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相互协调状态的社会。而社会和谐最深厚的基础在于利益均衡与社会公平。当今,我国社会由于迅速发展和变革,出现了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特别是社会公正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彰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从内涵而言包括三个方面的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方面的和谐都需要思想道德基础,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石。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方略 《理论前沿》2006,484(19):17-19
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公平是基础,而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教育公平问题,分析推进教育公平遭遇的问题及原因,采取有效的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社会政策的公正性: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政策一般具有公平正义的显著特点,它所要解决的主要是一系列与国家和社会相关的个人福利问题。依据公正理念设计社会政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可以使全体社会成员享有相同的基本权利和尊严;可以使全体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机会;可以调剂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不公正现象。其具体路径包括:以权利公平的社会政策保障社会和谐;以规则公平的社会政策引领社会和谐;以机会公平的社会政策推动社会和谐;以分配公平的社会政策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导向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宠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导向机制。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导向机制、生产行为导向机制、官员政绩导向机制、利益追求导向机制、消费行为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六中全会东风激荡,全国上下立即形成了学习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热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了广大干部群众说得最多的一个词组。  相似文献   

7.
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制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分析环境友好社会的特征和意义、建设环境友好社会的基础和动力,阐明了加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基本理念。并对构建促进和保障环境友好社会建设的法律体系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其思想和理论源远流长、内容深遂而广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支撑来源于社会发展形态论、社会主义矛盾论、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在和谐社会的诸多价值诉求中,公正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和伦理基石。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从美德公正和制度公正这两个维度着手。  相似文献   

10.
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追求公平正义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理想,体现了我们党的价值取向。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出现重大转型,一些不公正的新老社会问题不断呈现出来,甚至矛盾激化,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公平得以实现、正义得到伸张,才会有和谐可言。文章拟从维护公平正义的角度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民主政治作为一种政治体制,构成社会政治的骨架和心脏,对社会发展起着组织、管理和控制作用,通过权力和政策的方式来实现不同利益之间的整合、妥协、平衡。因此,民主政治奠定了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石。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应该是诚信社会。社会诚信度主要取决于管理社会的政府是否诚信。诚信政府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要靠诚信政务来体现。只有建立一种体制和机制,才能确保政务诚信,最终保证政府诚信。  相似文献   

13.
被害人的权益保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利于社会治安的维护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可以在明确保障被害人权益对构建和谐社会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放眼全球,立足国情,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提出保障和完善被害人权益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被害人的权益保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利于社会治安的维护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可以在明确保障被害人权益对构建和谐社会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放眼全球,立足国情,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提出保障和完善被害人权益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政府守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是排除基层政治障碍的关键所在;政府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企业、市场、民众的关系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理想的空间和环境。  相似文献   

16.
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诚信即诚实信用,它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和普遍价值。试想无论是一个国家或每一个人,如果既不诚实又不讲信用,国家将无宁日,个人将无存身之地,其它道德要求将无从谈起。一、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自古以来,诚信就被人们视为“进德修身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纵观我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社会公平筑就和谐社会的意义及当前社会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还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因素,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教育公平是世界各国教育制度的道德基础和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公民受教育机会均等,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原因,离教育机会均等尚有很大差距。近些年来,随着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拉大,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影响教育的发展也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相悖,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特别提出了“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表明了实现社会和谐,首先应该是个体的人生和谐,以人生的和谐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实现社会和谐,人人有责。每个人的和谐人生是小和谐,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和谐才是大和谐。没有较高比例和谐人生的有力支撑,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于海市蜃楼,空中楼阁。人生和谐,是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