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建立法治政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政府要求以法律制约权力,用权力制约权力。其根本目的是解决公共权力的自主性与保护人民权利之间的内在张力,建立一个职权有限、责任明确、服务民众的政府,以能够更好的维护和实现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2.
冯梦成 《世纪桥》2007,(8):48-49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建立法治政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政府要求以法律制约权力,用权力制约权力。其根本目的是解决公共权力的自主性与保护人民权利之间的内在张力,建立一个职权有限、责任明确,服务民众的政府,以能够更好的维护和实现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3.
划清政府与市场边界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敏  王友谊 《唯实》2014,(6):77-79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世界各国发展市场经济必须破解的难题,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权力清单制度的实质是以规范行政权力为目的,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撑,实现权力法定、程序固化、裁量限定、事项公开,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廉洁、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4.
李森 《发展论坛》2003,(11):37-3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实质就是政府把那些本来属于市场的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权力”交还给市场,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此,深化市场化改革,关键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合理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使政府在制度转型、体制创新和促进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从一些经济领域中逐步退出来,而集中履行其核心职能。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拷问官员问责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上的问责制来源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它是西方"责任政府"理念的特征表现,也是政府责任制度的重要实现途径.根据主权在民理论,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人,他们将权力授予政府的同时也对之课以相应的责任.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基本价值理念,责任政府要求政府必须迅速、有效地回应社会和民众的基本要求,一切以民意为基础,对人民负责.  相似文献   

6.
高尚全认为,政府改革既联接经济体制改革,又联接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处于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政府主动消除体制性障碍。为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防止权力“寻租”性腐败,必须从体制源头上解决行政性资源配置和权力市场化问题,严格限制行政权力介入的领域,并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为防止个别政府部门滥用权力,应确立政府只能做法律(法规)规定之事的理念,强调行政行为的法律授权,无论投资领域的选择还是行政审批的设定,都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政府…  相似文献   

7.
权力制约机制具有特定的社会政治功能,能保证权力的运行始终遵循人民的意志,防止“社会公仆”蜕变为“社会主人”;预防和防止滥用权力的行为发生和发展;对偏离正轨的权力行为予以及时的矫正和补救;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予以必要的制裁。根据权力制约的基本功能的要求,笔者认为,当前应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政府权力制约机制的建设。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权力横向分离以制约权力。长期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政府的高度集权。政府代行了企业、社会和中  相似文献   

8.
发展经济学认为,后发展国家在经济起飞和发动经济增长的前期,一方面面临着不发育和残缺的市场,一方面面临着赶超先进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任。这就决定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能只靠市场机制的自发功能实现既定目标,必须树立起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经济权威,以此做为整个市场、市场机制、市场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试图对政府经济权威问题做一探讨,以期对我国科学地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所启示。一、政府经济权威的内涵早在1955年,刘易斯就曾提出:"国家越落后,一个开拓性政府的作用范围就越大","软弱的政府不能维持自己境内的秩序。"①而实现国家和社会秩序,不仅仅要构建严密的国家权力运行系统,强化政治权威,更要树立起政府在管理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经济权威。后者能否有效实现往往直接关系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9.
《探索》2016,(2)
借鉴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思维,提出智库研究的知识与权力互动关系分析视角。为实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目标,必须从智库是体现知识与权力互动关系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来定位智库。现代社会决策愈发以知识为基础,智库通过为决策实践提供知识支持,反映出知识与权力相结合的特征。借助智库这一平台,知识与权力之间,公众、专家与政府之间互动统一的逻辑得以生成。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是知识与权力运用的过程,但科学知识是权力运用的基础,应积极发挥智库作为知识和权力间的桥梁作用,加强政策制定过程中对知识的运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路径必须以知识与权力良性运行的思想市场建构为基础,智库和政府履行好各自职责,智库应积极主动发挥智力优势影响公共政策,政府应为智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0.
公共权力腐败行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权力腐败,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或伦理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蕴含着效用最大化动机,都可以运用经济分析加以研究和说明”。①在经济学看来,如同市场上其它经济行为一样,政府官员也是理性经济人,他们的权力行为选择也受到效用需求偏好和成本一收益权衡的制约。本文试图用经济学的方法,从利益机制的角度对公共权力腐败现象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以利益均衡来遏制当前公共权力腐败蔓延的思路。一、分析的起点:权力委托一代理关系与政府官员经济人特性公共权力本是社会的公共产品,其成本由公众纳税组成的公共…  相似文献   

11.
规范政府经济行为是实现现代市场经济“市场+政府”调节方式,弥补政府短缺,克服政府行为失效,推进和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政府经济行为的规范,应该围绕实现效率、公平、可持续发展这一主要目标来确定。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多元治理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社会治理是在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这三对基本关系的反思后产生的。多元社会治理模式有利于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公民参与的有序化。要改革政府行政体制,培育参与社会治理的多元化主体,实现权利对权力的监督与制衡。  相似文献   

13.
财政是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将社会产品的一部分进行集中分配的一种分配形式。财政分配与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工资分配、价格分配或企业财务分配等其他分配形式不同,在财政分配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政府,政府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在整个分配过程中政府是直接的决定者和组织者。从财政学的角度分析,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即私人经济活动和政府经济活动。财政权力是政府权力中基本的权力之一,它是政府存续的前提,属于国家的“生存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财政权力与私人的财产权力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无论…  相似文献   

14.
由于权利和权力本质特征的差异,使二者产生错位.权力的合理定位是权力是权利的让渡;权力为权利服务;权力止限是公共领域.实现二者动态平衡的路径在公共领域中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在经济领域中使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充分发挥,在公民社会中监督机制全面加强,三者相互制衡,实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攻府成本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作为社会和市场的领导者和组织管理者,与高效率市场经济的实现密不可分。高成本政府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障碍者,高效率市场经济需要低成本政府的推动。市场经济高效的机理在于政府角色的规范化;政府低成本是实现市场经济高效率的前提;政府成本与权力密不可分;政府不仅领导市场经济,同时还作为市场经济的利益分享者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制造各种成本。政府应当在管辖区域内为社会提供最大限度的有效服务或公共产品,“死亡政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政府必须找到税率的最佳点,政府成本转嫁使政府本身不太可能去控制成本,有时反而会增大成本,从而扭曲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削弱了经济高效发展的激励因素,同时也还可能导致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支出发生短缺。低成本政府的特征是“企业家”政府、服务型政府和法律约束型政府。  相似文献   

16.
正只有建立起法治政府,才能科学界分政府与社会的权力边界,充分保障社会的自治活力与公民权利的生长。对权力的制衡与约束、对权利的主张与保护是法治的两大核心主线,只有实现权力的约束才能达到对权利的保护。政府基于公民权利而存在,法治通过对政府权力的规范,既确保公权力为私权利服务,又防范公权膨胀损害私权。所以,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保障公民权利的重中之重。政府权力能否被关进制度笼子、政府公共治理和管理社会的方式是否合乎法治要求、行政执法对待公民权利的态度、行政部门执行法律法规的效果等,都是衡量国家法治状况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7,(5)
<正>行政权力作为一种公权力,是对政治、经济、社会和公民民主权利影响深刻的一种权力。在法治底线思维下,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与制约,规范行政权力的健康有序运行,实现行政权力运行的民主化、法治化和科学化,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一、依据法治权责底线厘清行政权力边界全面推进行政权力运行法治化,就是推进政府事权规范化、法治化,使行政权力于法以据、依法  相似文献   

18.
个人权利与宗教权力、经济权力、政治权力的制衡关系是政治学说中重要的议题。社会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协调个人权利与社会整体利益统一要求之间的矛盾。洛克较早的论述了个人与社会制衡的思想。个人权力对宗教、政治、经济三方面因素产生制约和平衡 ,从而使整个社会与个人达成一种平衡态势。其中 ,个人权力的至上性和不可取消性不仅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 ,也是整个社会存在的根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的时代主题下 ,重温他的思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权力界限是有限政府的核心问题。从宪政法治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应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并应遵守法定权限、合宪和权能分工与制衡这三个原则;从民主权利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界限应止于人民的授权范围,民主权利将约束政府权力;从市场经济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行使应始终厘清“政府归政府”、“市场归市场”的界限,当好“掌舵人”的角色;从公民社会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行使不能侵入公民私人领域,政府治理权力与社会自治权利平等,社会能有效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20.
一、人治迈向法治的必然性 江泽民同志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这段话表明,只有实行法治,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人治迈向法治,是经济转轨的客观要求。在任何社会,经济的运作都需要有一种力量支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活动主要靠强大的国家权力推动,政府万能的手在运作经济。当计划经济转向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