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国内外文献和政策实践的梳理,讨论生育支持的概念内涵、行动主体、政策内容和逻辑框架,分析生育支持政策的多元价值和困难挑战,测算建立生育支持基本制度的政策成本,并提出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思考与建议。研究发现,我国生育支持政策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存在覆盖对象较单一、责任主体不明确、目标效果不清晰、支持内容不完善、政策协调不顺畅等问题。建议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建立以生育保险、普惠托育和生殖健康为核心的基本制度,保障政策投入和实施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强化部门协同,提升政策公平性和包容性,处理好成本与效益、目标与对象、公平与效率、核心与配套、内部性与外部性的关系,最终形成覆盖面广、形式丰富、针对性强、稳定持续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生育政簸:稳还是调自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人口数量控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年轻劳动力短缺问题与独生子女家庭风险等问题日益显现,与控制人口的目标不可兼得。中国人口正处在又一个十字路口,现行生育政策是否应该调整、何时调整以及如何调整,是目前敏感而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姚引妹 《党政论坛》2010,(18):18-18
生育政簸:稳还是调自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人口数量控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年轻劳动力短缺问题与独生子女家庭风险等问题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4.
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发展能力的影响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家庭发展理论和家庭可持续生计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家庭发展能力理论框架,为研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实证研究发现,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不仅有效地控制了中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而且对中国居民的家庭发展能力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限制了人们的生育选择权利、改变了不同家庭的禀赋构成和策略选择空间。在政策约束、市场主导和家庭资源整合三重力量交互作用下,中国家庭在自身的结构调整和策略重组中得以延续和发展。但是在当前稳定的低生育水平下,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家庭自我调整能力下降,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支持以帮助家庭更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可以将开放单独夫妇生育二孩作为过渡,逐渐向城乡二孩晚育政策平稳调整,以增强家庭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存在争议,而未来总和生育率的变动趋势对生育政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矫正过的生育率数据,使用随机预测方法,对1998年以后的生育水平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到2028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有可能降低到1.3的超低生育水平.在介绍当前生育政策争议的基础上,讨论了其它低生育水平国家的经验和对策,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化养老是借助文化活动等形式,以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要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服务,文化养老有利于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转变传统养老观念,高度重视文化养老事业发展。宁波市文化养老服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探讨开展文化养老必要性与现实性,提出了社会文化养老事业的发展路径和应采取的多种措施,以保障老年人的晚年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7.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产生大量的双独家庭、单独家庭,不同家庭类型的变化将引起政策生育率自然回升,如果考虑到有部分家庭放弃生育二孩,则意愿生育率会低于政策生育率。本文从独生子女婚育选择的角度出发,使用相关调查数据分析,发现由双独家庭所产生"4-2-1"家庭的数目受政策微调生育的影响较小,政策微调可以大幅度降低一孩家庭的比例,二孩家庭比例的增加无疑会降低家庭风险,且不会大规模地增加出生人口数量,因此,中国应当对生育政策进行微调,增强人口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十年来,一系列经济社会形势变迁特别是人口、家庭结构变化,使得家庭照顾老年人的能力和功能在逐渐弱化。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框架下,研究、制定并实施适宜的社会政策有效支持家庭照顾老年人的能力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构建居家养老友好型家庭支持政策体系。具体的政策接口是,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家庭养老环境,另一方面,面向居家老年人以及家庭照顾者这两类政策目标群体,从时间、经济、服务、技术、就业等多个维度给予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9.
建立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支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应建立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粮食主产区 的经济发展,保证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增长,稳定全国粮食生产大局。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13)
自古以来,生育问题就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往小了说,它关系到个体家庭的延续与传承,往大了说,它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荣辱兴衰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育观念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了生育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人口发展:新的挑战与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人口发展正面临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受到新的挑战。本文认为,当我们实现了小康社会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控制人口的规模;当中国人口达到15亿、实现零增长后,在可能的条件下,应该平稳引导人口进入缓慢的负增长,逐渐缩小人口总规模。  相似文献   

13.
人口负增长是人类历史上经历很少的人口现象,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客观认识、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负增长短期渐进、温和,长期加速、剧烈,且与少子老龄化、人口流动相互交织。巨大人口规模是我国迈入高收入阶段经济稳定发展的韧性所在,人口负增长有助于缓解人口规模压力,促进公共服务供需平衡。然而,我国人口负增长与经济社会大转型交汇,紧逼发展动力、机制和模式转换,风险挑战增多。未来需要辩证看待人口负增长蕴含的机遇和挑战,加强面向人口负增长的发展战略研究,努力平缓人口负增长,积极应对少子老龄化,有效提升人口素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4.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针对现行人口政策城乡分离、出生性别比失衡、老龄化加速、城乡人口素质结构及服务水平相差悬殊等问题,我国必须立足实际,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人口生育政策、人口发展政策、流动人口管理政策、人口政策实施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欧盟农业产业化支持政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盟的农业自然资源秉赋较差,但通过运用一系列有效的农业支持政策,使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不断向纵深推进,农业竞争力和农民收入得以保持较高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欧盟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结构调整政策、合作社扶持政策、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及农业教育、科技促进政策。  相似文献   

16.
城镇弱势群体就业的社区支持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帮助城镇弱势群体就业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城镇社区是弱势群体在空间上的沉积点,实践证明政府制定帮扶政策借助社区这一平台可以较好地解决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创造性地促进社区就业,挖掘社区就业岗位;利用社区平台重构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渠道,完善政策决策机制;健全和完善以社区为平台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扶持社区自治组织建设,重视非政府组织建设,激发社区活力;完善社会福利政策。  相似文献   

17.
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财政支持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条件.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财政支持政策主要包括保险费补贴、经营管理支持、风险责任分担与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四方面内容.目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财政支持政策存在中央和地方责任划分不合理、保费补贴存在隐忧、经营管理支持不充分、风险分担和分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应明确中央及地方政府在财政支持中的职责划分,逐步完善中央财政支持体系;优化保费补贴政策,适当提高补贴程度,提高参保率;改进对保险经营机构的财政补贴方式;完善风险共担机制;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  相似文献   

18.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环境、能源压力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既需公共财政政策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也需要相应的市场机制的促进。因此,财税政策与金融支持缺一不可,且关系紧密。通过分析财税政策和金融支持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机理及效应,依据各自作用的特点和相互间的协同关系,从而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与金融支持的协同框架,并对促进这种协同框架的运行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王军平 《理论探索》2012,(3):98-100
家庭发展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应对家庭问题,欧洲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了家庭发展政策的探索,近年来,其家庭发展政策的内涵及实践更趋于丰富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家庭成为为数不多的福利增长领域,对老年人照料更加强调家庭责任,家庭管理的机构化趋势明显。我国的家庭结构变化趋势与欧洲基本类似,为此,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通过健全政策体系、创新政府管理体制、营造社会氛围等,实施支持家庭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国家财政金融的支持。因此,如何充分认识并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金融支持,采取有利于新农村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及合理的制度安排,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经济学界和各级财政金融部门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