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良廷 《党史纵览》2002,(11):30-33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原名叫基善,既是一位著名的杰出民主人士,又是一位实不多见的传奇式的爱国将领。他的身世、经历、思想、性格和作风都充满浓厚的传奇色彩,并誉满海内外。  相似文献   

2.
1938年,抗日名将冯玉祥随民国政府西迁到陪都重庆。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他,与委员长蒋介石的关系非常复杂。蒋介石既想利用冯的军事才能成为自己捞政治本钱的工具,又对冯的联合共产党抗日的主张非常不满。于  相似文献   

3.
冯玉祥生平读书十分用功,他在担任旅长时,驻军湘南常德,规定每日早晨读英语2小时,学习时,关上大门,门外悬一块牌子,上面写“冯玉祥死了”,拒绝外人进入。学习完毕,门上字牌则换成“冯玉祥活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历史风云变换,政坛权柄迭移.冯玉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两次主豫,执掌河南.此时河南的民间结社声势浩大,名目繁多,各类枪会、道门逾百种,既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河南的局势,又成为各派政治势力争权夺利的砝码.冯玉祥主理河南后,对民间结社先礼后兵,为重建社会秩序而尽心竭力.  相似文献   

5.
门学文 《前线》2013,(2):91-92
爱国将领冯玉祥彪炳青史,大名鼎鼎。但人们知道更多的是他所做的轰轰烈烈之事,而关于他数次登上北京西部的天泰山一事,知道的人并不多。近来,我翻阅了相关文献,大致了解了当年他登天泰山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6.
曹立前 《理论学刊》2005,(8):111-112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应邀进京后,冯、孙二人并未会面,冯玉祥的自述体传记《我的生活》以及鹿钟麟、尹心田等人的回忆文章均无二人会面的记述,《冯玉祥日记》中也无二人会面的记载。而且,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冯玉祥也不可能与孙中山会面。《冯玉祥自传》中关于二人会面的记载是不正确的,不应作为信史采用。  相似文献   

7.
冯玉祥将军,作为中华民国重量级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颇多。比如,有人说他是“基督将军”,也有人说他是“爱国将军”,更有人说他是“倒戈将军”。纵观其一生,我认为,冯玉祥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读书将军”。“读书将军”冯玉祥,在读书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倒戈,有人认为“倒戈”意味着  相似文献   

8.
冯玉祥将军虽然出身行伍却喜欢文墨。他的诗通俗易懂并自成一体,人称丘八诗,故冯玉祥便自称为丘八诗人。当年驻防徐州  相似文献   

9.
这首题为《献身》的小诗,无疑是杰出的爱国将军冯玉祥毕生为和平民主而奋斗不息的自我写照。那么,在风云激荡的中国近现代史上,冯玉祥究竟有着怎样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呢?  相似文献   

10.
冯玉祥先生在三、四十年代曾五次写过遗嘱。 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3月24日,冯玉祥怀着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满和失望退隐泰山,5月5日,上海停战协定正式签字。冯玉祥坚决揭露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罪行,感到有生命危险,特于6月14日写好遗嘱,史称“泰山遗嘱(一)”,主要内容如下: ……我是为大多数工农群众谋最大幸福的,我是为民族求独立解放的。凡是有些决心而实行的,都是我的好朋友、好同志,凡是真能铲除一切不平等的,都是我的同路人。凡是为自己打算而自私自利的,即是我的仇敌。至于我的子女一切,我亦不问,任他们去自由发展。现有的一点钱,均归李德全自活即可以了。我的尸首最好是焚化了,不论埋在何处均可。我是研究唯物史观的,甚么鬼神我全不信,万不可以什么宗教形式来葬我。此嘱。” 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陈铭枢等在福建发生政变,成立中华  相似文献   

11.
冯玉祥的一生颇富传奇色彩,许多故事脍炙人口,但说起他五次写遗嘱的事,恐怕鲜为人知。 1932年5月5日,上海停战协定正式签字,当时,退隐泰山的冯玉祥坚决揭露国民政府的不抵抗罪行,感到生命有危险,  相似文献   

12.
从士兵到将军的冯玉祥一生写有1400首诗。他的诗有感而发,语言质朴,明自如话,是爱憎分明、雅俗兼备的日语体诗。他曾自谦地说:“我的诗,粗而且俗,和雅人们的雅诗不敢栩提并论.因此,我只好叫做丘八诗。”  相似文献   

13.
冯玉祥原籍安徽巢县,生于河北保定。其父冯有茂是位泥水匠,为逃避兵役来到一个偏僻村落为地主当雇工。地主家有两个少爷,老地主为了光耀门第,请来一位武艺人教儿子练武。冯有茂天生好学,常去武场讨教两手。考期到了,老地主叫冯有茂带两个少爷前去应考,结果,两个少爷连射三箭无一中的。这时,冯有茂冒昧上前试手,竞连中三元,从而考取武庠,继而投身淮军。  相似文献   

14.
陈小鲁 《明鉴》2000,(3):36-37
  相似文献   

15.
张大为 《党建文汇》2013,(11):50-50
从士兵到将军的冯玉祥一生写有1400首诗,他的诗有感而发,语言质朴,明白如话,是爱憎分瞬、雅俗兼备的口语体诗。他曾自谦地说:“我的诗,粗而且俗,和雅人们的雅诗不敢相提并论,因此,我只好叫做丘八诗。”  相似文献   

16.
1927年3月,为配合北伐军作战,冯玉祥率领20万大军向鄂、豫、晋、绥4省开拔,一路冲杀,所向披靡。经过3年的苦战,冯玉祥与北伐军会师中原的计划即告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河南郑州市中心有一座深宅大院,院子正中,是一座歌德式建筑,高高的塔尖俯视郑州全市,塔尖上的十字架,让人一看便知这是一座教堂。这所大院是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司令部驻地。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收藏>第8期刊出了宁夏张汝教先生收藏的冯玉祥将军手书的七言抗日条幅:"穷经安有息肩日,抗日即为绝顶人".那雄浑有力的隶书体和其中的内容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关注.冯玉祥将军是在什么地方写的这条幅?写给谁?又是在什么情况下书写的呢?  相似文献   

19.
20.
元帅对弈     
舒云 《党史天地》2000,(2):19-19
1959年的庐山会议,本来是要开成神仙会的,但风云突变,忠心上书的彭德怀被认作向党进攻,定成反党集团头子。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在举手表决对彭德怀的处理意见时,与会者举手表示同意,朱德没有举手。毛主席用眼睛巡视会场,紧紧地盯着朱德。在这种情况下,朱德不得不举起手来。他的手举是举起来了,举得不高,犹犹豫豫,很是勉强,而且举到一半的高度就静止不动了。从心里说,朱德特别同情彭德怀,他认为彭老总的意见没什么错,就是一个普通党员,也可以向党提出自己的意见嘛。彭德怀是在肯定大跃进的前提下,提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浮夸风”和“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等问题,这都是大家可以看得到的问题,怎么能说是向党进攻呢?但是在庐山一边倒的政治气氛下,朱德不得不随大流,似举非举,举起半只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