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使得现代化建设的内容趋于完整,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更加清晰,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重大补充和升华。讲政治文明,不能不讲法治文明。法治文明的一个特点,是它不能孤立地存在,而  相似文献   

2.
四、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的特色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是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的特色。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应具有“中国特色”。这是被中国社会主义的整个特点所决定的。所谓“中国社会主义”的法制,是由一种由中国历史与现实条件所决定的只有中国  相似文献   

3.
民主法治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的主要内涵一直是法治的价值追求.因此,要实现社会和谐,就要更大程度地实现法治.而法治的进步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法制实践,而且更关键的是要转变法治类型,由单一法治向混合型法治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法制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是中华法律文明的成长与跃进过程。传统法文化对现代法制建设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传统法制文化与现代法制存在冲突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是与现代文明相背离的,它对法律现代化进程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法律受到政治的制约。在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律的关系在形式上是为礼和刑的关系,“德主刑辅”、“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礼被认为是核心和基础,法是手段,是辅助性的,法律只是治民的工具。近代中国的法制改革,事实上走上了一条实证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季卫东教授的法治程序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法学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法学理论,作为一种法制现代化理论,它比一般的法制现代化论者思考得更深更广,如果说一般的法制现代化论者是立足于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模式上进行思考,那么,它则是从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三维角度进行的思考,更为重要的是,它将视角引入对中国法制建设起支配作用的中国秩序原理,深入地考察了中国秩序原理不同于西方之处,并在此基础之上展示了内涵深厚的新程序主义的法学理论逻辑。本文对季卫东教授的法治程序主义理论的基本理路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在展示其深广内涵的同时,也对它进行了若干批判,指出它还没有完全直面中国秩序原理,所以在理论上它依然是“西方中心论”的,而且。它还需要进一步理论化与系统化。  相似文献   

6.
维护我国金融安全需要健全的金融法制来保障,而健全的金融法制是金融法治的必要前提。金融法治就是要用法治原则来指导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和开放条件下实行金融法治是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必要条件和长远战略。然而,我国的金融法治还处在起步阶段,最终走向金融法治。将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本文从制度层面对当前国内、国际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重大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依据金融法治原则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法制现代化 ,从根本上说 ,是人的现代化。通过对中西方社会主体观念的对比 ,西方的法治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不可盲目照搬照抄。中国的法治应以中国人特有的观念为切入点 ,寻找法治在中国的本土化根基。  相似文献   

8.
董申  陈红艳 《理论前沿》2004,(24):37-37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规范,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课题。解决这一课题,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一)以法制为基础,建设道德规范建立健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必须以民主和法制作为保证。民主之所以必要,这是因为通过具有现代化意识的公民承诺、认可的程序形成的基本道德规范,能使道德规范的形成和确立具有道德合理性。法制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以法律程序和惩处为依托,能使道德规范具有权威性,能使基本道德规范的约束具有确立…  相似文献   

9.
(二)中国法制现代化实现的基本途径 最近十余年来,我国法治的呼声可以说一浪高过一浪,所立法律也十分丰富,重大的社会关系基本上有法可依,但为什么还在呼吁法治、呼唤法制的现代化呢?这就是因为我们的法律制度缺乏“自治性”。 所谓“自治性”,包括四个方面:(1)实体的自治性:存在一套独立的法律规范体系;(2)制度的自治性:存在独立的司法系统;(3)方法的自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者认为法制与法治是治国的一种方式,是国家实现目的的工具,将法制作为法治的前提;西方学者认为法制与法治是对国家的限制和对公民的保护,将法制作为法治的一个环节。中西方对法制与法治理解差异是社会发展程度差异在观念上的反映。法制与国家有必然联系,贯穿于国家的始终,不反映国家形态;法治和国家有必然联系,又和民主有必然联系,反映特定的国家形态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做好新时期公共安全治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社会稳定步入高风险期,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公共安全治理存在许多突出问题。这都迫切需要我们大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和谐的公安执法以协调、和谐为目标,使公安执法工作更加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保护群众利益、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为了实现和谐的公安执法,我们必须保证对公安执法结果普遍遵从;必须以公正的公安执法为目的,宣扬公平、正义,从而维护公安执法的权威。为此,我们必须从构建正当的法律程序、努力实现公安执法的实体公正和形成良好的公安执法环境等方面提升公安执法权威,以期保证公安执法较为和谐而顺畅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公安部提出了建设法治公安的总目标。"什么是法治公安"作为基本理论问题,需要首先明确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用来构建法治公安,可以系统地解决这一理论问题。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依法治警、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是法治公安的应有之义。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法治公安的完整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是党和人民赋予公安机关的神圣职责 ,是公安工作永恒的主题。依法治国方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确定 ,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 ,在全省公安法制工作会议上 ,一再强调提高公安民警的法律素质 ,特别是加强公安执法的内外监督机制 ,加强国家机关的监督 ,加强社会的监督和公安内部的监督 ,以形成对执法过程的全方位监督机制 ,促进民警严格执法。  相似文献   

15.
法治思维是指国家权力的行使者按照法治的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公安机关既是法治思维的首要践行者,又是社会法治思维形成的重要推动者,在开展虚拟社会警务工作中同样必须积极践行法治思维,从思想认识上准确把握法治思维的基本内涵,在具体执法活动中摒弃与法治思维相悖的观念与做法,坚持法律至上,推行程序公开,维护公平和正义,切实保障公民权利,扎实提升公安机关的涉网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治安行政执法,普遍存在着执法工作的价值取向上有偏差的问题、执法过程不规范的问题。治安民警自身要求不严制约严格执法,业务素质不高影响规范执法,缺乏人权意识干扰文明执法,法律意识淡薄削弱公正执法,刑讯逼供导致冤假错案,治安行政执法的质量不高。治安执法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社会各界十分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应当尽快加以解决。综合利用警力资源,提升民警素质,严格教育培训,完善监督考评制度,改善执法环境,规范案卷制作,是提高执法质量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文化四阶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法文化整体上包括四种形态,即刑法文化、民法文化、法哲学文化和宪法文化。它们分别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并依次发展,称其为中国法文化四阶段更能从时间上反映中国社会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进程。目前,中国社会处于民法文化向法哲学文化转化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现代化是这一阶段的现实任务,中国公众权利价值观的确立是法哲学文化阶段的根本目标。法哲学文化阶段现实任务和根本目标的基本成就将使中国社会进入宪法文化阶段,宪法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将标志着中国社会法治文明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公安机关是我国重要的刑事司法机关和治安行政机关,公安队伍建设必须从公安机关的特点出发,从现实和未来需要出发,以回应转型期公安机关面临的挑战.在依法治国的伟大过程中,公安机关担负着特别重大的历史责任,必须坚持依法治警的方针,严格用法律规范警务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严格执法体现了法律至上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法治精神,也是解决当前突出执法问题的有效途径。严格执法,必须树立规范执法的观念,转变将打击违法犯罪与严格执法对立起来的观念,摆正公安机关是执法机关而非立法机关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法治文化的建设传播是普法工作的基本任务,对促进公民法治人格的养成、规范公权力的法治化运行、推进我国法治化的进程等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六五"普法依法治理期间,应更加重视法治文化的建设和繁荣,通过法治文化理论研究、法治理念宣传教育、法治教育载体拓展、法治文化环境建设等可行途径,使人们在法治文化的浸润下将法治精神根植于内心,指导人们合法行为习惯和模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