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78年11月10日,北京京西宾馆,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开幕。这次会议一直开到12月15日,长达36天,为12月18日紧接着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时任铁道兵司令员的陈再道上将虽不是中央委员,但作为“中央党政军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步入久...  相似文献   

2.
1967年7月20日,也就是周恩来离开武汉的第三天,武汉发生了一起出乎周恩来意料之外的事:“百万雄师”的少数群众和驻武汉独立师的少数战士出于对王力支一派、压一派的义愤,将王力从东湖住所拉到武汉军区大院进行质问。这就是后来被弄得震惊中外的所谓“七·二0事件”。  相似文献   

3.
1967年7月13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厅正在举行一个重要会议——中央文革碰头会。自从2月份谭震林和几位老帅大闹怀仁堂,被称作“二月逆流”,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之后,中央文革碰头会便取代了中央政治局碰头会。会议仍然由周恩来主持。毛泽东脚步不停地走进会议室,紧靠周恩坐下,周恩来的  相似文献   

4.
1939年秋冬,在山东微山湖以西的湖两抗日革命根据地,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冤假错案——“肃托事件”。此案惊动了党中央,在罗荣桓等领导同志的亲自过问下,得到及时制止。但由于种种原因,它留下的后遗症,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得到彻底的纠正和平反。为这桩特大冤假错案不懈奔走的人便是原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共产党人郭影秋。  相似文献   

5.
平反冤假错案是中国共产党开拓历史新局面的一项意义极为重大的政治工程。邓小平是这项政治工程的坚定领导者。他自始至终支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作出有关的批示和发表讲话不下数十次,并亲自过问有关冤案的平反,亲自参加有关人员的追悼会。在邓小平有力的支持和领导下,胡耀邦等同志在第一线具体组织实施,突破了“左”的思想桎梏和“两个凡是”的政治禁区,圆满地完成了彻底平反冤假错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1967年,在军队“支左”等问题上,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对中央文革放了一炮。江青煸动军内外造反派冲击武汉。在林彪、江青的操纵下,中央文革成员王力、谢富治在武汉公然支持一派压制另一派,致使武汉两派发生了剧烈的武斗,死伤惨重,引起了武汉军民的巨大不满。  相似文献   

7.
1967年7月20日,江城武汉发生了因不满林彪、江青一伙的倒行逆施而质问、围攻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的事件。当时,怀有不可告人目的的林彪、江青立即盗用中央的名义称:“这是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一  相似文献   

8.
二、在中央工作会议的闭慕会上,邓小平说他主要讲一个问题.就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最重大、最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平反冤假错案的决策与历程(二)□何载安党心定人心抓分配抓安排胡耀邦从到中央组织部的那天起,即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以饱满热忱、最大精力投身于平反冤假错案工作。他在干部会议上严肃而沉痛地指出:“我们党和国家正处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新发展时期,迫切需要一...  相似文献   

10.
站在改革开放二十年后的中国大地上回眸,与二十年前相比,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真有天壤之别!我们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半个世纪的历史,可以明显地看出,这是一个历史的伟大转折。 1981年6月,我们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肯定:“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两年半作出的这个结论,又经过了更长时间的实践检验,证明这是科学的结论。既然是科学的结论,就需要我们科学地进行研究。本文就此略谈一些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11.
习书记一生两次蒙受大冤屈。第一次是在1935年中央红军即将到达陕北之际,被党内"左"倾路线的执行者诬陷入狱,命悬一线,幸被党中央、毛主席解救。第二次是在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被康生一伙诬陷为"利用小说反党"。第一次,我没有亲身经历;第二次,我身临其境,是历史的见证人。  相似文献   

12.
从1978年至1979年,当代中国的历史出现了伟大的传折。为推进这场伟大的转折,国务院政研室成为邓小平依靠的一种力量。作为政研室的领导人之一,于光远躬逢其盛,他一一记录了国务院政研室在那场伟大转折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3.
§13.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案例:美国——第十六届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出身于一个鞋匠家庭,而当时的美国社会非常看重门第。林肯竞选总统时,在参议院演讲,曾遭到一个参议员的羞辱。那位参议员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此刻,人们一片沉默,静静地看着林肯,不知他会说些什么来反击那位议员。“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林肯说,“他已经去世了。但我一定会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众人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林肯转过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据我…  相似文献   

14.
正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严重的经济困难面前,中共中央开始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关系进行全面调整。就在这时,1960年11月,我被调到中央组织部干部调配任免处(又称一处)任处长。按照中央组织部领导的指示,干部调配任免处承担了大量的考核调查和干部调配工作。我记得大概有这么几项:为加强地方工作和改进基层干部作风,遵照中央的决定,挑选了100名司、局长任地、市委书记;为增强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力量,根据中央书记处的指示,推荐了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参加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为执行毛主席关于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指示,协同解放军总政治部调配了一批部队的军、师级干部,担任国务院财经各部门的政治部主任、副主任;为全面落实党的干部政策,不仅对在反右派斗争和"反右倾"斗争中被错误定性、批判的干部进行甄别平反,也对那些因在历史上被捕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干部进行了重新审查。在我的印象中,历史上有这样那样问题而各级党委已查清可以任重要职务的高级干部,经我手办理的就有一些人。在这里,我想详细讲讲我经历的为"潘、杨、王"事件甄别平反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1976年10月 ,党中央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结束了十年内乱 ,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开始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倡廉斗争也进入了拨乱反正 ,重视法制与民主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廉政建设的新局面 ,廉政建设纲领的提出1976年10月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 ,党的廉政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拨乱反正 ,将文革中遭受严重破坏的党的组织、制度和优良传统恢复起来 ,使之走上正轨 ;同时 ,要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 ,加强党的反腐倡廉的工作 ,使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这些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二七年五月,武汉国民政府内部以汪精卫为代表的假左派反动面目日益暴露,革命形势发生逆转。六月初,在夏斗寅、许克祥相继发动叛乱的反共声中,汪精卫右派集团以国民党中央党部名义,下令解散“党务工作素著成绩”的国民党湖北省黄冈县党部和湖北省最大的县级农民协会——黄冈县农民协会。以董必武为首的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为了反击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领导黄冈县革命派与汪精卫集团肆意摧残农民运动的反动行径,展开了一场  相似文献   

17.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野蛮入侵我国东北,芦沟桥事变后,更加肆无忌惮地欲侵占全中国。“国难日亟”,中华民族危在旦夕!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爱国志士努力提倡抗日民主思想,召唤各抗日阶级、党派、团体、个人在保卫民族生存利益的总目标下,团结御侮,抗日救国,促使大革命失败后处于低潮的人民民主运动重新高涨,展现了近代爱国民主思想的新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对抗日初期的民主思想和历史特点作初步的整理、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七七”炮声,震慑中华大地。但洪水决堤非一日之功。这是日本长时期以来实行“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更是“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政策的直接归宿。做为日本“势力范围”的福建省,“九一八”事变后深受其害。本文就“九一八”至“七七”期间日本对福建的侵略作一粗略介绍。一、军事暴行  相似文献   

19.
邹韬奋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1944年7月24日他不幸逝世,中共中央在致韬奋家属的唁电中评价道:“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常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今年11月5日,是韬奋诞生一百周年,本刊特征得传记《邹韬奋》作者穆欣同志同意,从其新版中节选编发其中一章——《爱国犯》(大标题为编者所拟),以示对卓越的文化战士韬奋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党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现在回顾起来可以看出,伴随着这一伟大的转折,我们党、我们国家实现了一系列重大“根本的转变”。“历史的转折”带来了“根本的转变”,“根本的转变”促成着“历史的转折”。认真地理解这一问题,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