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涌 《瞭望》1989,(43)
中国人向来重视孩子,但这并不等于尊重孩子。于是,重视孩子竟能导致因孩子功课不如意而将孩子打死。这类的事,已不止发生过一次了。 我们可以不举这种极端的例子,因为说到底,打死自己孩子的人毕竟是‘极少数极少数’,但日常生活中仍有足够的例证可以支持我们的立论。 比如,当找们指责别人以过分露骨的方式进行欺骗时,常常会说:‘你这是糊弄孩子哪!?’言下之意:我并不是孩子,你不应象骗孩子一样骗我;再言下之意:孩子似乎是可以骗的,起码骗孩子可以不受谴责。就象中国人的国骂反映出对妇女的态度一样,这类关涉到孩子的话同样可以反映出人们对孩子的  相似文献   

2.
陆士华 《民主》2005,(4):45-46
2004年10月3日下午,两名警察在天安门广场找到了一个走失的男孩。这孩子被警察领着没走两步,就扯着嗓子哭起来,大喊着“我不跟警察叔叔走”,死活也不肯让人抱。10分钟后,找到孩子父亲后,警察才明白孩子大哭的原因:那孩子的父亲一直用警察吓唬孩子,所以这孩子最怕警察。这让在场的警察心里很不是滋味。许多人都为这孩子家长的糊涂不解,怎么能这样吓唬孩子?要是孩子真的遇到危  相似文献   

3.
《民主》2017,(3)
<正>作为音乐老师,经常被家长朋友问的问题是:孩子学什么乐器比较好?哪个乐器冷门,以后孩子考学有优势?孩子学习一样乐器,基本要学习多年,有些孩子甚至以此为终身职业。认真理智的选择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开端。乐器的轻与重、冷门与热门,都不应成为孩子选择乐  相似文献   

4.
家庭 周恩来和邓颖超都很喜欢孩子,在和孩子们一起的时候,他们也天真得象孩子。有时得知某个孩子和他们夭折的孩子是同年出生时,周恩来也会颇有感慨地和邓颖超说:我到上海参加领导三次武装起义,失败了;你在广州难产,我们的孩子夭折了。我如果不离开广州,我们的孩子可能活下来了。在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对离婚家庭孩子的研究存在三点不足 :忽视影响过程、忽视孩子的主动应变、忽视孩子的主观意义建构。本文重点是引入行动 /互动的社会儿童观 ,从一个独特个案① 入手 ,从孩子的视角建构父母离婚以及随之产生的巨变对其所蕴含的意义 ,探讨孩子所作出的正面和负面应变 ,并对父母离婚影响孩子的过程进行思考。笔者在文章中所持的是行动 /互动的儿童观 ,将未成年的青少年视为有能动和互动能力的主体 ,试图做到“和孩子共同研究” (researchwithchil dren) ,而不只是“研究孩子” (researchon/aboutchildren)。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4,(11):36-37
怎样给孩子补脑智商决定未来,由其是对于孩子来说,一个好的智商就可以就可以让孩子拥有一个更加出色的未来,因此给孩子补脑就显得由为重要了,那么怎样给孩子补脑呢1.以型补型中国素有以型补型的传统,因此很多人认为要想给孩子补脑,就要让孩子吃很多动物的"脑子",其实应该说这也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2.大枣大枣是一种富含蛋白质,钙质,磷,铁等多种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素的一种食物,孩子多吃可提高个人智力,当然了如果是老人多吃的话,则可起到一个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杰 《侨园》2013,(12):26-26
<正>我在德国留学时,有两件事情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一次,我在等车时看到,一对母子从超市出来过斑马线。母亲手提着东西,小男孩走路还不是很稳当。路不宽,斑马线也很短。母亲始终放慢脚步与孩子平行,并且侧脸微笑鼓励他。过了斑马线要上台阶才能到人行道上,母亲站在旁边微笑着耐心等孩子,孩子吃力地上到台阶后,母亲依旧放慢脚步与孩子并肩前行。因为人行道的水泥地面不是很平坦,没走多远,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孩子疼得流出了眼泪,但母亲没有去扶他,只是弯身面带微笑用舒缓的语言鼓励孩子,孩子  相似文献   

8.
袁岳 《党政论坛》2011,(8):50-51
我说的玩,有五个层次。一是孩子的玩。孩子就是会玩的人,而家长与老师就是想让孩子变成不玩的乖孩子,一个孩子会玩还能在正规教育里面马虎过得去是最好的,而只会守大人的规矩而不  相似文献   

9.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近期期待涉及的面较窄,主要集中在孩子的学业成绩方面,且这个近期期待,紧紧围绕着学历水平和职业选择的远期期待,为远期期待的实现服务。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并非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多数超过孩子客观能力的限制,成为孩子无法达到的目标,表现为一种过高的期待。这种过高期待带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产生的负面影响会涉及到孩子的情绪、自我评价、学习、人际交往、亲子关系、行为偏差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15)
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一直备受关注。孩子从三岁起便开始接受学校不同程度的教育。然而,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养成教育对于孩子也尤为重要。家庭养成教育是家长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育,是家长在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教育,更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教育,因此家庭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在农村,因为其环境的复杂,农村家庭养成教育更是备受关注,笔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研。  相似文献   

11.
袁岳 《党政论坛》2011,(16):50-51
我说的玩,有五个层次。一是孩子的玩。孩子就是会玩的人,而家长与老师就是想让孩子变成不玩的乖孩子,~个孩子会玩还能在正规教育里面马虎过得去是最好的,而只会守大人的规矩而不会玩的孩子就成了废孩予,因为玩才是孩子的本质、天分、快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2.
据《扬子晚报》载:江南某省组织一次城乡孩子“易地留学”活动。城市贫困山区各派20名学生分别到对方同学的家里和学校生活学习一个星期。城里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报名,而城里的家长却不乐意。他们怕孩子受苦,怕孩子危险,怕孩子耽误功课……后来见阻拦不成,又要求用警车护送。出发时,送行的家长们眼里饱含着热泪,依依惜别,此情此景犹如生离死别一般。  相似文献   

13.
邓伟志  杨雄 《民主》2006,(6):14-15
第五届“为了孩子”国际论坛前不久在我国上海举行,这是一件关乎人类未来的大事。来自十多个国家的学者讨论的话题集中围绕“为了孩子”,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政府应当“为了谁”的大问题。孩子是有父母的。孩子的事无不牵动着周围的一群人。为了孩子,就是为了多数;一心为了多数才能真正代表多数。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在当今社会“,善政”者一定要善于把“善政”与“善教”统一起来。有远见的政府会把投资的目光转向孩子,鼠目寸光的政14府才不把孩子放在心上。雄才大略的中国共产党在“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一再强调要“加大教育…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中国的父母亲为孩子所付出的爱,做出的牺牲是世界上少见的;中国历来的家长也没有像现在的家长这样给予孩子这么多的爱,而从前的孩子也没像现在的孩子这样厌烦家长厚重的感情。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在播出“我心目中的爸爸妈妈”节目时,一个月内收到500多封孩子来信,表达自己对父母不满的竟达90%。家长们殚精竭虑却事与愿违。有关人士指出,这一现象说明,中国的家庭教育值得反省。  相似文献   

15.
过年时大人给孩子压岁钱,是从汉魏六朝沿袭至今的一个习俗。压岁,本作压住时光、不使之流逝解,引伸为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又多了一岁,希望孩子能由此少壮努力。这里自然有一层望子成龙的意思,这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当这压岁钱由前几年每个孩子得到几角几元,扶摇直上为如今的几十甚至成百上千元的时,这天经地义的压岁钱就——  相似文献   

16.
自圆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兹格尼克,做过一次妙趣横生的实验。 他给138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让他们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令其中途停顿。一小时后对这些孩子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多数孩子对中途停顿的作业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7.
与家长朋友谈孩子的家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孩子的教育责任应该由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而家庭教育则显得更为重要。要想使家庭教育卓有成效,要注重以下几点:让孩子把一件事儿干完;多管心,少管身;先观察,后教育并让孩子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8.
正新加坡政府重视父母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小学阶段,未满16周岁的学生母亲都可以向新加坡政府申请陪读。当孩子年龄超过15周岁,在申请陪读资格时就会有被拒的风险。申请陪读的材料需要提交母亲与孩子护照前四页以及最后三页的复印件,母亲和孩子的照片各4张;孩子带有照片的出生证以及父母的结婚证(或离婚证);  相似文献   

19.
晨曦 《学理论》2008,(15):66-66
家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孩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父母的职责在于为孩子提供适宜的环境。现实中,我们的孩子总是生活在成人的世界中,不论来到哪里,都没有适合他的环境。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情形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晨曦 《学理论》2008,(13):69-69
不要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尽管它是一个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而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孩子的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和同样宝贵的好奇心。不要用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好坏,也不要以此为荣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