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美国针对中国进口产品提起的反补贴调查的程序和适用进行分析.根据1986年乔治城钢铁案确定的原则,美国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将不采取反补贴调查.然而美国近年针对中国产品开展的两反调查--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在反倾销调查中坚持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采取第三国价格定价,但同时在反补贴调查中则否认中国属于非市场经济国家.从美国国内法和国内判例的角度分析美国反补贴调查的适用规则,并结合案例提出我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 1988年贸易与竞争混合法(下称1988年贸易法)对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法作了广泛的修正,但就大部分而言,这些修正并不重要.然而,其中有一个修正案的适用却值得认真研究.在众多的反倾销和反补贴修正案中,反规避条款可能给反倾销反补贴法律机制——美国进口救济的中流砥柱——注入了润滑剂,甚至强化了这些法律的适  相似文献   

3.
依法审理反倾销、反补贴行政案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人民法院承担的重要司法审查职责。近期以来,人民法院如何审理反倾销反补贴行政案件,已受到有关方面较多的关注。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八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肖扬院长要求“妥善处理反倾销、反补贴案件等与履行司法审查承诺相关的新类型行政案件,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姜兴长副院长在总结讲话中对审理反倾销、反补贴行政案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因此,准确地理解适用有关法律和司法依法审理反倾销、反补贴行政案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人民法院承担的重要司法审查职责。近期以…  相似文献   

4.
在WTO法律体系下,对于成员国向其他成员国的同一产品同时实施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的问题,GATT1994并非持否定态度。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铜版纸同时实施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的行为,虽然有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的法律依据,但在案件的具体操作中存在滥用相应规则的嫌疑。美国的这一行为也促使我们应更加关注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  相似文献   

5.
黄东黎 《法治研究》2012,(7):84-102
欧盟是仅次于美国的反补贴措施使用大户。欧盟反补贴的法源为《欧盟条约》第131条和第133条有关制定欧盟共同商业政策的约定.而1997年10月6日颁布的欧盟理事会章程第2026/97号条例则构成反补贴税调查的法律框架。欧盟反补贴的执行机构有三个:欧盟委员会、欧盟理事会及欧盟咨询委员会。欧盟反补贴法程序制度主要包括调查申请的提出、立案、磋商、调查、反补贴初步裁定、临时反补贴措施实施、接受承诺、最终反补贴税的征收以及复审等程序。2010年以前。欧盟从未对我国发起过反补贴调查。2010年4月,欧盟首次打破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不适用反补贴的惯例.对中国铜版纸同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开创了对中国产品进行“双反”的先例。时隔数月.欧盟再次对中国产数据卡产品同时展开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贸易救济“三反”调查.这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贸易救济实践中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6.
保障措施是一种贸易救济措施,但保障措施在性质上不同于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保障措施针对的是在正常贸易条件下的进口产品,而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针对的是在不公平贸易条件下的倾销产品和受补贴产品.此外,在实体条件、程序条件、实施对象范围、实施期限、实施措施的形式、出口方获得补偿或行使报复权等方面,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也存在差异.总的来说,由于保障措施是公平贸易下的贸易救济,因而适用条件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7.
胡晓红 《法学家》2007,(4):155-160
美国对我国铜版纸征收反补贴税案不仅意味着美国长期遵循的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不适用反补贴法的贸易救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还意味着我国出口产品可能陷入来自反倾销、反补贴的双重挑战.运用WTO规则审视我国各级政府给予的企业的各种优惠,是我国政府、学界以及企业的当务之急,以应对反补贴指控.  相似文献   

8.
胡加祥 《河北法学》2011,29(1):43-49
WTO框架下的非市场经济主体不是一个法律命题,而是源自关贸总协定各缔约方和世贸组织各成员的实践。受"乔治城钢铁案"和"钾碱案"的影响,美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曾对非市场经济主体采用反补贴制裁措施。这种做法导致中国人有一种误解,以为美国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主体。近年来发生在中美两国之间的"铜版纸案"、"反补贴与反倾销案",乃至刚刚裁决的"汽车轮胎案",都向人们表明美国的反补贴制度同样适用于非市场经济主体。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除了在争端解决中据理力争之外,更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补贴政策,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9.
《法人》2007,(Z1)
在反补贴调查程序中,中国企业应该牢牢盯住美国国内法关于“非市场经济国家”不适用反补贴措施这一条通过判例确立的既有规则,从而采取有效、充分的法律抗辩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法律框架下,一个国家在进口领域可以“公平贸易”为由而合法采取的三大贸易救济措施分别是反倾销、反补贴以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关税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减少 ,国际贸易自由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作为自由贸易前提的公平贸易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反倾销和反补贴作为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法律手段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就美国来看 ,反倾销和反补贴现在逐渐演化为美国国内生产商最常用的寻求救济手段 ,仅近二十年来美国国内生产商就已经提起上千件的此类调查要求 ,而美国国会也不断修订法律以便使美国请求者更容易得到救济。一旦被施加了反倾销或反补贴税 ,那么生产商与美国进口商继续交易的能力就会受到极大影响 ,而要使得一项反倾销或者反补贴决定在时间限度…  相似文献   

11.
李立娟 《法人》2014,(12):68-69
正在美国第一轮光伏产品反补贴刚刚结束之际,中国光伏生产企业的元气正在恢复,美国继而发起第二轮光伏产品反补贴,其原因值得思考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官方网站显示,中美"双反"(反倾销、反补贴)相关调查已进入"终结"阶段,其已于10月14日重新展开相关的问卷调查,此后将举办公听会等必要程序,美国商务部预计于2014年12月11日公布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反补贴的终裁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反倾销立法新近修改之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对2002年《反倾销条例》与1997年《反倾销反补贴条例》、WTO《反倾销协议》作出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修改反倾销立法的现实意义并着重论述新条例对原条例的修改之处、新条例的特点、新条例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一、保障措施概述及其实施的条件 (一)保障措施概述 保障措施是指,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产业受到进口激增的损害或损害的威胁,该国可以暂时限制一种或一类产品的进口。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一样,保障措施也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物,是保护国内产业的有效手段。与反倾销和反补贴相比,  相似文献   

14.
赵立韬 《河北法学》2007,25(10):197-200
随着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反补贴调查情况剧增和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逐步确立,我国现存的某些产业补贴措施的影响,正在由潜在危胁转化为现实危害.进口国具备了同时使用"反倾销"与"反补贴"两种手段和其他的保障措施,来限制中国的产品出口的条件,给中国的出口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反补贴已经成为将WTO协议及相关规则融入我国法律体系和制定产业政策时必须加以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对华铜版纸反补贴案带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华铜版纸反补贴案揭开了中国加入WTO后美国对华的第一例反补贴调查,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和美国以往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反补贴的实践相悖。这预示着,美国开始把一直放在反倾销方面的重点向反补贴转移。我国应该意识到美国对我国进行反补贴具有极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及早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是美国商务部在"乔治敦钢铁案"中所持的立场并为美国联邦巡回法院所确立。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发起一系列反补贴调查充分表明其已经推翻自己在判例法中所持的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的立场。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的理论与实践表明,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在法律依据方面面临三种选择。就中国个案而言,美国可能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对中国适用反补贴法的法律依据:美国商务部承认中国某个产业为"市场导向产业";由美国国会立法确立美国在《中国加入WTO协定书》第15条下的贸易权利;美国商务部有处理针对中国产品的反补贴申诉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7.
由贸促会与国家经贸委联合主办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法律与实务研讨会于12月18—19日在海南博鳌召开。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对美国部分汽车和鸡肉产品已经发起"双反调查"(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同时进行)的情况下,根据规定的补贴定义,严格考察我国<反补贴条例>所规定的补贴定义与国际法规定的一致性,指出后者的错误所在,建议将其修正为"补贴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和公共机构通过提供财政资助为接受者所带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论建立与完善我国反倾销诉讼体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结合我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行政诉讼法》与《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 ,针对反倾销主管机构所进行的反倾销调查或采取的反倾销措施 ,利害关系方不服所提起的反倾销诉讼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全文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就我国反倾销诉讼的依据、诉讼主体、受案范围以及管辖法院等几个方面提出看法。建立与完善我国反倾销诉讼体制 ,对于遵循国际惯例、遵守即将对我国生效的WTO相关协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对华双反合并调查案件中的重复征税问题,其根源在于反倾销调查中采用了非市场经济方法,以未受国内补贴影响的替代国价格计算被调查产品的正常价值,但同时又对国内补贴采取反补贴措施。根据美国的法律规定,反倾销、反补贴程序属于行政调查,不能适用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的举证责任规则,因此,中方不承担证明中国产品存在重复征税的举证责任,而应由美国商务部独立地对重复征税问题作出完全的调查。《美国法典》第1677a(c)(1)(C)条并不排斥对国内补贴的重复征税进行价格调整,但未对国内补贴作出明确规定,属于法律空白。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对新充气工程机械轮胎案作出的两次司法审查判决,为中国产品摆脱重复征税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