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求知》2014,(1)
<正>产权保护制度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2.
正确理解现代产权制度的要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意义上的产权不等同于所有权,而是财产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一组权利的总称。现代产权制度是权责利高度统一的制度,产权主体归属明确和产权收益归属明确是现代产权制度的基础;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是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要求;流转顺畅、财产权利和利益对称是现代产权制度健全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劳资冲突与产权制度存在密切的关系。在企业内部,劳资冲突源于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与物质资本产权所有者之间的相互博弈。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理论性质以及人力资本产权主体与物质资本产权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劳资冲突产生的根源为: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对物质资本产权主体的从属性和依附性;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和物质资本产权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人力资本的收益权在实现上存在障碍;人力资本形成专用性之后,雇主不兑现初始承诺。基于我国目前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不完善,劳资冲突产生的根源为:人力资本产权私有制度未被确立;人力资本的出资和价值评估制度不完善;人力资本流动机制不健全。完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是解决我国企业劳资冲突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则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分配领域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分配领域的具体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分配领域的运用和发展。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和实践,必将极大开启劳动、资本、管理、技术等诸要素活力的源泉,推动生产力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劳动要素的公正公平参与分配涉及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经济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对此,需要我们在理论政策研究、观念转换、机制与制度建设、政策法律规范等诸多方面作出艰苦的努力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袁元 《瞭望》2007,(20)
与资源相关的一系列制度缺陷,成为影响社会分配公平的深层原因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日渐拉大,是今天中国的现实。为此,各界从多种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由于东西差距、行业差距乃至城乡差距大多离不开“资源”这一关键因素,产权经济研究者、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由此入手,以求通过对其产权制度缺陷的分析,破解收入差  相似文献   

6.
《求知》2014,(1):61-62
产权保护制度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相似文献   

7.
为了避免数据要素市场的激励不足以及规制焦虑,有必要解构“数据要素收益”的规范意涵,明确收益性质、收益分配方式。对数据要素收益与数据本身价值不能等量齐观,应厘清数据要素收益的“用益”本质,构建数据要素收益分配的制度基础。“数据资源持有权”描述的是数据相关方保有利益的正当性基础,数据经由使用后,数据要素收益初次生成于数据使用者处。从保有利益的正当性以及价值贡献因素出发,可以构建数据主体与数据使用者、数据使用者与数据使用者之间的用益补偿规则。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利益平衡规则,以及弱者保护、三次分配等方面的公法规则,辅以消费者基金、平台自治、数据保险等配套制度,实现数据要素收益分配的制度正义。  相似文献   

8.
供需关系并非处于静态,而是在结构上处于不断调整变化的动态过程中。供给不仅要沿着需求侧要求去适应和调整,关键还在于通过供给侧转换升级创造更多的有效供给以引领需求,拓展有效需求的规模及结构,达到更高层次的供需平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的根本路径在于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技术创新和应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助力经济持续增长。必须健全产权制度体系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微观基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三、经纬财富——从价值创造和财富创造到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  学习和认识劳动价值论,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正确理解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的关系,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关系。  1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必须有对象。只有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价值和财富,分配才有对象。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把两者绝对地对立起来,也不能等同起来。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价值。这…  相似文献   

10.
王申  许恒 《理论探索》2023,(2):120-128
数据确权是数据活动有序进行的制度前提和构建数据基础制度进程中的底层支撑。但近年来随着数据产业的发展和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需要,对传统的数据确权制度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传统数据确权方式在划定数据权利内容边界、对数据要素市场监管的支撑以及促进数据充分流通方面存在制度缺口。为此,基于数据产业发展的新特征和构建数据基础制度的新要求,建议未来要根据数据和信息的区别划定数据确权的权利内容边界;完善数据确权制度体系,为数据要素市场监管提供必要工具;优化数据确权模式,便利数据要素交易;合理利用数据收益权来保障数据合理回报,促进数据互通共享。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秩序良好的正义社会。在多元冲突的社会中,和谐社会就是以民主法治方式解决社会冲突的社会。文章认为冲突的核心是价值和利益如何公平分配的问题。以"公平"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范价值,以此衡量和分析目前政治哲学中四种具有代表性的正义分配方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应兼顾按劳分配和按产权分配,按劳分配是第一原则,按产权分配是第二原则。按劳分配原则遵守两层原则,第一层原则是按劳动效率分配,第二层原则是按努力分配。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贫富不均,社会财富分布趋于集中逐渐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核心问题。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扭转社会财富集中,是破解经济体制改革困境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社会财富存在"向城市集中、向发达地区集中、向政府集中、向少数家庭集中、向垄断行业集中和向资本所有者集中"的现象;社会财富过度集中的制度成因是收入分配制度供给质量低、产权制度扭曲、政府改革和社会转型的迟滞;财富过度集中的治理应从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高收入分配制度的供给质量,改革不合理的产权制度,加快政府改革和社会转型等方面着手,以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3.
张鹏侠 《理论探讨》2008,(1):165-168
长期以来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表明,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及其分配理论面临挑战,亟待创新,而且不是简单的修补,必须有大的突破.创新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关键在于突破对马克思劳动范畴的认识,突破了对劳动范畴的认识,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就成为必然.创新的劳动价值论重新揭示了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建立新要素分配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牛润霞 《理论导刊》2005,23(3):37-39
马克思对计划经济合理性的论证是在劳动价值论的框架中进行的。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平均水平的生产条件、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来决定的假定下,低于这些平均水平的私人劳动不创造价值,因而无法转化为社会总劳动。这样,在封闭经济中,私人劳动的总和不等于社会总劳动。要实现劳动的直接社会性,计划经济体制需要承担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总劳动的全部成本,这是计划经济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也说明为劳动成为价值创造公平的条件是我国制度建设中应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西欧社会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英君 《理论探索》2011,(5):98-102
效率与公平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社会的两种价值取向,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协调统一是人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目标。西欧国家的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基本实现了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均衡发展,它们在维护社会公平方面的措施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这些启示包括:建立有利于公平分配的税收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公平的教育体制,建立成熟的民主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率的产权必须权能完整,土地产权制度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经济低效率和现代化进程缓慢,原因是土地集体所有和集体劳动对生产力的束缚.经过三十年及新一轮以土地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农民业已获得所承包土地的包括占有权、经营权、受益权和流转权在内的所有者权能,以农民个人土地产权为基础的土地产权制度巴基本建立.土地产权制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和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与社会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社会分配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经济效率,社会公平,资本形态,产权与分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识到“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是经济有效发展和社会公平趋势的契合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构建我国公平分配的制度体系,应该深化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的制度创新研究。推进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制度创新,就要推进劳动报酬公平协商、劳动工资最低标准、劳动报酬联动增长、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国家雇员薪酬分配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推进国民收入二次分配的制度创新,就要推进居民税收、居民保障制度创新;推进国民收入三次分配的制度创新,就要推进慈善公益组织制度、捐赠制度、管理制度和文化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主要通过重构集体所有制下"三块地、一块产"的产权体系,从而形成一种更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其特定的制度特性及历史背景,其本质是在不同发展阶段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路径选择。集体所有制演进、集体经济内涵拓展以及农业农村发展实践推动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产权制度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呈现出单一产权、二元产权以及多元产权等演化特征。合理界定和安排农村产权制度,建立一套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安排,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必须对传统经济学定义的劳动价值论进行创新,重组商品价值公式,独立评价异质型劳动,明确其在价值创造中的不可替代性;必须对企业委托代理理论进行创新,重新定位人力资本产权进入企业后的委托代理模式,重新认识企业的代理人问题和代理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