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差速离心法纯化了鸭胚尿囊液中的减蛋综合征(EDS-76)病毒WPDV205株并提取了病毒基因组核酸。选用EcoRⅠ和BamH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对病毒基因组DNA进行单酶切和双酶切处理,单酶切消化均产生4个片段,双酶切消化产生7个片段。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测定了病毒基因组DNA和所有酶切片段的分子质量。将这些结果与AV-127标准株和B8/78株基因组DNA由相同的内切酶消化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该株病毒基因组DNA的片段数目、大小与AV-127标准株和B8/78株基因组DNA的大致相同,但具有双酶切位点的较小片段的长度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前发现的嗜肝DNA病 毒,有人乙型肝炎病毒(HB- V)、土拨鼠肝炎病毒(WH- V)、地松鼠肝炎病毒(GSH- V)、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这组病毒其病毒颗 粒形状、基因结构、逆转录酶的病毒复制机理均十分 相似,都具有特殊的表面抗原、核心抗原、e抗原, 都有亲肝的特性。国际病毒分类命名委员会(IC- TV)将这组病毒命名为“嗜肝DNA病毒(Hepa- dnavirus)”。 自Blumberg(1965)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 中发现抗原物质(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至今,全球相继发现了许多高、低等动物携带HB- sAg,在我国也发现了多种动物携带HBsAg,特 别是近几年,兽医科学工作者应用人类乙肝诊断方  相似文献   

3.
提取山羊痘病毒温度敏感株基因组DNA,用HindⅢ酶切,随机克隆到pUC18质粒中,限制性内切酶片段电泳分析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克隆到4个不同大小的HindⅢ片段pUA、pUB、pUC和pUD。随后,将它们和羊痘病毒Pellor(AY077835)株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发现核苷酸同源性为90.0%~94.5%,氨基酸同源性为83.0%~91.4%。选取克隆或亚克隆后的单一酶切位点,插入P11P7.5-LacZ报告基因,构建了pUA1、pUB1、pUC1和pUD1共4个重组载体质粒。通过脂质体分别转染山羊痘病毒感染的BHK-21细胞,在X-gal存在条件下经蓝白斑筛选重组病毒,获得1株重组病毒,证明筛选出了1个复制非必需区片段。  相似文献   

4.
分别用水疱性口炎病毒、蓝舌病病毒、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和赤羽病病毒各一段高度保守的基因片段构建质粒 ,在此基础上制备了芯片探针。提取样品中的核酸 ,经反转录和荧光标记后滴加到芯片上进行特异性杂交 ,对杂交结果扫描检测 ,可同时对上述 7种动物传染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 ,此方法敏感性高 ,特异性强 ,适合于大批动物高通量检疫。  相似文献   

5.
真核生物病毒的基因结构具有类似其宿主染色体DNA的生物学特性。病毒基因的复制、转录、表达以及其调控在某种程度上和真核生物相似。随着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机理逐渐被弄清楚,人们的兴趣已转到了真核生物方面来。基因表达和调控是当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而基因转录的起始事件在生物传息的流向、基因表达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DNA重组、分子克隆、核酸探针、体外及体内DNA定点突变、核苷酸序列分析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真核生物及其病毒基因转录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发现:许多真核生物基因转录起始时,和两个重要的核苷酸序列区域有关。一个为起始位点上游约30个核苷酸处的富含“AT”碱基对序列(称为“TATA”或“Goldberg-Hogners”盒);另一个为起始点上游近70~80处的CAAT顺  相似文献   

6.
(一)方向任务与机构设置 英国农业部口蹄疫研究委员会于1924年开始在伦敦以南约50公里的波布来特建立今天的动物病毒研究所(AVRI),次年正式对英国和世界范围的口蹄疫开展研究。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口蹄疫研究委员会虽然停止会晤,但一个较小的亚委员会一直坚持工作。1947年该委员会又恢复工作。由于研究范围不断扩大,除口蹄疫外,又增加了非洲猪瘟、蓝舌病等国外病的研究,英国政府于1956年将该所的隶属关系转到教育与科学部的农业与食品研究委员会之下,并于1957年从体制上变成不设资本股份,但由国家担保的有限公司性质的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7.
病毒对各种消毒药的抵抗力差异很大,同属病毒之间的差异一般小于不同属病毒相互之间的差异。在兽医上有重要性的主要病毒属的毒株都被选来进行本试验。口蹄疫、猪水泡病和鸡新城疫的病毒未选用,因为它们已列入1974年颁布的(已证实有消毒药)的动物疾病条例汇编(The provisions of the Diseases of Animals(Approved Disinfectants)Order,1974 ]中,口蹄疫病毒和猪水泡病病毒对一系列消毒药具有敏感性最近已有报道(Sellers,  相似文献   

8.
1992年2月,浙江省 海宁市两专业户引进彼得 逊肉鸡800余只,从5日龄 开始,少数雏鸡出现跛行、腿软等症状,以后发病雏鸡逐渐增多,出现典型神经症状,两腿麻痹,呈犬坐姿势,一腿或一翅向一侧伸展,两翅下垂,有的头颈歪斜,角弓反张。两周后发病鸡已过半数,死亡300余只。临床诊断及病理剖检排除了病毒性关节炎、马立克病、新城疫及饲料因素。为了查明病因,我们对病鸡的脑组织进行了病毒分离和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利用布鲁氏菌强毒株马耳他布鲁氏菌(B.melitensis)16M和流产布鲁氏菌(B.abortus)9-941全基因组序列,构建布鲁氏菌全基因组DNA芯片,并将其应用于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从基因库下载马耳他布鲁氏菌16M和流产布鲁氏菌9-941中的3 218个基因设计引物,经过条件优化和重新设计引物等方法进行大规模PCR扩增,成功扩增3 212条基因。产物纯化后点制醛基修饰玻片,每个基因2个点,加上阳性和阴性对照,芯片上合计6 912个探针。囊括了布鲁氏菌3 212条基因和阳性、阴性对照点。采用Cy3/Cy5双色荧光杂交技术,分别以马耳他布鲁氏菌16M和流产布鲁氏菌9-941作为参照和待测样本进行荧光双色杂交分析,成功建立了布鲁氏菌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方法。若干质控杂交结果表明,建立的全基因组DNA芯片杂交结果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完全一致。证明成功建立了基于全基因组DNA芯片的布鲁氏菌比较基因组学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0.
对犬、貂、貉、狐、熊、小熊猫、大熊猫、狼、狮、虎、金猫和猞猁共65只动物的病料进行了犬瘟热病毒(CDV)分离,结果从小熊猫、犬、貉和狐四种动物的病料中分离出9株CDV,其中小熊猫CDV具有较强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的能力。该毒株有可能成为疫苗后备株。  相似文献   

11.
动物病毒学是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之一,不仅在有关病毒的基本理论方面,而且在病毒研究的实际应用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动物病毒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的研究 1935年Stanley获得了结晶的烟草花叶病毒,翌年Bawden发现这种病毒存在核糖核酸,这就奠定了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此后五十多年来,分子病毒学已成为病毒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并且取得了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由于动物病毒极小(直径在十几毫微米至几百毫微米之间),又不能像细菌那样在无活细胞的固体基质中生长,所以在五十年代以前,当谈及某一体积内病毒的多寡时,多是以“感染力”、“存活时间”这样一些统计单位为衡量尺度。总觉得无实体感。当讨论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时,总是以“一堆”病毒为对象,很难设想把这个复杂的群体中具不同生物学特性的颗粒分离开,进行分别地研究和使用。自1952年Dulbecco氏将噬菌体的蚀斑技术(1939)  相似文献   

13.
CRISPR/Cas是一种细菌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已被开发为基因编辑工具。近年来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在病毒基因功能研究、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重组疫苗开发、病原学检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其中CRISPR/Cas9由于其简便、高效的特点成为研究最深入、应用最成熟的一种类型。本文介绍了CRISPR/Cas的发现、分类以及不同Cas蛋白的作用机制,重点阐述该系统在动物DNA病毒性疫病中的应用进展,为动物DNA病毒性疫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检测西藏环状病毒(Tibet orbivirus,TIBOV)的快速核酸检测方法,根据新分离的西藏环状病毒(DH13C120)Seg-10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及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西藏环状病毒核酸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在2.31×10~8~2.31×10~2copies/μL质粒标准品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组内与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最低检测下限为2.31×10~1copies/μL;对蓝舌病病毒、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阿卡斑病毒、盖塔病毒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无交叉反应;对云南新分离的9株西藏环状病毒进行检测,拷贝数在3.23×10~5~1.54×10~6copies/μL之间,准确率为100%;对2013年采集自云南江城县的48份牛血液样品进行检测,检出西藏环状病毒阳性3份。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西藏环状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适用于西藏环状病毒的快速检测,对西藏环状病毒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马属动物夹骟术简介田华张国锋1)(甘肃省定西县畜牧兽医工作站743000)夹骟术又称扎骟术,是无血去势的方法之一。此术曾在河南民间广为应用,但在其他地区应用较少。据甘肃农业大学武威动物医院临床资料统计表明,该方法的成功率达96.1%。笔者1995年4...  相似文献   

16.
曾用蔗糖和氯化铯梯度离心法从猪水泡病病毒的细胞培养收获物中分离到三种不同的颗粒。病毒粒子(148S)、无RNA空衣壳(81S)和一种也无RNA的第三种颗粒(49S)与猪水泡病病毒抗血清都显示出了免疫反应性。81S和49S颗粒具有自然产生的空衣壳典型的多肽。曾用纯化抗原注射给天竺鼠制备了用免疫扩散法可以区别空衣壳和病毒粒子的抗血清;49S抗原似乎与病毒粒子类似。用在幼小白鼠脑内繁殖,新制备的病毒抗原制造的抗血清,可区别猪水泡病病毒和在血清学上与其相关的科赛奇B_5病毒,但是不能区别各种沉降颗粒抗原。当在天竺鼠血清中孵育时,部分纯化病毒制备物将降解为空衣壳。本文讨论了空衣壳和49S颗粒可能的来源以及它们与病毒制备物抗原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根据GenBank登录的PRRSVORF7、PCV 2ORF1基因及PRVTK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引物 ,建立了分别用于检测PRRSV、PRV及PCV 2的RT PCR及PCR方法。应用该方法对 77份可疑病料进行了检测 ,以调查猪群中PCV 2与PRRSV和 (或 )PRV混合感染情况。结果表明 ,2 4份样品表现为PRRSV与PCV 2混合感染 ,占样品总数的 31.2 % ;17份样品检测为PRRSV与PRV混合感染 ;9份样品表现为PCV 2与PRV混合感染 ,占 11.7% ;另外 ,还有一定比例的三重感染 ,共 8个样品 ,占 10 .4 %。结果显示 ,猪群中PRRSV、PRV与PCV 2的混合感染现象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18.
以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1)、乡土旋毛虫(T.nativa,T2)、布氏旋毛虫(T.britovi,T3)、伪旋毛虫(T.pseudospiralis,T4)、纳氏旋毛虫(T.nelsoni,T7)的国际参考株作为对照,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我国7个旋毛虫地理株(河南、湖北、云南、陕西西安、天津、黑龙江同江及哈尔滨株)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根据扩增产物的电泳条带进行MEGA分析,计算遗传距离并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T1与我国7个旋毛虫地理株之间的遗传距离均小于0.365 9,其中哈尔滨株与云南株、河南株与西安株的遗传距离小于0.166 7,其遗传相似性分别为83.33%与86.35%;天津株与哈尔滨株及云南株的遗传距离小于0.250 0;同江株与其他6个地理株的遗传距离均大于0.284 1,与T1的遗传距离小于0.263 3;湖北株与其他6个地理株及T1的遗传距离大于0.301 3.T2、T3、T4、T7与我国7个地理株之间的遗传距离均大于0.589 8.我国7个旋毛虫地理株均为T1,其中哈尔滨株、云南株及天津株归为一类,河南株与西安株归为一类,同江株与湖北株各单独归为一类.  相似文献   

19.
聚合酶链反应(Poly-marasechainreaction,PCR)又称DNA体外扩增技术。它是用两个寡核苷酸作引物,通过DVA聚合酶催化的一系列反应,使DNA分子在体外成倍的扩增。PC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遗传疾病的诊断,临床样品中病原体核酸序列的检测,法医样品的遗传学鉴定以及活动性癌基突变体的分析。现将近年来PCR诊断动物病毒病的研究情况作以下介绍。(一)口蹄疫病毒(FMDV)Laor等(1992)利用所描述的PCR程序和选自聚合酶基因上的两个引物进行PCR能够检测从FMDV感染细胞中萃取的FMDVDNA片段,而对未感染BHK细胞的RNA产生阴性…  相似文献   

20.
反转录病毒能感染多种动物,引起持久性终生感染,对人和动物危害较大。研究安全有效的疫苗对控制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正从不同途径研制反转录病毒疫苗,并有部分疫苗已获得成功。(一)灭活疫苗 这类疫苗当前研究最多,有一些已获得初步成功。Marx等用福尔马林灭活猴反转录病毒-1(SRV-1),以苏氨酸-胞壁酰二肽(TMD)为佐剂免疫恒河猴,可诱导产生中等滴度的中和抗体,使其能防御同源病毒的攻击,表明这种灭活疫苗可用来预防同源反转录病毒引起的免疫抑制(猴艾滋病),由于该疫苗是第一个用于灵长类的反转录病毒疫苗,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