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研究侧重于党的政策和策略运用,忽视了"五四宪法"的作用。其实,与新中国建立以前中国共产党颠覆旧社会旧制度旧法统的方式实现社会转型不同,在《共同纲领》基础上制定与实施的"五四宪法"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依宪动员、依宪改造、依宪转型的历史新篇章。"五四宪法"诞生在过渡时期,是中国制宪史上的一个革命,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宪法保障,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而在法制框架下实现了中国社会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作为上层建筑的"五四宪法",在社会主义改造政治动员中起到了确立法律依据、提供制度保证、促进各阶层广泛参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有利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各类企业创造统一、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税制改革同世界经济发展接轨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两税合并也会给在华享受了20多年超国民待遇的外资企业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几十种供大专院校、中学使用的党史、革命史、经济史、通史等教科书中,对于如何认识建国初期外资在华企业的性质、作用,如何表述党和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政策,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外资企业是垄断资本,是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势力,或是帝国主义经济残余。中国对外资企业的政策,有的认为,一般不无偿没收,而是允许其存在或暂时存在,对  相似文献   

4.
<正>自新中国成立至1952年,为适应政治、经济和外交重建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对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其在华最终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改造坚持"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和"分工合作,各得其所"的原则,国家对私营工业采取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方式,对资本主义商业采取经销代销的方式,引导资本主义工商业朝着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后来,通过公私合营进一步推进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政策实践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设想,消灭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为后来中国社会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刘畅 《探索》2012,(6):36-41
构建外商投资企业党建运行新机制,关键在于拓展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应把"促进外资企业和谐、蓬勃发展"作为构建外资企业党建运行机制的主题,作为检验外资企业党建工作的标准,作为开展外资企业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套完整的机制主要应包含"一个先进科学的工作理念,一整套规范完备的制度体系,一系列确保制度落到实处的保障措施"三个方面。其中,科学理念是先导,制度体系是主体,保障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学派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广泛传播,伴随着改造中国社会的呼声和各种方案的实施,全部改造或根本改造中国社会也成为民主革命派人士的共识。加之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革命派人士对马克思阶级观点进行了解读,以探寻中国社会改造的途径——阶级斗争,并在与质疑者的论辩中,阐释了中国进行阶级斗争的必要性及阶级斗争的实践形式。但囿于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他们着重从"单纯经济的理论"上解读马克思阶级观点,忽略了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中所包含的"政治的理论"的逻辑即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所作的报告,科华地总结历史,规划未来,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论述,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异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发展。这对于我国跨世纪的民主法制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党的十五大报告为民主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报告强调指出,党的十五大的主题和灵魂是"高举邓小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外资企业投资减少,出现关闭、裁员或降薪现象,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开始下降,在华实力也有所下降.中国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相比更具灵活性、竞争力和后发优势,"走出去"扩大投资的机遇来临,在外贸出口中的作用上升,对社会贡献越来越大,正面临发展的新契机.历史经验和当前主客观条件表明,"外退民进"符合客观发展规律.为推进"外退民进"新格局,需要多方支持,着重解决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融资困难和品牌打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的统购统销制度与三大改造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说,前者是后者的催化剂.作为统购统销政策的倡导者,陈云在新中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陈云保持了审慎和稳健的态度.在肯定合作必要性的同时,陈云也看到了合作化推进过快所产生的消极影响.陈云的关注更为实在:合作是否带来了合作参与者收入的增加,合作是否在有利于生产的条件下进行,合作是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多样化需要的满足.在陈云看来,合作或许是一种前进的手段或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经济更好的发展是这种手段和方式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归根结蒂是一种生产方式,社会主义改革即生产方式再选择。如果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用——完善"属于"在路上"性质的话,那么,初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定型"则具有"在路口"特征,其间经历了三大发展过程:邓小平从方法入手选择市场经济,确认社会主义需要先进生产力;江泽民、胡锦涛立足战略布局坚持并改造市场经济,明确社会主义需要共同富裕生产关系;习近平顺应规律要求完善市场经济,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现代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1956年北京率先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经济、政治、文化如何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成为摆在首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面前的新课题。1956年到1966年,北京在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引下,开始了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还有没有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不是资本主义的“尾巴”、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及其效果几个方面反思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曲拆认识,进而得出结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仍然存在着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从资本主义“尾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组成部分的认定过程;它在繁荣社会主义经济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是社会生产力要求的一种形式,应该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命题本身就是思想解放的产物。从实践上看,它包括持续发生的三个环节:选择市场方式——坚持市场方向——改造市场模式;而从理论上则需要回答:社会主义国家可否运用市场经济方式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而言是否仅仅属于"手段"?社会主义能否形成优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三大问题即为思想解放的旨归。  相似文献   

15.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贫困陷阱",即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积累能力极低,剩余高度分散。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势必要求国家加快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单一公有制,建立以指令性计划为主体的计划经济,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而这一时期国际局势的紧张和1954年灾荒造成的农产品短缺,又进一步促使国家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使改造提前完成。  相似文献   

16.
进入90年代以来,并购作为企业低成本扩张以及企业产权交易和资产重组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的企业并购高潮。从实施并购的主体上看,一般将企业并购分为国有企业并购和外资企业对国有企业并购。二者由于在政治与经济环境、公司组织、权利义务、文化传统等存在很多差  相似文献   

17.
速览·中国     
01在华注册外资企业享受国民待遇9月13日下午,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开幕,国务院总理  相似文献   

18.
正1949至1956的7年时间里,新中国经历了艰苦的改造,社会根本矛盾发生变化,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国家战略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到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的发展上来,国家开始反思"苏联模式",毛泽东认为应该积极发挥社会主义事业中知识分子的作用。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发表,在突出经济关系的同时强调科技文化的关系调整,同时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显露了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一束难能可贵的思想火花,这一新思路包含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后来邓小平、江泽民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参考作用.它从一个侧面说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探析 (一)国营经济初步建立,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圆满恢复 1、建国前后,党和国家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对官僚资本的工矿、金融企业、贸易公司及国民党所属的交通运输业进行了没收,收回了海关主权,接受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和财产,将他们改造为国营经济的一部分,这样加上解放区的公营企业,就建立起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