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开岭 《廉政瞭望》2012,(13):76-76
有位朋友,儿子6岁时搬了次家.10岁时又搬了次家,原因很简单,购置了更大的房子。我问,你儿子还记不记得从前的家?带他同去过吗?他主动要求过吗?没有,朋友摇头,他就像住宾馆一样,哪儿都行,既不恋旧,也不喜新……我明白了,在“家”的转移上,孩子无动于衷,感情上没有缠绵,无须仪式和交接。  相似文献   

2.
滕秀娥 《新湘评论》2013,(18):58-58
年前应朋友之邀有幸去了一趟丹麦。第二天,随朋友在他所居住的城市赫尔辛格的大街上闲逛,来到一扇大门前,朋友指着里面对我说:“你猜猜,这里是什么单位?”  相似文献   

3.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此刻,我站在壶口瀑布的山坡上,脚下便是滚滚东去威震峡谷的黄河。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电话     
何燕 《党课》2009,(6):106-107
一直以来,我虽然对父亲很是惧怕,但自认为对父亲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直到昨天,一个朋友让我写篇关于父亲的稿子,说在父亲节前交,我愣了好一会儿,问:“哪天是父亲节?”朋友惊叫:“你不知道?”  相似文献   

5.
朋友跟我见解不同,说好只做酒肉朋友,昨日忽然来电说改做一般朋友,我问为何?他说,最近涨价太猛,酒肉朋友做不起了。  相似文献   

6.
新年期间,我第一次应邀参加中国朋友的婚礼。那天阳光灿烂。我买了一束鲜花,赶到酒店。喜宴热闹极了。新郎和新娘挨桌敬酒时,每位宾客都送上一个红色的小信封。是贺卡,还是一种神秘的护身符?我毫无准备,急忙询问身边的朋友。他笑着低声告诉我,信封里是现金,送得越多说明和新人的关系越亲密。听了他的话,我赶紧掏出一沓钞票,塞进朋友的信封里,说这就算咱们两个人的,我宁愿被认为是个穷鬼.也绝不敢当小气鬼。  相似文献   

7.
《党课》2007,(3):111-112
朋友,我真的很郁闷,不怕你笑话,年仅30岁的我,已经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周围的人说我对婚姻太挑剔、不严肃、用情不专……真是冤枉我了,要知道两次离婚都是对方先提出来的。难道真的是我心理上有什么问题吗?  相似文献   

8.
《先锋队》1997,(2)
从职工工资中扣款代还职工借他人款的做法对吗?太原读者刘明问:我曾向一个朋友借过200元,但是他住我的房子两年没交过我房钱,最近他找我单位领导让帮他向我要钱,领导就从我工资中扣了200元给了我那朋友。请问:我单位这样做对吗?太原市北城区劳务市场明鉴答:...  相似文献   

9.
《北京支部生活》2010,(5):70-70
我因一件债务纠纷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很长时间了,仍然没有等到判决结果。我的一位朋友说:“你本人到被告人的家中见啥拿啥,能顶够你的欠款就行。”请问,我可以像我朋友说的那样做吗?  相似文献   

10.
闲谈中,一位入党时间不长的青年朋友告诉我,她在一年中两上五台山,一次是开会顺便许了个愿,一次是专程去还愿。她还告诉我:她喜欢拜佛,也挺信的。看我一时没反应,她便问:你信吗?我说:“我从来不信神呀鬼的。当了这么多年党员,我是真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此言过后是片刻尴尬。我猜她当时一定会想:现在怎么还有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11.
《当代党员》2012,(4):77-77
一个朋友,单身半辈子,快50岁时才结了婚。新娘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一些朋友窃窃私语:“他捡了个剩货。”一天,朋友开车跟我出去说:“我年轻的时候,就盼着开奔驰,但买不起。现在呀,买了辆三手车。”我说:“奔驰三手?看来很好哇!马力也足。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0,(7):64-65
我父亲是一个处级党员干部,他的一个朋友最近找他要合伙办企业。父亲没答应,那位朋友说如果怕影响不好可以借他人的名义,父亲还是犹豫不决。请问,像我父亲这样的干部是否可以从事营利性活动?  相似文献   

13.
去年,我和两位教授朋友去西安。一到机场,就有一大群人朝我们蜂拥而来,其中一人大声喊道:“你们住在哪个宾馆?你们从哪儿来?我免费送你们!”  相似文献   

14.
詹国枢 《奋斗》2012,(1):61-61
年终岁末,朋友聚会,见一年轻同行脸色阴沉。情绪不佳,问以何故?答曰,为孩子操心哪!操什么心呢?朋友打开话匣子.说起了自己的困惑与苦恼。你们都晓得,我有一儿子,独生子,挺聪明,爷爷奶奶爱得要命,天天到学校接送。小家伙成绩很好。性格开朗,还是“中队长”,一家人甭提多高兴了。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今年上了六年级。眼看就要小升初了。  相似文献   

15.
佟雅斐 《奋斗》2007,(1):64-64
那是上个世纪末,一个朋友带我去见另一个朋友.我们在哈尔滨道外区一片细如羊肠迷宫般的小巷里穿来穿去,最后来到一个陈旧不堪的老屋,老屋里住着好几户人家,其中一家就是我们要找的朋友。我对这位朋友住在这种棚户区略表惊诧。他看出我的惊诧,为了给自己解嘲,他说,你们别小看我.我住的这个房子爷爷说它叫道台府,道台府可是哈尔滨最高行政机关,你们随便嘲笑本官,该当何罪?  相似文献   

16.
没有棱角的智慧 在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陪朋友去接他不满三周岁的女儿。朋友叫了一辆出租车,十五分钟后才到达目的地。我颇为不解地问:“咱单位附近不止一家幼儿园,你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朋友笑着回答:“你进去看一下就明白啦!”  相似文献   

17.
妈妈爱吃什么菜?年出这个问题,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那天,大家聊得海阔天空,吃得大汗淋漓,都很尽兴。临近酒席结束,一位朋友忽然叫过服务员,叮嘱说:“再加一个酱烧鸡翅。”大家赶紧阻止:“都吃饱了,别浪费。”朋友笑笑,继续交待服务员:“鸡翅烧烂些,多放姜,加黄酒,烧好了给我打包。”  相似文献   

18.
赖声川 《求贤》2010,(6):29-29
记得某个下午,我坐在尼泊尔寺庙的楼梯上。雨水把整个寺庙广场弄得泥泞不堪.我们在地上铺砖块做走道。一位朋友边抱怨边踏着砖块走来。她走到我面前,以一种极为不耐烦的态度环顾四周,然后说:“真恶心!如果我掉进这些脏水里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3,(11):109-110
【求助记录】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为什么别人总是成功而我总是失败?为什么我已过了而立之年还是一事无成?为什么……亲人和朋友说我心态不好造成性格缺陷,为人处世不靠谱。我不知道心态和人生有何关系,也不知道如何去调整和修炼自己的心态,请“三T公司”的专家予以指教!  相似文献   

20.
20年前,我撰写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日期和出席人数的考证》一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创刊号上公开发表,随后被几十种报刊转载,并被翻译成英、日、俄、法等文字在多个国家传播,引起了国内外读者的关注。这些年来,党史界同仁以及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以不同方式多次向我提出一些问题,如:什么原因促使你考证一大?怎么能找到这么多原始资料?结论是怎样推断出来的?等等。20年过去了,当年对一大的考证已成为历史,也算是中共党史学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吧!最近,应学术界一些朋友提议,我就考证一大的前前后后写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