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四十五团十五连女职工张斗兰以21.3亩棉花,单产皮棉198.2公斤的成绩,创下了全国陆地棉高产纪 录。于是,在四十五团农工中出现了学习张斗兰、赶超张斗兰的热潮。6年后,即1996年的棉花收获季节,四十五团 又暴发出特大新闻:张斗兰创造的全国纪录又被四十五团人打破。人们把这打破张斗兰棉花高产纪录的人誉为——  相似文献   

2.
刘应堂敢想敢干敢为人先,6年时间挣了20万元,受到农三师四十五团党委的表彰和奖励。 1997年,刘应堂携家带口从河南来到四十五团七连安家落户,当年,他承包了340亩棉花地。刘应堂坚持多学习多请教,勤劳苦干加巧干,很快就掌握了一套植棉技术。1997年至1998年,他承包的40亩棉花,单产籽棉都在350公斤以上,2年收入2.8万元。 尝到种地甜头的刘应堂,1999年承包了100亩棉花地。他拿出积蓄2万元购回一台小四轮拖拉机、两头母  相似文献   

3.
2005年11月9日,农三师四十五团丰达公司经请示四十五团工会批准,选举产生了丰达公司第一届工会委员会,从此结束了丰达公司7年没有工会组织的历史。团党委常委、工会主席冶爱玲同志到会祝贺并作了重要讲话。丰达公司是1998年与香港溢达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组建的合资企业,注册资金600万美元,主要以农业开发、种植、加工长绒棉为主,现已发展到耕地面积32万余亩,人口2143人,正式职工400多人,具备了成立工会  相似文献   

4.
今年57岁的邵明君,被公认为四十五团修造厂的“元老”。他1961年进疆在一四二团工作,1966年调入四十五团。尽管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但他三十年如一日,以厂为家,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勤奋工作,矢志追求的崇高精神,却在四十五团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5.
政策好,信心足,大田庭院两不误,快快奔上小康路。近几年,四十五团农工抢抓机遇,用好用足用活党的富民政策,坚持“大田庭院两手抓”,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据团工会统计,1999年全团  相似文献   

6.
今年38岁的李维莲,是1995年从四川宜宾市来农护师三十三团十八连承包土地的.15年来累计承包种植过1958亩土地,其中两年承包50亩红枣园,共向国家交售了2150吨优质棉花,50余吨特级商品果,向国家、集体上缴了34 3万元税金利费,连续几年被团评为“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2010年获农权师授予的“红枣种植能手”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王翠英,一个从中原大地来到31团11连植棉的柔弱女性,7年来共为团场交售籽棉25.5万公斤,个人赢利10.48万元,并连续7年荣获团“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等诸多光荣称号。 1994年,两费自理承包在31团首次推行。看到团场对两费自理的优惠政策,王翠英承包了11连因多年亏损而无人承包的95亩土地。一位要好的姐妹劝她说:“傻妹子,别出风头了,还是换块像样点的地吧,钱不是风刮来的。”可她却说:“大家都去包好地,让赖地撂荒  相似文献   

8.
农十师一八一团是一个有1.3万人口的大团,耕地面积只有13万亩,人多地少,后备耕地严重不足的矛盾长期制约着团场的发展。2006年,一八一团把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示范户作为现阶段  相似文献   

9.
在八十二团三连,有一个来自四川的“何家军”。六年来,他们一家靠承包土地,走上富裕之路,在当地小有名气。 一九八八年初,“何家军”的创始人何达建带着妻子、弟弟从家乡贫穷的四川山区来新疆打工,在三连定居。当年,仨人承包了连队一百亩荒地,种植打瓜。他们早出晚归,精心管理,三个多月的时闻几乎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在一师三团科技连的温室大棚里,芹菜青翠碧绿、西红柿红彤彤一片……各类时令蔬菜、瓜果令人目不暇接。今年,该团以田+园、田+畜、田+旅游、田+棚等多种模式,搭建多重平台助力职工致富。在原有8万亩核桃园的基础上,再退棉建园3.5万亩,到"十二五"末建成拥有15万亩精品核桃园的林果强团,为每个职工圆一份"果园梦"。  相似文献   

11.
二师二十五团林园队职工胡培荣,是1997年投亲靠友来团的。2000年和妻子谢秋荣承包了25亩地果无,几年下来才挣了5万元。妻子谢秋荣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妇女,多年来一直在业余时间养猪,每年都存栏30多头,而且每年都获利2万元。2003年,团工会出台了3年贴息贷款5万元的好政策。他用团工会的贴息贷款5万元建起了  相似文献   

12.
我叫林高英,是农三师四十五团四连的棉花承包职工,四十五团四连这片绿洲,为我提供了成长的道路和机会,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付出了辛勤,洒下了汗水,收获了成功。我已把四十五团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故乡,并愿意把生命的根深深扎下去。 我在四十五团种了四年棉花,饱尝了辛苦一年拿不上钱的苦味,也品味出勤劳致富的甜头。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农三师五十三团工会积极动员鼓励全团职工发展自营经济,使团场提高了经济效益、职工实现了增收。为全团2960户农工划分了18400亩“两用地”,划分率100%,并为每户发放两用地固定证和使用证。团工会看准市场,鼓励农工在两用地种植棉花10792亩,现该团两用地棉花平均单产籽棉285公斤,总产308万公斤,新棉总收入1291.8万元,除去成本784万元,户均收入2648.65元;种植冬、春麦,正播、复播玉米30500亩,单产350公斤,总产1068万公斤,总收入1494.5万元,纯收入747.2万元,户均收入2524.7元,其他作物1850亩,总收入214.5万元。户均种植业纯收入达到5173.35元。  相似文献   

14.
正"五十团的职工群众永远不会忘记,在春耕春播时,兵团监狱管理局住五十团‘访惠聚’工作队赠送50吨化肥帮助夏河农民开展春播生产;永远不会忘记,兵团商务局住五十团‘访惠聚’工作队多方协调筹措,五十团有了第一座冷库,奠定了五十团万亩冬枣园的产业布局;永远不会忘  相似文献   

15.
今天有幸作为先进集体代表,出席兵团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并代表先进集体发言,心情十分激动.首先,我代表三师四十五团,向各级组织和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向兵团全体劳动者们致以节日的祝福! 过去一年来,四十五团广大干部职工在兵师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乘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的东风,同心同德、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实现了团场发展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民生建设投资最多、环境面貌改善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广的一年.  相似文献   

16.
31岁的马霞是一四八团十一连职工,去年种植40亩甜瓜获利7万元,被农八师总工会授予“巾帼科技致富能手”称号。 马霞1989年毕业后积极报名上岗,被分配到距团部20公里的“沙包窝”——十九连,在农业第一线一干就是12年。2000年她头一年种甜瓜40亩,亩投入费用1300元,亩产甜瓜1吨,获利3.2万元。2001年马霞下定了决心,拿出  相似文献   

17.
蒋伟 《学习导报》2011,(23):53-53
城步森林总面积达329万亩,森林覆盖率72.3%,草山面积137万亩,竹木蓄积量居全省第六位,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境内有“中国第一牧场”南山牧场,“天然动植物基因库”10万亩古田,国家级森林公园两江峡谷,“植物熊猫”沙角洞银杉。  相似文献   

18.
在农十师一八三团,昔日令职工们头痛的野生芦苇如今却成了他们创造财富的天然资源。问起其中的原因,职工赞不绝口地说:“是团工会帮俺搭起了致富桥。” 一八三团位于我国惟一一条流入北冰洋河流的额尔齐斯河南岸,垦区水草丰美,团场四五万亩优质水面,23万亩湿地繁生着大量丰富、径粗挺拔的芦苇。 过去因这些野生芦苇与人争地,与庄稼抢地肥而成了种植职工眼中燃之不尽的“杂草”。近年来,随着阿勒泰及北屯造纸业对芦苇这  相似文献   

19.
5月10日晚,一场大雨、冰雹、洪水狂袭农八师一四一团、一四二团、一四三团、一四四团、一四八团、一四九团、一三二团、一三三团等团场,农业遭受损失55.61万亩,重灾面积17.4万亩,直接经济损失3033万元。农八师工会在一四一团参加了由宋志国师长主持召开的抗灾自救工作紧急会议后,立即派两个调查组  相似文献   

20.
农十师一八六团是1962年“伊塔事件”后组建的边境团场,位于吉木乃县城以西24公里,与哈萨克斯坦仅一河之隔;国家一类口岸——吉木乃口岸坐落在该团团部;总面积8.2万亩、可耕面积4万亩,其中自压喷灌3.5万亩,以种植小麦、油葵为主,兼种油菜、黄豆、玉米、土豆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