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一部人类政治上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政治民主化渐进和发展的历史。人类政治文明及人类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进程经历了一个辩证的否定之否定之过程。其"肯定"阶段为原始社会后期的氏族和部落制度,"否定"阶段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而"否定之否定"阶段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民主化是迄今人类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最高形态。  相似文献   

2.
第七课辩证的否定复习要点: 一、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否定 1.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1)什么是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2)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又统一又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都有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也是在矛盾统一体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方面。事物的存在,事物的性质,正是由事物的肯定方面来决定、来规定的。否定方面同现存事物的肯定方面是完全对立的,它虽然在矛盾统一体中居于次要的地位,但它却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由于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事物往往是多种矛盾、多种矛盾方面的统一体,事物的否定方面也必然存在多种多样的情况。譬如拿封建社会来说,封建地主阶级是事物的肯定方面,农民阶级是它的否定方面。  相似文献   

4.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由于其内在的矛盾性,必然从一事物向另一事物转化。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前进上升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辩证唯物主义对于事物发展的基本理解就是一事物由于自身内在的矛盾性,从量变开始达到质变,由肯定自身到否定扬弃自身的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5.
张秉福 《桂海论丛》2004,20(6):57-59
递归性是人的思维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动力机制。借助递归的思维路径,人们可以用简单的、自明的低层次要素描述、构造、说明复杂的整体,通过解决简单的问题来解决复杂的问题。递归问题丰富和补充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否定之否定原理,并与复杂性科学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均衡的物质前提.集权均衡式的发展模式不能实现"发展",因此,它必将在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启动"发展的发展模式所取代,取而代之的是梯度发展战略.梯度发展战略是"短缺社会"必然选择,是以不平衡的发展对"贫穷社会主义"的否定,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真正开端.这个过程实际上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廖楚雄 《湖湘论坛》2002,15(6):13-1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曾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阶段、从理论发展为社会实践的阶段、从一国扩展到多国的阶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历史进程中的继续和推进。其推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低向高、由不科学向较为科学不断前进的过程。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认真研究和把握其不断科学化进程的规律,对于正确引导世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胜利,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一、在…  相似文献   

8.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否定之否定思想,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发展过程的认识,源远流长。否定之否定规律不仅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质,而且更重要的是指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周期性和重复性的特征。否定之否定规律同唯物辩证法的其它基本规律一样,具有极大的客观普遍性。学习和掌握这个规律,对于我们正确估计历史和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制定科学的战略和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表扬,是我们常用的工作方法之一。但究其效果,却有正负效应之分。关键之一在于是否把握住人们的心理和他们对所表扬的事物的情感。所谓情感,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分为“肯定情感”和“否定情感”。“肯定情感”表现为对事物的喜爱、向往、羡慕的态度;“否定情感”表现为对事物无动于衷或厌恶。憎恨。喜爱的态度推动事物发展、扩大、加深;无动于衷的态度将会使事物停滞不前;厌恶的态度将会使事物的发展受阻甚至被破坏。我们进行表扬,无论是口头表扬、文件通报表扬,还是评先、表彰劳模,能否达到弘扬先进、激励后进、鞭挞腐朽…  相似文献   

10.
学生常常这样认为:事物的肯定和否定方面,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理由是,事物的性质主要地由事物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而矛盾的肯定方面,就是肯定事物的性质和现状的方面;事物性质的变化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的次要方面战胜主要方面的结果,而事物的否定方面,正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和向他事物转化的方面。这种理解有一定道理,但是又是片面的、简单的。对这个不太容易讲清的问题,我冒昧地把自己的看法讲出来,以就教于同行。事物的肯定、否定方面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两者研究的侧面不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研究矛盾双方在斗争中的力量的不断消长造成的不平衡。我们把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处在被支配和服从的方面叫次要方面。而事物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将唯物辩证法"否定规律"理解为"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并回归起点"是片面的、欠完整的。唯物辩证法"否定规律"较为全面完整的内涵应是"双重否定"和"永续否定"。"双重否定"指否定过程中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相互否定;"永续否定"指事物否定在时间维度上的永恒连续性。唯物辩证法"否定规律"较为全面完整的内涵,具有更高的普遍性和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东景 《新东方》2006,(10):43-49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进行梳理,力图展示马克思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市民社会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思想演化历程,以期加深我们对市民社会这一热点的理解,从而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启迪。一、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在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批判与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见诸于各种哲学版本中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一个论述提出质疑,以辨是非。一、误在何处?众所周知,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曲折性的含义,一是指事物发展不是走直线,而是经过否定的环节,使事物发生质变而发展的;二是指事物发展的周期,一般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事物的发展,都遵循着否定之否定规律,供销社的发展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否定之否定规律不能否定,其作为宇宙的一个基本规律是成立的。但是笔者认为,现行哲学教科书(以下简称教科书)对这个规律两个特征的解释是有重大罅漏因而是不能成立的。按照这种传统的观点,否定之否定规律与矛盾规律及其他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之间存在着不容回避的逻辑矛盾。 逻辑矛盾在哪里? 教科书指出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一个特征是:上升性或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这就使人产生疑问:难道事物的发展只有正过程,没有反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结合的辩证思考孙瑞岗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由低到高,由肯定到否定的一个辩证发展过程。在古代,生产力十分低下,科学技术十分贫乏,科技与生产力总体上是分离的;随着生产劳动向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了一些生产的新技术,创造了...  相似文献   

17.
着力培养健全的道德意识当我们在意识层面看待道德问题时,其内在构成上表现出复杂的态势,即知、情、意、信的升华过程。这是个体道德的生成过程,也是社会道德教育的基本过程。在这个序列中,每一个认识阶段的完成都是一次认识上的飞跃,一次否定之否定。而每一个进步都包含了道德主体执著的认识追求和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参与和发挥。即创造性的道德思维的积极作用。通过思维,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是清人吴敬梓,在其《儒村外史》第四十六回中所言。意指世道转型、盛衰易位。三十年刚好是一个社会转型期。河东,河西、再河东、再河西……否定之否定,这正符合历史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不同性质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否定之否定理论,揭示了人类历史上所有制实现形式“公有———私有———公有”、“统一———分离———统—”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相似文献   

20.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它是从历史的角度,即从事物发展完整过程的角度来描述事物运动的。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往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即在完成一个发展周期的时候才显现出来。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也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由于这个规律不象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把握,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