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雅晶 《法制博览》2022,(10):86-88
担保制度的独立成编,应成为我国《民法典》深度渗透现代生活和市场环境的重要手段.要真正了解《民法典》分则中担保制度的核心作用及当代诉求,根据担保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能够更加理性和全面地分析《民法典》分则中担保制度独立成编的证成.  相似文献   

2.
李振东 《法制博览》2023,(2):114-116
《民法典》对原《担保法》中的担保制度进行了修订,为了更好地落实《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也制定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下文简称《担保制度司法解释》),保证担保条款可以有效落实,也有利于司法机关更好利用担保制度条款来处理相关争议。在《民法典》担保条款中,对传统担保制度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与优化,尤其是强化了担保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从属地位,同时《担保制度司法解释》明确了独立保函不具有担保作用,并且对突破担保范围从属性所产生的后果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所以,加强对《民法典》以及《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的研究,不仅能够及时掌握规则的变化,也为保持担保制度健康稳定地运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慧 《法制博览》2023,(26):72-74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及《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正式实施,《民法典》担保制度既有对原担保制度的修订与完善,也有对司法实践中争议问题的回应,对商业银行存量及新增担保业务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基于此,笔者作为多家商业银行的常年法律顾问,选取了《民法典》担保制度对商业银行担保业务的几点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议,希望为商业银行担保业务的合法开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依靠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在未经上市公司决议程序的情况下,通过下沉担保主体的方式,以上市公司核心资产为其提供关联担保,已严重损害上市公司以及中小投资者利益。而在司法实践中,因相关部门规范的效力层级较低,法院鲜有依据相关监管规则直接否定其担保行为效力的案例。《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出台后,全面落实了关于境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定,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通过下沉担保主体提供关联担保的行为受到了遏制。但上述规定在司法实务中如何具体适用仍存在争议。本文将立足司法实践,以不同的规范制度作为思考路径,对境外注册、境外上市的公司在境内注册的全资子公司为实际控制人提供关联担保的效力问题展开分析。在实际控制人对担保主体的法人股东所作决定实施了控制或干预等支配行为,且债权人非善意的情况下,适用《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并未明显减损当事人合法权益、增加当事人法定义务并符合当事人合理预期时,具有适用《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第九条规定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侯雅文 《法制博览》2023,(2):133-135
我国《民法典》第四百一十六条首次规定了购买价款担保权的超级优先效力,完善了动产担保制度,创设了担保物权顺位的特殊规定。虽然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其适用范围,但是购买价款担保权作为一般规定的例外,理应限制其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浮动抵押情形下,在固定抵押情况下则会不当冲击传统理论,难以适用此制度。购买价款担保权在具体适用中,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要件适用,保证抵押物为动产且此抵押权为担保抵押物价款而存在,并在10日内办理登记,此时抵押权才具有超级优先效力,否则与普通动产抵押权一同按照登记时间受偿。  相似文献   

6.
动产担保中极容易因动产的动态特性造成标的难以识别,导致权利顺位关系的混乱与担保权人权利落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及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对动产担保的常见顺位关系确定了规则,但动产担保包括复杂的浮动抵押、动产流动质押等,由于动产识别困难所造成的问题更加复杂,现有规则尚未完全覆盖.本文试图梳理出...  相似文献   

7.
抵押物转让规则在我国立法中历经了坎坷变化,《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条再次允许抵押物自由转让,重申了抵押的本质、回归了物的绝对性与对世性并使得物尽其用、要素得以充分流动及激发了市场经济的活力.但法的生命力在于施行,尽管《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第四十三条对此作出了进一步阐释,但第四百零六条在适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如是否适用于动...  相似文献   

8.
王涵 《法制博览》2023,(12):69-71
担保作为维护社会信用、保障债权顺利实现的一种手段,在融资业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典型担保已然无法满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要求,在实践中出现了突破传统担保方式的新类型担保;然而,对于这些新类型担保方式我国《民法典》并未明文规定,使得法院裁判时陷入了法律适用的困境,故对新类型担保方式效力的认定显得尤为重要。在权利担保物权的抵押、质押二分的体例之下,本文通过对常见的新型担保的基本理论分析,从担保的法律性质和公示方式等方面介绍了新类型担保在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探讨了新型担保的法律效力,以期推动此种担保模式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运用新类型担保提供正确的指引。  相似文献   

9.
葛梅 《法制博览》2023,(30):115-117
担保之债相较于一般债务而言通常具有“无偿性”的特点,因此,配偶对外担保形成的债务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在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本文在综合法规现状、学术观点、裁判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现实要求的认定逻辑,即以《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第二款为司法认定的基础规范,并将担保行为的对价区分为直接有偿、间接有偿、盖然有偿,进而判断该债务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生产经营,且该担保之债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  相似文献   

10.
担保法律制度是民法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横跨物权法和债权法两大领域,内容十分丰富。执行担保亦为担保的一种,在整个执行制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量,是人民法院执行实践工作的顺利推进一个重要因素。但因其发生在诉讼和执行程序中,其性质、适用的法律、担保责任的方式都有别于平等主体之间约定的担保。人民法院在适用担保法的过程中,遇到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本文对担保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达到正确理解和适用担保法的目的,对正确解决担保问题和纠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公司间相互担保的话题备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中公司间相互担保现象的频繁发生,另一方源于在法律未对公司相互担保作出规定的背景下人们的无所适从。我国担保制度建立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应然之举,但法律法规未对公司之间相互担保的社会现象作出相关规定。公司间相互担保存在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和法律风险,需要法律层面的规范文件出台,对公司间相互担保行为进行引导和规制。  相似文献   

12.
连胜 《法制博览》2024,(11):151-153
在当今购房模式下,房屋由开发商建成并交付给购房者,购房者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购房款。大多数购房者在支付完首付款后,以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支付余款。此时,需要三方签订个人购房担保借款合同。该合同约定购房人将购买的房屋预抵押,并向银行支付开发商对购房者的按揭贷款的保证担保。由于商品房未建成,无法进行抵押登记,只能进行抵押权预告登记。在实践中,这种期房销售的交易惯例往往会出现一些特殊问题。随着《民法典》的实施,部分问题将更加显著。本文重点阐述房地产阶段性担保的背景和实践中容易出现的原因,并从银行和开发商两个不同的视角列举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公司对外进行越权担保的行为,会影响正常的交易秩序以及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关于越权担保行为是否有效,理论界存在不同的学说,随着《民法典》的颁行,相对人是否善意成为判定担保合同是否有效的关键要素。相对人善意与否,主要看其是否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关于这一义务,通常认定为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的形式审查。但是,关于审查的具体范围,以及举证责任的承担,仍是司法实践中尚未统一的部分,因此本文对相对人善意的认定标准进行探讨,以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陈凌 《法制博览》2022,(15):99-101
我国《民法典》肯定了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成果,确立了土地经营权及融资担保问题,释放了土地的金融功能.而针对土地经营权抵押中的现实问题,目前法律规范尚不全面.笔者通过对农地经营权抵押纠纷司法处理进行实证考察,从而提取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以解决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的问题,结合法律及制度的力量进行不断完善.希以助力发挥我...  相似文献   

15.
汲广珍 《法制博览》2022,(12):69-71
我国按照计划在2021年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的颁行任务,我国在编撰《民法典》的时候就明确规定了婚姻家庭相关法律法规属于《民法典》中独立的一编,但由于婚姻家庭编本身具有较强理论性特点,因此如何权衡其与《民法典》的关系,并通过《民法典》来不断完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是目前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12年修改的新《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进行了完善,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障,但在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和担保方式两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本文以取保候审适用条件和担保方式的法条为基础展开分析,就相关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伟 《法制博览》2022,(13):43-45
2021年1月1日,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正式实施,《民法典》共7编84章1260条,每一条都与人民群众的民事权益息息相关,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修订、新增及废止的法律规定涉及范围广泛,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只有正确理解和适用这些新修订的法律条文,才能确保《民...  相似文献   

18.
马晨清 《法制博览》2023,(36):118-120
担保制度是债务人或第三人以其信用或特定财产来保障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制度。自然人担保中,债权人涉及经营,担保人涉及生活,担保人的利益更应该得到保护。自然人担保,其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对于担保人不公平。配偶一方擅自将夫妻共同财产用于抵押的行为应该被认为无效。一般保证中,债务人用自己财产先清偿债务,剩余部分再由一般保证人清偿。有多个保证人时,要注意保证人之间的利益平衡。本文也针对抵押物的转让、重复抵押、浮动抵押提出了有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边春晖 《法制博览》2023,(30):97-99
一般保证人先诉抗辩权是平衡保证合同关系中各方当事人利益的关键所在,是一般保证人在诉讼各阶段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但与我国《民法典》同时生效的《新担保制度司法解释》《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具体条文中出现了直接的规则冲突。本文在研究一般保证人先诉抗辩权在大陆法系的产生及立法例并对该制度的特性进行明晰的基础上,剖析该制度的法理基础及价值导向、列举一般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制度在我国法律条文中存在的冲突,以期重塑一般保证人先诉抗辩权保护制度在起诉、保全及执行阶段的流程规范。  相似文献   

20.
李国林 《法制博览》2014,(1):126-127
税收优先权是保障国家税收的一项重要制度;担保物权则保障了债权人利益,提高了交易的安全。当一项财产既是税收优先权的对象又是担保物权的对象时,税收优先权和担保物权便会产生冲突。本文通过对这两项权利的历史渊源、意义和理论基础等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基础上,税收优先权与抵押、质押的冲突应以实证研究来判断谁更应优先,同时应完善我国的欠税公告制度;其次,税收优先权与留置权冲突时,留置权应优先于税收优先权;最后,让更多法律人参与到税法的立法和实践之中是才解决冲突的最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