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好,信心足,大田庭院两不误,快快奔上小康路。近几年,四十五团农工抢抓机遇,用好用足用活党的富民政策,坚持“大田庭院两手抓”,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据团工会统计,1999年全团  相似文献   

2.
农一师一团十二连承包户黎玲在2007年单位评选各类先进工作中,被职工代表选为三八红旗手。然而几年前,黎玲刚开始承包土地时,籽棉单产还不足260公斤。2007年,黎玲籽棉单产因跃居所在农渠第二名而获得了荣誉。问起黎玲成功的原因,她说:写种田笔记是最好的帮手。黎玲在承包土地之前当过家属,养过羊。2004年,黎玲开始承包土地,初干农活的她缺乏农业生产知识,为种好地,她就向别的承包  相似文献   

3.
兵团石河子总场三分场六连芦三民家由穷变富了,大家都说是他妻子佘春秀的功劳。去年,她承包家庭院养猪收入达1.7万元,顶当连长的丈夫4年多的工资收入。此刻,人们送她一个“致富女能手”的雅号。 芦三民和佘春秀身边有4个孩子,因佘春秀是家属,全家6口全靠老芦百八十元的月工资过活,日子是够艰难的。后来,虽然佘春秀参加了家属排劳动和大组承包,年  相似文献   

4.
戚自兰是农七师一二九团三连的一名普通女职工。近几年,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她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自己的聪明才智,率先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并荣获农七师2003年“十佳”杰出青年称号。 今年34岁的戚自兰1992年随丈夫魏尊元从安徽濉溪来到一二九团三连承包土地。初来三连种地的头两年,由于缺乏生产经验和技术,戚自兰夫妇承包的50多亩棉花地,收入不足3000元。看到别人承包都能大把大  相似文献   

5.
正48年前的1月,来自江西九江的植棉能手高冬梅赴北京参加全国棉花生产会议。其间,她不仅受邀参加周恩来总理召集的小型座谈会,而且在闭幕大会上被周总理点名称赞。时光流逝,已过去近半个世纪,但回忆起来仍是那样真切和感人。2014年1月中旬的一天,笔者来到著名劳动模范、曾担任中共江西省直属机关工委书记等多个职务的高冬梅家里,听她讲述48年前在北京受到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并  相似文献   

6.
48年前的1月,来自江西九江的植棉能手高冬梅赴北京参加全国棉花生产会议。其间,她不仅受邀参加周恩来总理召集的小型座谈会,而且在闭幕大会上被周总理点名称赞。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农十三师红星一场一连职工崔俊兰的人生价值则是种好棉花。上世纪80年代初,18岁的崔俊兰高中毕业了,当同龄人都想法进工厂、回内地,远离父辈们拓荒出来的万亩良田时,她却响应团场的安排,来到了连队种地,这一干就是23年。23年来,崔俊兰以兵团女性特有的屯垦戍边、吃苦耐劳的精神,情注红星一场这片沃土。  相似文献   

8.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农二师三O团十连女职工雷素芝,今年39岁的她勤劳肯干,依靠科学管理,种植棉花连续几年夺取高产,成了团场远近有名的致富能手,左邻右舍都夸她是大伙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9.
今年年初召开的农二师经济工作表彰大会,对于三十二团植棉状元程英(全师植棉状元之首)、徐清华、王代碧等10名植棉农工来说,是她们人生中最荣耀、最自豪的日子,师领导亲自将大红花和绣有植棉状元字样的绶带披挂在她们身上,并为她们分别发放了1000元、800元、500元的奖金,她们成为照相机、摄像机聚焦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养儿防老,养女无靠”的传统习俗在农村流传了千百年。如今,农五师八十八团场的60位农家女子用实际行动打破了这一传统习俗。 今年,八十八团在农工中广泛宣传新观念,倡导文明新风,扎实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团民政、司法等部门深入千家万户广泛宣传《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新秘书长潘基文在一周之内的三道人事任命,让三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女性,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潘基文对女性官员的重用,在历任秘书长中都属罕见.目前,在联合国总部4000多名工作人员中,女性占40%多,但多数都从事秘书、翻译等事务性工作,担任高级职务的十分少见.潘基文的决定,让联合国的"二号人物"米吉罗、"内当家"巴尔塞纳以及发言人蒙塔斯,成了"女性精英中的精英".……  相似文献   

12.
一丁 《党建文汇》2001,(7):41-41
年已77岁的作曲家曹火星,就是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词曲作者。1943年.19岁的曹火星是晋察冀边区抗日救国联合会群众剧社的音乐组组长。为了反“扫荡”,群众剧社化整为零深入到群众中宣传抗日。这时,曹火星看到了蒋介石写的一本名为《中国之命运》的书,书中提出“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在农二师三○团有这样一大批女 性,她们紧紧抓住团场改革的机遇,用自 己勤劳的双手,谱写了一曲现代女性自 强不息之歌。 李瑞云--扎根边疆终不悔 就要步入不惑之年的李瑞云是1995 年参加工作的。那一年她和丈夫一起从 河南到农二师三○团八连探亲。一到这 里,她就深深地被团场人的热情、豪爽性 格所吸引,便动员丈夫和自己一道参加 了团场的土地承包。2000年,她积极响应 团场号召,两费自理承包了120亩土地。  相似文献   

14.
农七师一二九团十四连女职工王庆花,通过辛勤劳动,依靠科学种田,在短短3年时间里个人纯收入7万多元,从往日的贫困户一跃成为致富能手。 36岁的王庆花,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可她却依靠科技,凭借勤劳的双手,耕耘并收获着串串希望。多年来的磨炼使她懂得要想在棉花地里刨出“金”来,不懂科学是不行的。她虚心向老职工学习,遇到疑难问题就向技术员请教,平时注意收集整理与植棉有关的科技资料。通过近3年的潜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张学生的脸庞,一身深色西服,显得年轻而有朝气,让人很难想象他是一位极普通的数学老师。在他身上,始终洋溢着自信与活力的气息,他的笑容,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不倦追求。作为老师,他用他的满腔热情向他的学生们诠释美的内涵,用他的滴滴汗水折射着他对工作的无限热情。他,就是三师四十五团二中数学老师——刘龙。从当教师的第一天起,他就树立了一个信念:要爱岗敬业,用心上好每节课,要对得起每一个孩子和每一  相似文献   

16.
我叫林高英,是农三师四十五团四连的棉花承包职工,四十五团四连这片绿洲,为我提供了成长的道路和机会,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付出了辛勤,洒下了汗水,收获了成功。我已把四十五团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故乡,并愿意把生命的根深深扎下去。 我在四十五团种了四年棉花,饱尝了辛苦一年拿不上钱的苦味,也品味出勤劳致富的甜头。  相似文献   

17.
今年57岁的邵明君,被公认为四十五团修造厂的“元老”。他1961年进疆在一四二团工作,1966年调入四十五团。尽管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但他三十年如一日,以厂为家,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勤奋工作,矢志追求的崇高精神,却在四十五团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8.
<正>在二师二十九团梨华社区,有一位被老人们称赞的"好闺女",她用自己的辛勤与真爱,悉心照顾着一群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她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用真情书写人间大爱,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她就是二师二十九团蓝翔敬老院院长王丽萍。  相似文献   

19.
马秀英是土墩子农场农四队一名回族女职工。她自197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战斗在生产第一线,把心血和汗水洒在她热爱的土地  相似文献   

20.
有的人追名逐利,结果一事无成;有的人默默 奉献,却能"一鸣惊人"。邹阳发属于后者--3年 里,他承包的120亩棉花地累计向国家出售了17.5 万公斤籽棉,在去年"五一"前夕,兵团公布的兵团 屯垦戍边光荣榜"十大植棉能手"中,农一师十六 团职工邹阳发榜上有名。 2001年,兵团"1 3"文件的颁发,掀研了兵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