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季明 《求实》2005,(1):14-17
执政能力建设有两大特性 :一个是系统性 ,它是个系统工程 ,贯穿于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 ,是各级党组织的共同任务 ,只有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搞好了 ,每个党组织都坚强了 ,党的执政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另一个是永恒性 ,就是说能力适应始终是相对的 ,这个时期适应了 ,另一个时期就不一定适应 ,由不适应到适应 ,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必须长期抓下去。  相似文献   

2.
执政能力建设有两大特性:一是系统性,二是永恒性。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做到五个统一:提高思想认识与自觉躬行实践的统一,搞好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筹划与具体实施的统一,从党的执政宝库中吸取营养与不断总结新鲜经验的统一,实现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做好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具体工作任务的统一,加强执政理论建设与完善制度建设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指导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件。当前在贯彻落实《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应努力做到“五个统一”。一、提高思想认识与自觉躬行实践的统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首先从统一和提高思想认识入手,把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建立在这样几个思想基础上:一是建立在对我们党特殊使命自觉认识的基础上。要加深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就要充分认识我们党新担负的特殊使命,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执政党建设全局的重大课题。如何使这一重要课题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把这一历史使命完成好,本文认为需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五种能力”建设的要求牢牢把握好“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执政能力建设有两大特性:一个是系统性,它是个系统工程,贯穿于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是各级党组织的共同任务,只有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搞好了,每个党组织都坚强了,党的执政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另一个是永恒性,就是说能力适应始终是相对的,这个时期适应了,另一个时期就不一定适应,由不适应到适应,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必须长期抓下去.  相似文献   

6.
兰蓉 《新长征》2006,(4):40-4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加强执政监督。有效的监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全党和全社会都要十分重视加强执政监督问题。  相似文献   

7.
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要求,各级干部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执政意识和能力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是目前党的建设带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课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增强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公仆意识 ,进一步夯实执政的经济基础、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 ,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是准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作出的战略决策 ,是党正确应对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要完成的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 ,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要求 ,是深刻总结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要积极推动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工作 ,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提高执政水平 ;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世界格局变革的挑战、国内市场经济变革的挑战和自身状况变化的考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刻不容缓,其途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从国际背景上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严峻挑战的根本措施;从国内背景上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适应党的历史方位和任务发生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乔法容 《学习论坛》2006,22(10):11-13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为了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广泛宣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的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本刊特组织刊发一组笔谈。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运行机制的前提条件是改善党的领导,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政、司法独立的关系;构建依法执政运行机制应从建立培育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四部分组成机制入手;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党的依法执政运行机制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面广,牵扯问题多,需要辩证处理构建和谐社会中诸多关系,并做到五个结合。只有这样,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才能扎扎实实地稳步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促进我市经济长期增长、城乡社会统筹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社会利益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经济、环境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利益冲突主要的表现就是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我们应当特别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是一个系统工程。改革中出现的矛盾要靠深化改革去化解;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靠加快发展去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村社会的真正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三个代表"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列主义是其理论渊源;和平与发展是其时代背景;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是其历史根据;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其现实条件。正确认识和把握“三个代表”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于我们在新世纪宣传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士红 《学习论坛》2007,23(4):21-2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提高协调利益关系能力的要求,当前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多方努力,切实提高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央对苏维埃政权的构图中,小地主和富农都被摒除在领导机关之外,且小地主还被列入应受打击的对象。而实际情况是:那些由小地主和富农所充任的乡村领袖不仅在革命运动中得以幸免,并通过各种方式在新政权中继续发挥作用,割据区域是一种传统与革命两种权力运作方式共存的局面。纵然中共一直在努力地试图加以改变,但要斩除盘根错节的原有乡村社会关系,塑造一种单纯的以革命信仰为中心的社会网络,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回避的是,正是那些原有的乡村领袖或以革命者的身份或以某种妥协的方式在乡村中继续发挥着影响,而原有的习俗与惯例也在革命中没有发生令农民难以忍受的改变,中共的新生政权才得以生存而至巩固。一心要改变这种状况的中共,是在两难的情况下应承着这种局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要求党与时俱进强化执政意识,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一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党执政意识的理论武器和根本指针.只有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实现执政意识的不断创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结合实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