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民互动神经元"是基于中观的过程分析视角对政务微博的工具创新性提出的一种理论解释。在开源网络空间里,机械层级的科层运作转变为节点链路间的传导协作,网络社会中"行政共同体"与社会主体之间的胶合博弈以焦点问题为引擎逐步实现了结构化演进,政务微博不仅发挥了二者间信息传递的中转站作用,而且打通了政民二元主体之间的位差壁垒,实现了在我国整体紧密的政民环境下的社会治理创新。政务微博的工具创新性在于通过政民互动神经元的有机营养作用实现了政民二元主体的双向增权,对于转变行政思维、提升国家治理"软能力"及培育社会资本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也应看到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缺乏机制保障、存在管理惯性等问题使得政务微博的发展面临多重困境。只有在进一步规范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时代话语,推动政务微博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才能建立更具韧性的政民信任,实现善治的理想愿景。  相似文献   

2.
我国互联网政民沟通已形成网络官媒推动、政府主办、第三方获授权主办三种制度化模式,它们都较早把握了互联网技术改变政治生态这一潮流,以网上公开解决群众问题作为新技术和与既有体制耦合的节点,从投诉举报处理机制拓展到全面互动的网络问政,营造了区域共同体.从前景看,政府门户网站、政民网络沟通平台、政务微博、官媒网站整合为复合型沟通网络既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微博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政务微博已发展成为政府信息公开、为民服务、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随着政务微博数量急速增长而来的是如何提高政务微博的传播效果从而有效地使用政务微博为民服务的问题。而要切实提高政务微博传播效果,必须在了解影响政务微博传播效果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出台规范政务微博管理的制度、建立专业管理团队、建立线上线下协调机制、构建各部门联动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4.
自政务微博产生以来,我国政务微博开通数量和地区覆盖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东部和南部地区政务微博发展更为成熟,竞争力较强。然而,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与多元性,政务微博在网络舆情应对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如信息真伪有待考证、信息内容缺乏特色、官民互动有待提高、舆情监控手段落后等。因此,可以采取规范政务微博认证方式、创新政务微博话语方式、强化政务微博互动功能、建立舆情应对联动机制等措施,以提高我国政务微博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促进网络环境和政民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微博在中国社会影响力的提升,许多政府部门纷纷入驻微博,政务微博建设蔚然成风,发展势头迅猛。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微博"@陕西发布"是其中运作比较成功的案例,在发布地方新闻、服务本地民众、传播区域形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升政务微博传播效果,应以梳理传播主体、内容、媒介、受众四个要素为前提,不断创新政务微博互动形式,使之成为汇聚民智、反映民情、解决民忧、促进公民参与的政民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具有自由性与可控性、互动性与即时性、情绪化与非理性、个性化与群体极化性四组特征。政务微博成为政府与公众崭新的沟通工具,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务微博已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当前各类政务微博在平台建设、信息联动、风险防范、信息发布、政民互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提高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引导能力,亟需从组织管理、网络舆情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媒体协调联动、议程设置、意见领袖培养等六个方面构建具体的政务微博的舆情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在门户网站的建设中普遍设立了政民互动专栏,为公民与政府的直接互动提供了新型的、更为畅通的意见平台,体现了政府公共服务的精神。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淮南市田家庵区进行调研,管窥地方政府政民互动现状,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政民互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民众期望是理解我国当前舆情治理低效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指导新时期回应型政府建设的内在价值取向。借用行为经济学中的“期望失验”概念来解释民众视角下的民众的心理预期与地方政府回应行为绩效之间的差异。构建了政务舆情事件中政民互动与舆情演化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从民众期望和政府行为两个方面解释了政务舆情事件中期望失验的形成机理,并以“L县学生坠亡事件”为典型案例,通过“结构-过程”分析范式深入考察了微博中呈现政民互动的多重行为逻辑。研究发现:(1)政务舆情事件中,谣言发生、群体冲突、舆情升级等是地方政府回应低效的外部表现,其根本在于其回应未能满足民众的内在期望;(2)地方政府通过事实澄清虽可以快速满足民众的信息期望,但情感期望失验所积累的公信力危机短期难以修复;(3)问责压力下的地方政府以摆平策略为核心的回应行为仍然是其自发选择,公信力危机则成为政府回应低效下的产物;(4)民众对政府行为的预期是随着舆情信息环境变化、政民互动与博弈的加深逐渐调适形成的。未来如何实现民众理性期望满足与公共权威秩序维护之间的平衡,是学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9.
政府透明度是政府和民众深入互动后民众对政府提供信息质量的结果评价。探讨政府透明度的形成、评价与改进过程,嵌入政民互动的理念,设计政民互动机制。实现民众侧的政府信息反馈机制与政府侧的政府信息提供机制有效对接,形成政府透明度的双向度合作治理模式。对典型案例的政府透明度状况体验评估发现,政民互动质量较低,政府透明度的地理分布极不均衡且有较大改进空间。地方政府透明度的治理改进需进一步提升政民互动质量,促进民众参与导向的政府信息反馈机制和民众需求导向的政府信息提供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电子政务被认为是提高政府服务水准和运转效率、推动政府组织变革的关键力量。利用对广东省A区1个区级和3个镇级行政服务中心搜集的政务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电子政务影响政府信任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发现电子政务通过影响公众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进而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而政府中的繁文缛节对政务服务满意度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其对电子政务与政务服务满意度的关系有着调节作用。因此,注重增加政民互动、提升公众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减少政府业务流程中的繁文缛节是提升政府信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