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燕 《瞭望》1998,(13)
1998,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箭在弦上●本刊记者潘燕【引言】粮食在我国的重要地位毋庸赘言,当下谈粮食问题,我们回避不了这样几个重要背景:一、我国粮食在总供需上处于准平衡状态,且消费增长远快于生产增长,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二、国家必须通过价格、仓储等方式对粮...  相似文献   

2.
陈益群 《民主》2004,(4):13-14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和《决定》中,都有这样一句话:“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粮食问题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近十年来,我国的粮食生产出现过一个变化的过程。从1995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四年丰收,再加上1995年-1998年每年我国净进口粮食500亿斤,导致粮食总供给量大于消费量,一些地方一度有卖粮难的状况,出现  相似文献   

3.
粮食增产反而市场价格全面上扬,显示出我国粮食供求格局正在发生耐人寻味的变化近来,我国各地粮油价格全线恢复性上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瞭望》新闻周刊调查发现,这一波粮油价格上涨是在国家采取一系列惠农促粮政策后,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背景下出现的。与长期困扰我国农民的“谷贱伤农”相比,这轮“增产涨价”现象耐人寻味,或许预示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乃至粮食市场格局将出现一些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江西:启用粮本本刊记者余孝忠1995年,新年的日历刚刚揭去扉页.南昌市的居民们又纷纷翻出搁置良久的“粮折子”,拭净灰垢,在国营粮店前排起长长的购粮买油队列。从今年内元月起.江西省会城市南昌开始对城市居民粮食实行凭证限价定量洪在。到目前为止,全省]1个...  相似文献   

5.
广东:拒绝粮本本刊记者叶俊东废除伴随中国城市居民度过数十个春秋的根本,一度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深人的标志之一。但仅过两三年,一些地区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出于各自的需要又宣布重新“请”回粮本,实行粮食凭证供应。广东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是粮食缺口大省,目...  相似文献   

6.
近来,我国各地粮油价格全线恢复性上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瞭望》新闻周刊调查发现,这一波粮油价格上涨是在国家采取一系列惠农促粮政策后,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背景下出现的。与长期困扰我国农民的"谷贱伤农"相比,这轮"增产涨价"现象耐人寻味,或许预示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乃至粮食市场格局将出现一些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粮食风波引出的话题吾兄:今秋以来,大陆部分地区的粮价出现了波动,先是沿海地区的大米价格上涨,同时,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我国粮食的主产区的大米价格也先后开始上扬,进入12月,南方粮价上扬的冲击波及北方,而且波及到小麦、玉米和食油等品种。改革开放15...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牛若峰谈:粮食生产:不可掉以轻心不必惊慌失措浙江农村恢复"绣花农业",农民在承包的土地上耕细作徐邦摄中国的粮食问题、农业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既然是长期问题,就短视不得。(-)关于粮食生产,我们不必过分悲观。多数专家分析...  相似文献   

9.
如对我国近中期粮食供求趋势做一些分析性研究,我认为未来的粮食供给总量是能够基本满足粮食消费需求的,粮食供给能力本身不应成为很大问题,而最为关键的在于必须使粮食供给特别是国内的供给建立稳定增长的机制,这是当前中国粮食问题的症结所在。目前粮食供给不稳定,市场大起大落的问题极为突出,这也是丰收后的一个隐忧。今后要加强粮食供给的稳定性,关键是要解决市场问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抹煞了粮食生产上依然存在着的需要解决的诸多难点。但从以往经验来看,粮食生产的波动往往缘于市场的波动。而生产的一个小的波动却表现为市场很大的波动。所以处理好市场问题尤其重视市场流通对生产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粮食已由长期短缺变成产销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态势;粮食内部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优质品种相对不足,低质粮食销售不畅,库存积压日趋严重,给国家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给粮食顺价销售造成极大困难,也不利于粮食生产的健康发展和保护种粮食农民的长远利益。由此,国务院决定粮食从2000年新粮上市起,将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东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春小麦和南方早籼稻、江南小麦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这是国家利用经济杠杆促进粮食生产结构调整,把粮食品种、质量和效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新尝…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四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突破八千亿斤大关,人均占有粮食八百斤。我国粮食的供求关系开始出现了历史性转折。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许多地方发生了“卖粮难”、“储粮难”、“运粮难”的现象,国家财政补贴也越来越大。一九八三年,全国粮食可供量同需求量相抵后还盈余三百亿斤;一九八四年仍盈余几百亿斤。据专家们预测,按照目前粮食增产的趋势发展下去,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八十年代的后几年,粮食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87,(16)
目前,各地都在认真抓粮食生产,这是好事。但在有些地方又出现以抓粮食生产挤经济作物的现象,这值得注意。本刊记者认为,粮食生声要抓紧,但要有切实有效的办法,保证粮食生产不断增长的同时,保持农村经济继续全面发展。“以粮为纲”的老路不能再走。那么——  相似文献   

13.
赵大伟  陈建梅 《学理论》2010,(24):71-72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利用1991—2008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与粮食主产区农民经营性收入的数据,探讨了二者关系。结果表明:与其他省份相比,粮食主产区的农村家庭更依赖农业(主要是粮食种植业)生产来获得收入;农业生产波动将对这些省份的农村家庭收入波动将有更大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分布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北粮南运替代了南粮北调。黑龙江农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研究了黑龙江农垦各分局粮食补贴效率,并对数据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提出提高粮食补贴效率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任松峰  崔维友 《学理论》2009,(15):43-44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是毛泽东就我国农业发展问题提出的具体指导方针。这一方针提出是基于对农业基础地位的科学认识和现实粮食需求全面把握。“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既强调粮食生产,又注重农、林、牧、副、渔五业以及粮食作物与其它作物全面协调发展。这一方针的贯彻对中国社会发展既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带来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6.
《瞭望》新闻周刊今年第29期发表了以粮安天下为题的专题报道,我读后深受启发。我是一个出身于农民而又长期从事过农村工作的人,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很深的感情,对粮食生产及其地位,具有特别的体会。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粮食安全了,国家也就有了安全的基础。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粮食生产不稳定、粮食不安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与房地产走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强 《理论导刊》2005,(2):53-56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运行不够乐观,这和房地产的过快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房地产在发展中出现了周期性波动,发展的拐点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产品市场超常波动透视李应中随着农产品价格放开,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超常波动,特别是近年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步入低水平的供求平衡,略有剩余,市场价格波动表现尤为突出。以粮食为例,1992年粮食增产2.3%,1993年粮食市场价格就回落了25%,19...  相似文献   

19.
薛祥 《瞭望》1987,(21)
本刊这一期发表了一组粮食问题的专题报道,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的有关情况。这些稿件,直接地反映了农民的意见,读来令人深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十分迅速,到1984年,各地普遍出现了“卖粮难”。但近年来,一些地区粮食形势偏紧。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不少地方反映,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减少,种粮面积不能得到保证。 农民种粮积极性为什么下降?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定购的粮食与其他经济作物的比价偏低;农用生产资料涨价较快;“三挂钩”不能兑现;粮食生产的产前、产  相似文献   

20.
日前召开的全国粮食和棉花工作会议传出信息,国家将适当调整粮食保护价收购范围,并对棉花的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不再作统一规定。这既是国家根据当前粮棉生产和流通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采取的新措施,是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和深化、粮棉市场更加成熟的表现,同时也是向农民传达了一个明确的市场信号:没有市场销路的低质粮棉将失去国家的保护。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不断努力,我们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全国农业获得连年丰收。目前我国粮食已由长期短缺变成生产消费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态势。随着市场的发育,粮食生产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