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支部生活》2013,(1):52
在60多年前那段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有一条运输动脉,从印度经缅甸,到达当时中国的"陪都"重庆,将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阵营连接起来,被誉为"抗战生命线"。位于贵州晴隆的"24道拐"公路就是这条运输动脉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2,(24):88-88
据印度国防部一位消息人士说,印度正计划建一个边境航天司令部,作为管理该国与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和缅甸长达1:5万多公里的漫长边境线的更大努力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林木 《党史博览》2012,(12):2+57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接见参加中印两国关于西藏地方与印度之间关系问题谈判的印度代表时,第一次提出了这五项原则,后写进了中印双方达成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1954年6月25日至29日,周恩来应邀先后对印度、缅甸进行正式访问,在与印度、缅甸发表的联合公报中,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4.
沙平 《支部生活》2004,(4):40-41
1942年,由于英国盟军背信弃义,中国10万远征军兵败缅甸,被迫撤往印度。日军精锐56师团乘胜从缅甸向我大举进攻,直逼滇西怒江边,幸亏宪兵队长张祖武怒江桥上一声吼,抢前一分钟炸毁怒江天堑之上的惠通桥,宋希濂将军亦率援兵及时赶到,才彻底粉碎了日寇企图从背面给我大后方致命一击以达亡我中华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近来,缅甸再成国际舆论关注焦点:一是缅甸政府军和克钦独立军爆发武装冲突,威胁中国西南部边境安全;二是美国与缅甸这对“老冤家”关系回暖,互动频繁;i是H本、印度等国政要竞相跟进访问拉拢,争夺对缅影响力之意明显。昔日长期被美因等西方国家孤立的小国缅甸,大有成为大国博弈的新舞台之势。  相似文献   

6.
1942年1月,在日军空袭珍珠港一个月后,日本陆军4个师团如洪水猛兽般涌进英国殖民地缅甸。缅甸沦陷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动用了20万人修筑起来的滇缅公路被拦腰斩断,意味着盟国的石油、钢铁、武器、药品失去了运往中国的最后一条通道。  相似文献   

7.
印度是中国最重要的邻国之一,中印两国有着数千年的贸易交往史,中印关系在我国诸多双边关系中,发展历史悠久。云南省与印度为近邻,贸易关系源远流长,从古代就沿着南方丝绸之路,通过缅甸与印度东北部进行着贸易往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印关系不断改善。云南与印度合作和交流的进一步加强,将在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加强与印度的合作.对提高云南省对外开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把缅甸当作第二故乡我在缅甸待了12年,都把缅甸当作第二故乡了,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感情。1988年缅甸军人接管政权上台执政后,受到西方的制裁,而中国根据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原则,依然与其保持友好关系。1989年中国又开放了边境贸易,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源源不断地从中国流入缅甸,给濒于崩  相似文献   

9.
东吁鏖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日本便集结重兵大举进攻缅甸,企图切断国际援华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瓦解重庆政府的斗志。同时,取代英国在缅甸、印度等国的殖民统治,扰乱英国的远东大后方,从战略上策应德国、意大利。为了粉碎日本的阴谋,维护太平洋地区的安宁,中、美、英三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结成了事实  相似文献   

10.
“从哪里 来,回哪里去,妥善安置,各得其所。”这是建国初国家开始施行的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几十年来,人民军队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素质高、思想作风过硬的退役士兵,他们在各条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们也已习惯于退役士兵由国家统一安排这一做法。但是, 随着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一传统做法受到了严竣的挑战,退役士兵何去何从?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中国政府先后两次派出远征军共30万,支援缅甸,与英、美盟军联合对日军作战,在缅甸打败了日本侵略者,阻止了日军进攻印度,策应东西两战场盟军进行反攻,起到重大作用,受到了盟军和同盟国的赞扬。中国军队声威大震,名扬四海,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大大提高,这是我中华民族的光荣。1944年3月,日军出兵10万,进攻印度。日军侵印如果得逞,将进军中东,打乱盟军反攻欧洲计划。英、美两国领导人着急起来了,即派出特使,飞抵重庆,请蒋介石出兵支援。罗斯福总统先后  相似文献   

12.
50年代初,中国驻印度、缅甸、巴基斯坦三国大使馆有三位年轻的秘书:一等秘书毕朔望,一等秘书宫达非和三等秘书周南。该时,他们正当风华年少,宫达非年长毕朔望一岁,不过三十挂零,新婚燕尔的周南则年方甘二。数十年弹指一挥矣!他们后来都在各自舞台上崭露头角,一展身手。  相似文献   

13.
大国之殇     
近日,83岁的云南大学图书管理员张传先生,将一份70年前腾冲抗战时没有署名的珍贵历史资料捐给腾冲县国殇墓园收存,那段历史又一次浮上人们的心头。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大举南进,从泰国攻入英属缅甸,企图从缅甸进入中国滇西继而进攻昆明包抄重庆。  相似文献   

14.
2004年6月14日至15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和世界五大洲12个国家的100多位政界人士和资深学者,共同探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印度和缅甸在1954年共同倡导的,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5.
杨梅 《支部生活》2009,(5):47-48
腾冲古称“腾越”,是古代我国川、滇通往缅甸、印度的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自汉代设郡县起,就一直“畴壤沃饶,人物殷凑”,十分富庶和繁华。抗日战争期间,那里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流传千载。那里地灵人杰,出过在中国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李根源、  相似文献   

16.
合一 《党建文汇》2005,(9):47-47
1942年,应英国政府邀请,中国远征军第一次为保护滇缅公路出境作战。由于英军的背信弃义,临阵逃脱.终于兵败缅甸,大部队撤往印度。日军精锐之师第56师团一直进犯到怒江边,企图从中国抗战的大后方给中国军队致命一击。为扭转国内抗日战场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在美军的配合下,1944年5月,由著名抗日将领卫立煌上将统率的20万中国军队越过怒江向对岸的日军发动反攻。日军进行了最疯狂的垂死挣扎,其中的松山攻坚战、  相似文献   

17.
刘原 《廉政瞭望》2013,(22):49-49
我看纪录片,注意到一个历史细节: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抗日时,战局不利,分散朝北撤回中国,戴安澜即是在后撤突围时重伤殉国。当时孙立人麾下的38师,在撤退中途,忽然违反命令,掉头直接死磕日军先头部队,杀出一条血路.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一部分在华日人有识之士、觉悟了的日本士兵和日俘直接加入到中国人民的抗日行列,先后建立了日本士兵觉醒联盟、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等反战团体,成立了日本工农学校,开展了有组织的反战斗争,形成了世界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在华日本人民反战运动。本文从下述几个方面,对这一运动的概况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想信你们有一个伟大的将来.我相信,当你们国家站起来,把自己的精神表达出来的时候,亚洲也将有一个伟大的将来.”这是本世纪20年代初,著名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时的远见卓识.1 1924年春,应中国大学者梁启超、蔡元培之邀,泰翁由缅甸取道来华访问.一踏上中国的土地,这位享誉全球的诗哲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说:“朋友们,我不知道什么缘故,到中国便象回到故乡一样,我始终感觉到印度是中国极其亲近的亲属,中国和印度是极老而又极亲爱的兄弟.” 他还强调说:“我此番来到中国,并非是旅行家,为瞻仰风景而已;也并非是一个传教者,带些什么福音;只不过是为求道而来罢了,好象是个敬香人,来对中国文化界敬礼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最早在本世纪初由日文译成中文传入我国的.到了20年代,则被大量直接翻译介绍,他的作品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  相似文献   

20.
1942年,中国军队为了确保滇缅路这一条最后的国际交通线,曾成立远征军,开入缅甸,配合英美军队,对日作战。事隔18年,中国军队再次进入缅甸作战。对于前一次作战,大家并不陌生,但对于196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入缅作战,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