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当今世界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发生着深刻的转变。在当代视阈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凸显出三重意蕴:世界历史在时空交互作用中形成的生成意蕴;推动资产阶级向工人阶级的主体转向中的世界历史主体意蕴;在确证共产主义的实现中形成的实践批判意蕴。在这个"世界向何处去"的历史转变的重要关口,深刻挖掘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共同指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重新认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是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历史进程这一时代课题的理论基础。国内学界出现了重读马克思 ,发掘其资本主义理论新的生长点的潮流 ;他们从世界历史的视角重新认识资本主义 ;深化了对“两个必然”的理解 ;重新厘清马克思资本主义理论宝库中哪些是当今时代最可发扬和借鉴的思想 ,哪些是该突破的理论局限。可以说 ,近年的研究得出了丰硕的成果。当然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还需要更深入的发掘和整合 ,现有的研究成果也还有待于整理和概括。要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理论的发展必然借助于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发生着深刻的转变。在当代视阈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凸显出三重意蕴:世界历史在时空交互作用中形成的生成意蕴;推动资产阶级向工人阶级的主体转向中的世界历史主体意蕴;在确证共产主义的实现中形成的实践批判意蕴。在这个"世界向何处去"的历史转变的重要关口,深刻挖掘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共同指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阐释了世界历史如何形成、怎样发展以及发展归宿的问题,指出:世界历史的形成有其必然性,同时与世界市场紧密相关;世界历史靠资本扩张推进,资本"无休止的逐利性"是其发展的本质动力;世界历史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集中提出并回答了当今世界为什么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什么样的新型国际关系以及如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问题,指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这一要求是由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追求共同决定的;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五位一体"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四种模式"推动经济增长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从二者的关系上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以实践性为核心,从实践路径、实践方式、实践主体三个方面拓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5.
民族形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革命导师早有论述,为我们研究民族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如何理解这些论述,每个人的见解有所不同。笔者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看法,渴望指正。一在长期的研究讨论过程中,对于民族形成于哪一历史时期的问题,在我国逐渐形成了两种观点:有的同志根据马克思、恩格断关于民族是由部落发展而来的观点,认为民族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但究竟形成于哪一具体历史时期,又有不同看法;另一些同志根据斯大林关于民族是“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的观点,认为民族只能形成于资本主义上升时代,否认在这之前有民族的存在,把资本主义上升时代之前,民族  相似文献   

6.
罗子俊 《理论导刊》2006,1(10):43-45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剖析,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双重角度对“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及其历史发展作了探讨。同时,马克思通过交往实践观的确立,从“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的角度对“世界历史”之谜作了解答。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1,(10)
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把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最终的灭亡看作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虚拟资本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对他所处时期的虚拟资本进行研究,总结了虚拟资本的资本化理论。希法亭对帝国主义时期的股份公司进行研究,总结出了"创业利润"理论。希法亭的"创业利润"理论是对马克思虚拟资本的资本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精准地概括了资本主义的异化,开创了马克思异化理论研究的新起点。其实早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在"理性"和"资本"两个层面就呈现出一副"单向度"的世界图景。区别于马尔库塞对逃离异化的悲观论调,马克思曾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在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真正存在——"资本"的同时,找到了因其而生、与其共生、并注定是其"掘墓人"的积极否定存在:无产阶级;并论证了其"因其应是"、"因其能是"必须肩负的超越异化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以及完成使命的可能性。在当下,面对资本异化的无限蔓延,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将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批判的学术探讨,而是可以担负起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规范的理论责任。  相似文献   

9.
《求知》2021,(3)
正马克思是一个跨越时空的历史人物,从唯物史观大的历史时代来看,当今世界依然处在马克思所指明的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即人类仍然身处由马克思打开的历史时空中。早在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用英文发表对马克思逝世的悼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指明了马克思"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为后人惋惜。恩格斯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历史功绩、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基于《讲话》文本,从理论价值、政治价值、指导价值三个维度解析《讲话》的重要意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走近马克思与走进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产力与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各民族间相互孤立与封闭的状态被相互依存所取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种客观趋势。"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时代场域,中国道路通过对外开放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扩大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积极回应世界历史进程;吸取资本主义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利用资本形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中国道路的伟大创新;把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与立足点,是中国道路始终秉持的社会主义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11.
《雇佣劳动与资本》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私有制下雇佣劳动与资本关系的经典文献之一。立足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斗争需要,通过汲取古典政治经济学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马克思创作了《雇佣劳动与资本》。在这篇文献中,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雇佣劳动与资本的相关范畴,论证了雇佣劳动与资本之间既相互依存又彼此对立的关系。以雇佣劳动与资本对立关系为基点,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阶级剥削的秘密及其对人类劳动本质的背离。《雇佣劳动与资本》衔接着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对批判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宣扬的“无产阶级逐渐消失论”具有时代意义,对我国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产力与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各民族间相互孤立与封闭的状态被相互依存所取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种客观趋势。"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时代场域,中国道路通过对外开放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扩大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积极回应世界历史进程;吸取资本主义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利用资本形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中国道路的伟大创新;把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与立足点,是中国道路始终秉持的社会主义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13.
洪波 《理论导刊》2006,42(6):26-28
通过对黑格尔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分析、考察和比较,可以发现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对马克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合理内核,但同时,马克思依据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现实,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赋予世界历史理论以新的内容,从而使世界历史理论第一次真正变成了科学。  相似文献   

14.
王巍 《理论视野》2014,(1):41-45
在马克思哲学视域中,资本所具有"生产要素"与"社会关系"的双重含义衍生出资本的广义与狭义的双重逻辑,这双重逻辑又必然产生双重作用。从总体上看,可以从"维度"和"领域"两个方面把握资本逻辑的不同表现形式。在维度上,可以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把握资本逻辑;在领域上,资本逻辑在政治、文化、社会和哲学诸领域有不同表现形式。资本主义发展形态嬗变导致资本的形态及其表现形式和运作方式不尽相同。在全球化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分析范式并未过时。  相似文献   

15.
正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各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最终都会走向世界历史。中国也是如此,正在更好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审视中国共产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探究党的执政理念与中国发展之路,有助于我们正确应对现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1.把握时代机遇,更加注重发展生产力。"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发生前提是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与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新,不仅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和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突破,而且对世界历史时代的人类文明形态作出了积极贡献。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相比较,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在所有制、经济运行机制和国家治理体系等基本制度层面,而且在社会信念和社会结构层面,形成了“一体”与“多元”相结合、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包容性的社会主义新模式。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相比较,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继续保持国家政权对经济社会的主导性影响,另一方面则在行政性官僚控制与经济自组织成长的张力中形成了动态的平衡,形成了在经济绩效和发展效率上超越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现代化模式。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时代“人类文明形态”的论述为参照系,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在于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现代文明道路;其中所包含的非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政权结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指向一条克服现代化“负效应”、规避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内在对抗性的人类文明新道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根据,在批判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他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用于分析和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现象和问题.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除了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内涵,更有必要提升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地位,并把这种理论当做一种认识和分析当前社会现实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发挥其更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实际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所采取的是"世界历史"的立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的思维方式",就是"历史世界化的思维方式",或曰"社会发展全球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包括"整体性原则"和"有机论原则"以及"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谭天 《理论导刊》2022,(7):91-97
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推动了数字劳动的诞生,作为一种新型劳动范式,数字劳动的异化样态并未根除且更易隐藏。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对早期资本主义复杂社会剥削实质的揭示,从源头上廓清马克思视野中劳动异化的真相及其在数字时代的转向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大量着墨于异化劳动的经济事实和理论超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人的“非人”状态、物的“治人”弊端。在私有制占主导的西方经济体制中,资本逻辑、工具理性的施加使数字劳动仍突出表现为数字劳动主体与数字产品、数字生产、人的类本质及主体间的异化形态。而异化的克服必须从社会历史运动中寻找理路,将共产主义作为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向,在重构数字生产关系和解放数字生产力、回归技术反哺和人本逻辑、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中推动数字劳动的解放和人的本质的复归。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21,(3)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产生于19世纪,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完整地表述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通过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整体性思维的承续、唯心史观的颠覆和"欧洲中心论"的解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实现了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为物质基础、以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动力、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未来趋势的世界历史构成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随着世界格局的深刻转变和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交往作用的重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彰显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学说,是指导认识社会形态发展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不是历史哲学。马克思尤其反对把他对西欧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理论当作历史哲学套到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发展上去。整个人类历史发展必然经历五个典型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的过程,而各具体民族、国家在这一历史必然性支配下,其社会形态发展具有多样性、变异性和可选择性。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近代历史失去了资本主义充分自发发展的条件,逐渐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希望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跨过资本主义“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