度,就笼统地批评是:“共产主义觉悟不高”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得不牢”等等。这  相似文献   

8.
平静     
我相信,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在生活中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达到的境界。在这里,外界的因素与此并无多大关系。大约300年前,当弥尔顿双目失明后,他就发现了这一真理:'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  相似文献   

9.
《党建》2008,(12)
30年前那场群众性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在停滞、徘徊、迷茫的中国吹响了解放思想的号角,广大干部、群众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重新思考: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怎样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什么是马  相似文献   

10.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陈云同志领导艺术的思想精髓。不唯上。“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陈云同志强调,在党内,个别党员的利益必须服从全党的利益。一个共产党员,他的责任在于坚决执行党的决议,而且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在工作中萎靡不振和用雇佣劳动的态度来对付党的工作,是绝对不允许的”。做到“不唯上”,一要讲真理。二要论事不论人,讨论和解决问题,如果大家都能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对问题的看法就容易一致。不唯书。“不唯书”,不是说文件、书都不要读。陈云同志指出,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不读书,不学  相似文献   

11.
从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思想到科学发展观 ,既一脉相承 ,又与时俱进。这一脉相承之“脉” ,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则主要体现在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长过程中 ,在面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问题上 ,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 ,提出了有差别、有侧重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民主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发展历程,是要遵循一定客观规律的.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要采取渐进的、稳妥的措施,不能追求形式上的民主,要实事求是地看待我国的民主.  相似文献   

13.
听真话、察实情、办实事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各级领导干部要听真话、办实事,首先要做到出以公心,以公共利益为首要的评判标准;要从真话传递途径上下工夫,使真话传递不走样、不打折;要鼓励说真话,营造说真话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党的思想路线至今有三种不同的表述.每一种表述都有不同的针对性,并都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党的事业的发展.毛泽东针对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倾向,创造性地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从理论上解决了为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为中国革命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倾向,把党的思想路线表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全党从毛泽东晚年错误影响中解放出来,克服了不合时宜的传统社会主义观念,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江泽民面对世纪之交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党的思想路线表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提出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尚东涛  宋东亮 《探索》2000,1(1):67-70
以“改变世界”为最终指向的实事求是的“实事”,内在地具有实践的本质。作为对象的“世界的改变”即历史的和现实的实践之“求是”,是以未来实践为对象的“求是”活动的基本规定;未来实践是“求是”的基本向度。未来实践向度的实事求是的中介的生成,规定于主体对未来实践之“是”之“求”的不竭的无动力和有效的理性能力、未来实践的部分信息的先在性与可预拟性的整合。表达为预见的未来向度的实事求是中介,以实践性为基础、创造性为核心、不确定性为特征。因此,未来向度的实事求是中介即创造性预见。  相似文献   

16.
时光荏苒 ,岁月如歌 ,《实事求是》杂志已经走过了 2 5年辛勤笔耕的历程。《实事求是》创刊于 1978年 5月。当时正值“文革”期间一度停办的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校恢复不久。校领导一班人认真研究决定以“实事求是”为刊名创办校刊 ,目的在于倡导教师学员认真读书学习 ,刻苦钻研理论 ,加强党性修养 ,为他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个文字的载体。通过办校刊 ,开辟一个同理论界和社会各界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和桥梁 ,以营造学习新风 ,推进党校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 ,在当时的条件下创办连续出版物 ,的确是一个难能可贵、富于远见、具有创新意…  相似文献   

17.
张能全 《探索》2004,(1):137-139
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精髓的实事求是原则与作为刑事诉讼国际司法准则的无罪推定原则属于不同哲学范畴下确立的一般原则,前者属于认识论,后者属于价值论。这两项原则在刑事司法领域发挥着规范功能,共同推动着刑事诉讼朝民主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对于认识案件真实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而无罪推定作为确定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关系的基本原则,对于规范国家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巨大的.而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是他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特别是他着力倡导和确立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的.  相似文献   

19.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一以贯之的根本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视野中,“实事求是”是一种态度精神、一种认识规律、一种实践路线。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是因为“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因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我们“要靠实事求是吃饭”。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重温“实事求是”,必须不断凝聚坚持实事求是的不竭动力,准确把握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要求,努力涵养坚持实事求是的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20.
“信仰”一词,由于它本身的多义性,需要人们从多维视角,对它作进一步的辨析。信仰并不限于宗教,它应当包括人生的理想、信念、处世原则以及人生境界之类。因此,就有像爱因斯坦所说“宇宙宗教”那样的“无神论”的宗教。弄清信仰与真、善、美之间的联系,提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是我们在讨论科学与信仰关系时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