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制建设是市场经济良好运作的根本保障。市场经济的优点在于自由地配置资源,然而由于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一个发达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法律和制度。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在法制环境下的高度制度化,有序化,规则化的自由商业竞争。本文论述了市场经济与法制的关系,提出了只有依靠法制才能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一、改革与变法党中央一再强调,要搞四个现代化,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没有改革,就不可能实现四个现代化。改革要贯穿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我们的法制,一般的说,是我国全体人民意志和利益的表现,同时也是实现国家各项任务的工具和保证。它既反映和肯定改革的成果,又为这新的成果开辟前进的道路。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制,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协调地向前发展。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要求上层建筑,包括法制不断地实行改革。马克思曾说:“无论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列宁为说明宪法的现实意义,曾把宪法分成为“成文的宪  相似文献   

3.
何士青 《法治研究》2014,(11):40-45
司法理性体现人类理性的技巧,它是人类实践理性的最高体现,根植于实践,依存于司法基本特征.现代科技发展为司法带来新的内容,也为司法理性发展提供了机遇.在应对科技案件的过程中,司法理性得到提升,主要表现在推理形式上的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并用,在举证责任分配上的举证责任倒置,在科技侵权归责原则上的以无过错责任为核心.  相似文献   

4.
一、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不是主观臆断,而是客观存在。准确地说,它是普遍规律。无数实践证明:民主离开法制,必然导致无政府主义;法制离开民主,就会演变为专制。这一起码的常识,连某些资产阶级思想家都有明确的认识。卢梭说过:“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法律,才是自由。”不少资产阶级学者,几乎一致地把“法治”作为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当然,由于阶级的偏见和认识的局限,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深入和科学地揭示民主与法制的关系。何况他们的出发点与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与统治。更  相似文献   

5.
谈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宪法(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大元  王贵松 《法学论坛》2004,19(1):100-112
现代科技发展十分迅猛,对宪法和宪法学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两位作者就现代科技发展对宪法(学)发展的贡献,现代科技发展对宪法(学)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器官移植与生命权、克隆人与宪法价值、基因检测与公民的平等权、信息传播与公民的隐私权、因特网技术与宪政体制和基本权利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宪法(学)也不是消极地应对科技的发展,而是积极地回应,一方面给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为限制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提出有效的对策。现代科技的发展应该回归到宪法的价值体制之内。  相似文献   

6.
将两宋民事法制发展置于整个宋朝的社会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宋朝的民事法制虽然在制度层面上较之前代详备发达,但却没有产生具有时代意义的民事法制。在宋朝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没有独立的商人阶层、个人意识淡薄、权利意识模糊难成知识体系、固有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及其强大惯性等多种因素决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始终难超越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生活实际,商品经济的繁荣也只能被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促进民事法律内容及技术上精细烦琐,却无法赋予这种内容以实质的精神内涵,因此难以引发民事法制发生根本性发展和变革。  相似文献   

7.
周鸿芳 《科技与法律》2004,(1):66-68,53
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之下 ,传统专利法的一些限制逐渐受到质疑 ,而一些公认的法律禁区也慢慢接受了专利的进入。本文将以计算机软件和基因发现的专利之路为例 ,阐述科技发展对专利权客体理论的冲击及其评价。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法律秩序的建构中,律师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主要表现为协助社会主体了解法律权利的内容、协助社会主体正确行使法律权利和协助社会主体救治被侵害的权利和利益三大方面.我们应当认识和遵循律师职业在社会主义中国的重要作用和内在规律,借鉴发达国家律师发展的经验,完善和健全律师制度,以充分发挥律师在我国法治化进程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王光明 《现代法学》2003,25(4):163-165
体育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重要内涵,基于法律调整的相对稳定性和社会生活的无限多样性,在我国体育产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若干法律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产生原因、具体特点的初步考察,提出完善我国体育法制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 最近,邓小平同志提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在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同志在《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为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一定要有两手,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要求把更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准则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使法律成为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这一论述,是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它既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方针的继续和发展,也  相似文献   

11.
法制与人道主义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以此相提并论,大大有悖于传统的法制观念与“无产阶级的法律意识”。因为按流行的法学教科书的说法,法制的后盾是国家暴力,以镇压为实施法制的手段。然而,拨去“左”的迷雾,便能看到,法制与人道主义恰恰有着“亲缘关系”。认识这一点,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对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准则需要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国家立法机关要加快经济立法,法院要加强经济案件的审判工作,检察院要加强对经济犯罪行为的检察工作,司法部门要积极为经济建设提供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3.
14.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涉及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重要领域。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则将十四大的决策系统化、具体  相似文献   

15.
法制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约束与惩罚制度,它既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需要,更是国家存在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组成的各种层次人群之间利益平衡与稳定的一种手段。法制决定着艺术的本质与形式,法制是艺术的硬约束,这种约束既是艺术实质主体所必须遵循的规范,也是艺术表现形式所必须遵循的规范。进步的政治政体的法制可以保护和促进艺术的生存与发展,落后的政体法制则会阻碍和限制艺术的发展。既是说:法制决定着艺术的本质与形式;艺术的发展和进步,对法制的改革和更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法制与艺术与时俱进,法制决定着艺术的性质和形式,艺术的发展又影响和促进着法制的更新,与时俱进的法制和艺术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在先进的法制体制下,艺术的发展将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6.
论政府信用与法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灵魂和基石,也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所在。要想打造政府信用,必须以法律为保障。目前我国政府信用缺失,主要是法制的不完善。在我国实现政府信用法制化必须做到:(一)民主选举;(二)依法行政;(三)政府信息公开;(四)政府官员信用的法制化等。  相似文献   

17.
《法学》1986,(4)
一国的统治权是与法制密不可分的。法制是统治权的标志。世界各国,自古至今,莫不有法,之所以如此惊人地相似,就是因为法制体现着统治权力。自社会分离出居于社会之上并掌握政权的统治者后,就要制定各种法律以强化自己的统治。然有了法律,并不等于就有了法制。因为法制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统治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制订法律之后,还要能够凭藉这种权力有效地执法、司法,教育民众守法,使法律能贯彻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才可算有了法制。法制的过程就是统治阶级权力稳  相似文献   

18.
<正> 八十年代最后一个春夏之交发生在首都北京的那一场政治风波,早已平息了,但它暴露的许多问题还将引起人们长久地思索。总结过去,面向未来,人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使广大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民主观、  相似文献   

19.
西欧中世纪法制发展特点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欧中世纪法制由日耳曼法、罗马法与教会法构成。日耳曼法在西欧中世纪早期占据统治地位,带有原始民主性;罗马法是古代调整简单商品经济关系的完善法,在中世纪得以复兴;教会法是天主教会制定和颁布的法规总称,对中世纪西欧社会影响巨大。三支性质不同的法律体系适应统治需要相互渗透与融合,成为西欧中世纪法发展的独具特点,也形成世俗法与宗教法独立并存的法律二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20.
论江泽民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社会全面进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实际需要,在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以新的理论观点和工作经验丰富和深化了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特别是江泽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