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 英国的危机管理称为“整合危机管理”(Integrated emergency management(IEM))。由六个相互依存的环节构成:预期、评估、防止、准备、应对、恢复(anticipation,assessment,prevention,preparation,response and recovery)。又可分为两个方面:危机应对的准备方面、危机的应对和恢复方面。  相似文献   

2.
应对金融危机冲击 切实提高“四个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金融危机带来的新挑战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中国汽车市场销售增速减缓,利润下降,现金流明显减少,企业深感经济冬天的寒流。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职工中也普遍存在着“看不清危机影响深度、吃不准危机持续时间、把不住危机应对措施”的“三不”思想和“怕减产、怕减薪、怕减员”的“三怕”顾虑,部分职工甚至出现了严重焦虑、担忧甚至埋怨的情绪。2008年12月,  相似文献   

3.
宋国友 《党政论坛》2008,(24):40-40
论及中国的战略机遇,首先想到的通常是中国如何运用拥有的巨额外汇储备进行“抄底”。途径包括并购外国(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的金融资产和其他资产,或者是购买已经跌得惨不忍睹的外国公司股票。等到危机过去,这些资产可能会获得较高的收益。确实,如果操作得当,这将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张志海 《党政论坛》2009,(13):11-13
突发事件是指从量变转化为质变,并引发一系列危害的公共事件。我国习惯称“突发事件”(Emergence Events),而国际范围内一般都称“危机事件”(Crisis Events)。“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突发事件往往是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处理好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关系对化解危机事件至关重要,要处理好媒体关系就必须充分认识到突发事件中媒体的作用,并树立正确的危机传播理念,把握突发事件中处理媒体关系的方法与机制。  相似文献   

5.
郑若麟 《党政论坛》2010,(14):37-37
希腊债务拖累欧盟陷入欧元发行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自美国引发这场全球性的经济与金融危机以来,欧洲公众一直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感觉,似乎危机是政府间的事,与个人无关。然而当欧洲人看到希腊公众面临的“惩罚”时,个个都倒抽一口冷气:银行借贷没了、刷卡消费时代结束了(希腊人均手上拥有5张信用卡,几乎人人都在借债消费)、第13、14个月的工资没有了、失业率大幅提高……危机不再是“虚拟”的。  相似文献   

6.
《求知》2011,(1):44-44
施惠玲、荆学民在2010年第3期《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撰文认为,中国社会转型期信仰危机的形成有一个历时过程,这一历时过程包括:(1)“五四”运动以降传统信仰危机。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的关系错位、颠倒、紊乱,使中国人的传统信仰陷入危机。(2)“文化大革命”信仰宗教化造成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3)苏东剧变引发的共产主义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7.
张嗣兴 《各界》2014,(8):95-96
2014年之春,或许因为数年经济危机乌云的压抑,人们急于摆脱厄运,曾出现了竞相报捷的景象。美联储率先发声,坚信“经济活动已从寒冬中苏醒”,宣布“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这一经济刺激措施”,日本政府也因为“安倍经济学”在2013年取得经济增长1.5%的好成绩,处于“适度复兴阶段”,提高了“消费税负’:欧洲也因为希腊实现了基本预算盈余(即支付利息和偿还债务后的盈余),从国际债权人那里进一步获得债务减免的重要条件,而认定“拐点到来”,“债务危机退潮”。似乎只有新兴市场国家因受美联储退出QE影响承受本币贬值、经济下行压力。  相似文献   

8.
黄丽云  吴鸣 《党政论坛》2014,(19):42-44
近年来,在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整体框架下,全国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省份建设,相继出台推动地方法治建设的“决定”、“纲要”或“规划”,如“法治江苏”(2004)、“法治浙江”(2006)、“法治湖北”2009)、“法治湖南”(2011)、“法治广东”(2011)、“法治天津”(2012)、“法治福建”(2014)等。总结地方法治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可预测其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9.
叶青 《民主》2012,(3):38-40
走马观花 2011年2月下旬我有幸参加了国家统计局组织的英国政府(RD)统计研修团。2010年英国及整个欧洲正在闹“财政危机”,我也正想去看看,就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官方的说法是“欧洲债务危机”.我觉得应该是“欧洲财政危机”。除了在格林威治大学上课之外,也近距离触摸了英国的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创业的目标深圳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用十五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进行第二次创业,把深圳建设成为富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的宏伟目标。深圳的第二次创业,从时间跨度看,与第~次创业时间差不多(15年),即从1996年“九五”计划开始至公元2010年(为留有余地又加提“或者更长~点时间”)。从实现目标看,是在第一次创业基础上的一个大飞跃。第二次创业,要把深圳建设成为“一个基地(高新产业基地)、四个中心(区域性的金融、信息、商贸、运输中心)及一个胜地(旅游胜地)”和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  相似文献   

11.
民主     
《团结》2010,(1):28-29
以多数人的意志为政权的基础。承认全体公民自由、平等的统治形式和国家形态。 英文民主democracy一词出自古希腊文demokratia,由demos(意为“人民”和“地区”)和kratos(意为“权力”和“统治”)合成,其基本含义就是“人民的权力”、“人民的政权”或“人民进行统治、治理”。  相似文献   

12.
治理     
《团结》2011,(6):29-29
治理作为政治学概念最早使用.是在1989年世界银行概括当时非洲的情形时使用的“治理危机”(crisis in governance).之后“治理”一词在社会科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万国华 《民主》2009,(2):26-27
美国雷曼和“两房”等上市公司的破产或被接管而引发的金融海啸或股灾,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全世界尤其西方政府除了联手动用行政干预接管,或者干脆动用公币直接入市购买上市公司不良资产或股权等“治标”手段外,应对危机似乎还没找到好的“治本”良方。笔者以为,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演变成为如此严重的全球金融或经济危机,根本原因还是美国式公司治理法律机制或证券法律制度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赛 《党政论坛》2010,(18):31-31
去年年底爆发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如今颇有在欧洲其他国家蔓延的趋势。希腊加上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等被称为“欧猪五国”(PIIGS),接连传出财政状况恶化的消息,甚至连身处欧元区之外的英国都被警告有发生债务危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王艺潼 《行政论坛》2023,(2):94-100
政策扩散是政策科学领域的重要议题,既有研究更多关注了常规情境下的政策扩散,对危机情境下的政策创新扩散则关注不足。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中国地方政府在短时间内(2020年1月)纷纷自主宣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针对这一现象,以“政策默契”为视角,从机制、模式、空间、内容等维度对常规情境与危机情境下的政策创新扩散进行比较、分析,解释危机情境下政策创新扩散的机制。研究发现,中央营造默契情境、部分行动者基于共同情境作出最优理解、各地在“察言观色”后对非正式与正式规则的转换利用以及社会共识的补充是危机情境下政策创新得以扩散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2012年5月26日,深圳发生一起因为醉酒超速行驶而导致的车祸,造成3死6伤。事发后,以肇事人涉嫌“顶包”为代表的各种猜疑和敏感话题迅速发酵,演化成为社会舆论质疑事件细节及政府处置工作的重大危机。深圳有关部门通过密集有序的新闻发布,公布事实,展示证据,回应质疑,最终化解舆情危机,赢得公众信任。在“自媒体”(WeMedia)广泛运用、舆论生态多元化的今天,加强改进政府危机应对水平,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维护党和政府公信力、凝聚社会共识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10月13日凌晨向南斯拉夫联盟发出96小时“最后通牒”,宣布如果南联盟不在科索沃问题上全部满足西方国家的要求,北约军队将对其实施空中打击。北约作出动武决定后,由于国际社会普遍主张政治解决危机和南联盟的妥协,一场迫在眉睫的战争危...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2,(6):40-40
法国《费加罗报》1月17日发表题为:“叙利亚政权为什么能够坚持4~-”的文章,称——驻大马士革的一位西方外交官肯定地说:“(阿萨德)政权受到了造反的动摇,但还没有遭遇到危机。”在造成5000多人死亡过去lO个月之后,叙利亚政权到目前已成功地保护住了大马士革,并且避免了造反蔓延到全国第二大城市阿勒颇。  相似文献   

19.
王运征 《党政论坛》2011,(13):41-43
一、“社会建设”概念辨析(一)、“社会建设”与“社会”建设 1.“社会”概念。在马克思之前的旧哲学中,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神学政治论,一种是理念论。神学政治论认为,“上帝作为造物主,是作为被造物的人的主,社会是主赋予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因此社会高于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正处于发展经济学家所预言的“非稳定状态”频发的“关键阶段”(即人均收入水平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各种危机事件,尤其是生产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还严重阻碍了各项生产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因此,加强危机管理、构建生产安全事故预警机制,成为防范各种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是现阶段安全生产领域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