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加坡政府于1979年7月提出实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目的是为了淘汰劳动密集型工业,大力发展技术和知识密集工业,以便最大限度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现代化。为了实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战略目标,新加坡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智力开发工作,大力培养各类专业人材,全面开展技术训练,以便不断提高全社会劳动力的素质,适应技术升级的需要。现将近年来新加坡的智力开发工作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自1959年获得自治迄今已进行了三次经济发展战略方向的转变,第一次是从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转向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第二次是实行工业技术升级,以祈使劳动密集型工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第三次是把战略重点转向强调优先发展海外服务业。这三次战略方向的转变都是发生在新加坡经济和世界经济环境处于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它不仅使新加坡摆脱了经济困境,而且促进了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新加坡  相似文献   

3.
本文剖析时下风行于美欧等西方国家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说,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依托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以“3D”打印为代表的快速成型技术等“技术簇群”支持,并使之综合应用于制造业,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进而引起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第三次工业革命”如同历史上前两次工业革命一样,将引起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迁.如果欧美日等率先掌握并垄断“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秘诀”,将不可免引起制造业从新兴国家和中国等非西方国家“回流”西方,给危机中的西方经济、政治体制注入一剂“强心针”,并有可能重新逆转国际经济、政治力量对比的现有变化趋势,打断世界历史的“西降东升”进程,进而对中国崛起进程以及中国国家安全产生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从广义而言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使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大转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各领域;狭义而言,现代化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其中包括可利用的传统因素),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工业国家,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在特定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条件下,新加坡所推行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结构的转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的综合产物。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它与其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较之其他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有其鲜明的特征。本文拟就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特征及其成效作一分析。一、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战后,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的历史过程。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新加坡积极选择和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迅速实现经济…  相似文献   

6.
一、新加坡经济发展方向的几次转变新加坡于1819年为英国所占领,1824年正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此后,英帝国利用新加坡作为它在亚洲地区的转口贸易商港,并将其开放成为完全自由港,这就更加增强了新加坡作为转口贸易商港的地位。在英国的长期殖民统治下,新加坡的经济畸形发展,工业十分落后,直到1959年新加坡获得自治成立自治邦政府时,制造工业在其国内生产总  相似文献   

7.
试析新加坡宪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它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地方,但却以狭小的面积、贫乏的资源和复杂的人口成分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而这奇迹不单单是经济上的,也是整个政治体系上的。新加坡的这些特色无一不反映到其宪法之中,也正是因为新加坡的宪法具备了这些特点,才从根本上保证了新加坡社会的长期繁荣和稳定。一、宪法修改频繁频繁的修宪是新加坡宪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新加坡宪法在独立后的33年(截止1998年10月)中总共修改了39次,平均每年1.18次,这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①。造成新加坡宪法频繁修改的原因并不是程序上的,如果…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新加坡的炼油工业是在六十年代随着新加坡实施以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开始发展的,首先由外国石油公司利用新加坡的良好地理位置、港湾设施以及新加坡政府所提供的税收优惠而在新加坡设立炼油厂来揭开新加坡炼油工业发展史的。六十年代新加坡的炼油工业主要是为新加坡国内工业发展而带动的国内市场需求提供石油产品,其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有着一定的限制。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战略方向从着重发展进口替代工业转向重点发展面向出口工业,面向出口工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迅速发展以及近邻发展中国家的…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的工业政策东南亚的经济有一些很重要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了其工业政策与东亚的工业政策大相径庭。第一个特点是除新加坡以外的所有东南亚国家经济的资源密集性。即使是新加坡,它也有一个绝对的天然有利条件,即其港口和地理位置,就其比较利益而言,这在亚洲是独一无二的。其它东南亚国家都是在大米、植物油、热带水果、某些鱼类、坚硬木材、橡胶、锡和石油(如果不  相似文献   

10.
论新加坡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起飞,新加坡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新加坡已从根本上改变了单一的转口贸易型经济,建立起现代化和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在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外国跨国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产业结构的迅速转换和不断调整,又推动新加坡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一、产业结构的迅速转换建国以来,在国内工业化的推动下,新加坡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四次较大的调整。第一次调整发生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这一时期,新加坡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建立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工业,促进了转…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崛起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各界日益关注华人企业的治理模式与运营策略。重新审慎地评估族群性和文化在新加坡华人企业的跨国治理模式、行为与网络中的作用,旨在超越主要源自西方经验的商业和创业的主导范式,进而推进现有的国际企业与管理研究。虽然,族群性和文化仍然是塑造华人跨国企业的重要因素,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东南亚华人企业在与中国市场的跨国互动中采用了新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策略。在作出评估时不应通过东西方二元对立视角来看待华人的企业治理、管理与策略,使其要么向西方的商业模式靠拢,要么与之背道而驰;要强调共同的华人族群性和文化是支持新加坡华商不断采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和跨国战略的根本,也是推动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构建与中国之间跨国网络的重要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见闻     
今年春天第一次到新加坡,有机会在那里住了40多天,对新加坡的国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新加坡是个城市海岛国家。1965年8月9日独立后,经过32年的努力,在经济建设、市政建设等方面取得令人惊奇的成就。60年代发展造船业,70年代发展石油化工业,已成为世界第三炼油中心,80年代发展电子工业,目前成了电脑、炼油、修造船、建造钻油平台等工业基地。新加坡也是东南亚商业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是一个海岛型的城市国家,面积仅618平方公里,人口260万。历史上,沦为殖民地长达140年之久,1959年宣布自治,1965年正式独立。近二十多年来,新加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跻身于新兴工业化国家之列,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范例。新加坡宏观经济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也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一、宏观经济管理的背景新加坡的宏观经济管理,是以既定的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为基础的,而这一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的形成又是以战后新加坡发展民族经济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条件为背景的。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新加坡政府在1985年严重经济衰退之后所实施的纠偏政策重新恢复了新加坡经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促进了国内部门的经济增长,并使新加坡能够从世界经济复苏中获得大量的好处。1988年新加坡经济取得了特别高的经济增长率,11%,这是八十年代期间的最高记录;但在1988年的最后一个季度由于国外需求趋向疲软,高经济增长率逐步回降。尽管在今后的中期内不可能期望再保持1988年期间所取得的高经济增长率,但新加坡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在于鼓励建立经济持续增长所需要的更为宽阔的经济基础。制造工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斯坦福·莱佛士于1819年发现新加坡时,它仅仅是一个不到200人的小渔村。是英国人的到来才使得这个热带小岛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地处东西方交汇之处,新加坡被看成是东印度公司印度——中国海上贸易航线上的一个理想港口,它的战略位置被充分利用来促进贸易的发展。新加坡后来被辟为自由港,转口贸易十分兴盛,以至于被莱佛士称之为“七大洋的商业中心。” 转口贸易在新加坡历史上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在早期(1819—1869),这个岛屿经济繁荣的一个直接反映是港口的扩大。在1823—24年,新加坡的贸易总额为1100万新元。至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华商集团的迅速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起飞,新加坡的华商集团迅速发展。这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的企业集团已颇具规模,并在新加坡国内经济乃至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华商集团的形成与发展新加坡华人企业远在殖民地时期便已开始形成,但其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则是在独立以后。作为新加坡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商集团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新加坡由殖民地经济向新兴工业化经济转变的历史过程息息相关的。182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新加坡后,立即宣布将新加坡辟为自由港。新加坡很快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华商和华工也蜂拥…  相似文献   

17.
(一)二十年来,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充分利用新加坡地理和港口的优势,根据国情采取正确而又灵活的政策,大力引进外资,推行工业化计划,活跃本国经济。其主要经验有:一、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新加坡原来底子薄,困难很大,既无工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又无技术人  相似文献   

18.
在新加坡,除了种族分野之外,象任何一个现代社会一样,存在着突出的社会经济分野。城市国家的特点,决定了新加坡没有一个重要的农民阶层。劳资之间的分化是社会经济分野的主要表现。劳资关系是取冲突的形式,还是能保持相对平静,是影响发展中国家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变数。在那些迅速成为新兴工业国家的发展中国家中,劳资关系的安定是一种普遍的常态。这为吸引来自国内外的资金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其中,多数国家是依靠严厉的反工会立法和强力措施来确保劳工的安定,压制是主要的手段。在新加坡,我们虽然也会看到这种压制的…  相似文献   

19.
导言自七十年代以来,人们一直在预测亚洲太平洋将是一个经济增长的地区。二十年来,亚洲新兴工业经济,即“四小龙”(香港、新加坡、南朝鲜和台湾)的经济持续增长,强有力地使这种预测变成公认的现实。人们常把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东南亚国家尤其是原东盟五国的经济遭受严重的打击,而且这些国家的经济恢复也相当艰难。但是,新加坡却是五国中经济处境最佳的一个,经济恢复的速度也比周边国家要快得多。一、经济发展近况1997年,虽然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新加坡的经济仍有所增长。1998年,由于受周边国家经济低迷的影响,新加坡的经济下降幅度较大,被认为是自1985年经济衰退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率下降幅度较大,但恢复也较快。1996年经济增长率是7%,1997年经济增长率为5.6%,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