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画家中,提起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李苦禅的鹰、李可染的牛、关山月的梅花,几乎无人不知,它们已成为这些画家的标志性题材而载入了绘画史册。贵州籍画家袁晓岑笔下的孔雀,也堪同以上大师的“绝活”媲美,他亦因此被人们誉为“孔雀王”。袁晓岑1915年生于安顺普定县一个偏僻的山村,受到大自然的熏陶,他自幼便喜爱美术,15岁时考入贵阳省立师范学校,功课之余常临摹《芥子园画谱》和任伯年、任阜长等名家画册,打下了坚实的传统技法基础。  相似文献   

2.
孟红 《党史天地》2008,(6):17-23
徐悲鸿与齐白石均为蜚声画坛的著名画家。徐悲鸿十分敬重齐白石的为人和画德,极为赞赏齐白石的画风和画技。同样,齐白石对徐悲鸿也非常尊崇、倚重,信任有加,视他为真正德艺双馨的画坛英才。这两位相差30多岁的艺术巨匠,自20世纪20年代末一见如故之后,因共同的艺术旨趣,从此结为肝胆相照、互为尊敬与支持的莫逆之交。二人的情谊真挚深厚,终生不渝,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3.
2010年6月25日,画家吴冠中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1950年秋返国。他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继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等之后,吴冠中成为中国当代画坛的又一位大师。  相似文献   

4.
张大千画虾     
1945年抗战胜利后,徐悲鸿与夫人廖静文在家中设宴,专门招待齐白石与张大千。饭后,徐悲鸿提议请齐、张二人合作一幅绘画作品,但要“反串”,即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画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共同组成一张画。张请齐先画,齐白石乘兴挥毫,  相似文献   

5.
笔歌墨舞气纵横──记解放战争时期的徐悲鸿、齐白石与一次济贫美展吴长江党的挚友──徐悲鸿徐悲鸿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牢记党的重托,在非常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在北平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他不怕威胁利诱,不顾...  相似文献   

6.
吕立新 《新湘评论》2010,(18):57-59
陈师曾:我们应该帮助这位乡下老农 1917年5月,齐白石只身一人来到北京,这是距他第一次来北京14年之后的第二次进京。 齐白石到了北京,住在前门外好朋友郭葆生家。住了不到10天,遇上了张勋复辟,便随着郭葆生一家匆匆躲到了天津的租界避难。6月底,返回北京,齐白石搬到了宣武门外的法源寺内居住。  相似文献   

7.
1956年张大千曾去拜访毕加索,看到他的画桌上有不少临齐白石的画。毕加索说:"齐白石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那墨竹与兰花更是我不能画的。"这位西方最有影响的艺术大师,如此评价齐白石,可见齐白石的影响。齐白石如何从乡间木匠成长为国画宗师?《从木匠到巨匠》一文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齐白石的  相似文献   

8.
1956年张大千曾去拜访毕加索,看到他的画桌上有不少临齐白石的画。毕加索说:"齐白石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那墨竹与兰花更是我不能画的。"这位西方最有影响的艺术大师,如此评价齐白石,可见齐白石的影响。齐白石如何从乡间木匠成长为国画宗师?《从木匠到巨匠》一文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现代史上双峰并峙的美术大师,徐悲鸿和齐白石尽管人生背景各异,年龄悬殊很大,艺术风格也不相同,但作为后生晚辈的徐悲鸿,却始终对齐白石尊崇有加、关爱备至。他们之间那种至真至纯、情同父子的亲密交往,已然成为我国现代艺术史上一道无比亮丽的风景,历来被我国广大艺术丁作者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0.
散木 《党史博览》2012,(1):53-56
从一封徐悲鸿致陈西滢的信说起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传(1949-1976)披露了一条史料,即新中国成立之初画家徐悲鸿的一封海外书信.1950年11月,徐悲鸿致信老友陈西滢,希望他能“识时务者为俊杰”,早日回国.其曰:“通伯老友惠鉴:  相似文献   

11.
北京自明清以来便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号称“首善之区”,这里文化积淀深厚,文人、画家辈出,数百年间一直引领着中国文化、艺术的潮流。然而民国初年竟有一个出生于“蛮荒之地”贵州的文人和画家,像一匹黑马似的闯入了北京文化圈,并叱咤风云十数载,与中国近代绘画大师陈师曾一起被公认为北京画坛领袖。他就是“一代文化通才”姚华。  相似文献   

12.
正潘天寿是20世纪中国画的重要代表,堪称大师级画家。21世纪初,"百年中国画展艺委会"发起一个无记名投票选举,最终选出了20世纪13名杰出的中国画家,排名依次为:齐白石、傅抱石、黄宾虹、吴昌硕、林风眠、李可染、潘天寿、徐悲鸿、张大千、蒋兆和、刘海粟、石鲁、黄胄。潘天寿出生在19世纪末,生活在20世纪,其艺术在21世纪依然闪烁耀眼的光芒,受到人们的尊敬。抗战时期,国立艺专西迁重庆,潘天寿随校来渝,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我国东北三省被日军侵占,举国悲愤。当时齐白石在北平卖画营生。一天,一个日本商人出高价想索取他的画,被他拒绝。后来他贴出字条:“齐白石画不卖给日本人。”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北京。一天上午,两个日军军官带一个翻译找到齐白石,以买画为由,诱劝他加入日本籍。他一听就火了,斩钉截铁地说:“我是中国人,不去日本!你们要齐璜(白石的名),就把他的脑袋拿去!”3人碰了一鼻子灰。为避免敌人找麻烦,齐白石写了一个告示贴在门下:“中外长官要买画,用代表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  相似文献   

14.
"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1956年6月,著名画家张大千拜访毕加索,三次而不得见。当最终被其诚心感动,见上一面时,毕加索二话不说,搬出一捆画来,张大千一幅一幅仔细欣赏,发现没有一幅是毕加索自己的创作,全是临摹齐白石的画。看完后,毕加索对他说:"齐白石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画家(特别是花鸟、山水画家)大多长寿,全国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黄宾虹都活了90多岁,享年80岁以上者更是不可胜数,盖因国画可以陶情冶性,花鸟使人宁静,山水使人致远,画家们终日沉浸在美的世界中,焉能不享高寿?但如长期寓居苏州的贵州籍画家谢孝思那样享年103岁,在画家中亦极为罕见。谢孝思高寿的原因除以上所论者外,还在于他有一段琴瑟和谐的美满姻缘。  相似文献   

16.
隔山 《党课》2014,(17):118-120
徐悲鸿既是一位绘画大师,又是一位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在几十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他完善了科学的美术教学体系,为我国培育了许多美术人才。另一位国画大师齐白石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他的国画笔墨生动、天趣横生,书法篆刻自成一家,是近现代中国画坛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齐白石轶事     
止敬 《新湘评论》2012,(2):47-48
临近冬天,齐白石上街买菜,见一乡下小伙子拉的白菜又大又新鲜,就问:"多少钱一斤?"小伙子正要答话,仔细一瞧,这不是大画家齐白石吗?他笑了笑说:"您要白菜,不卖!"白石老人说:"那你干嘛要来?"小伙子紧接着说了三个字:"用画换。"  相似文献   

18.
齐白石轶事     
止敬 《学习导报》2012,(2):47-48
临近冬天,齐白石上街买菜,见一乡下小伙子拉的白菜又大又新鲜,就问:"多少钱一斤?"小伙子正要答话,仔细一瞧,这不是大画家齐白石吗?他笑了笑说:"您要白菜,不卖!"白石老人说:"那你干嘛要来?"小伙子紧接着说了三个字:"用画换。"  相似文献   

19.
著名书画家齐白石是我省湘潭县白石铺人,生于1864年,卒于1957年。他一生傲骨铮铮,淡泊名利,不愿为官,在我国传为美谈。1903年初,40岁的齐白石应好友夏寿田之邀到了西安,受到陕西按察布政使樊增祥的热情接待。当时在西安的许多湖南同乡,看见陕西臬台大人这样看得起他,就认为齐白石升官发财的机会到了。其中有个叫张登寿的,力劝齐白石投靠樊增祥,以谋取一个美差。齐白石不但不听,反而劝张登寿不要利欲熏心,投机钻营。不久以后,夏寿田要进京谋求差事,邀齐白石与之同行。樊增祥也告诉齐白石,说他五月份也要进京,并说慈禧太后喜欢绘画,宫内有个云…  相似文献   

20.
毕加索妙语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齐白石、张大千的名气最大,被誉为"南张北齐"。那么,如果两人PK,谁又更胜一筹呢?这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张大千本人很在乎的一件事情。张大千二十多岁就留起了大胡子,家庭较为富裕,为人豪爽,艺术范特浓,算得上是贵族画家。他在法国先后办过两次画展,两次都见到了毕加索,而且两次都问毕加索同一个问题:在你看来,当前的中国画家里,你认为谁的画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