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根据刑法第 93条的规定 ,国家工作人员包括两种情况 ,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刑法 93条第一款 )和“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人员 (刑法 93条第二款 ) ,一般认为 ,前者是“正宗”的国家工作人员 ,后者是“准国家工作人员”。(一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刑法第 93条第一款的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所谓“国家机关” ,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审判机关及检察机关 ,在上述五大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 ,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从事公务”是刑法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本质特…  相似文献   

2.
贪污罪主体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贪污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实施的犯罪。但对什么是国家工作人员、何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无论在法学研究中还是在司法实践上,都还存在着不同看法。我们看来,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国家工作人员”释之过宽,而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则释之过窄。我国刑法规定,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刑法第八十三条把国家工作人员具体解释为是“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对国家工作人员进一步扩大解释为“在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各级司法机关、军队、国营企业、国家事业机构中工作的人员,以及其他各  相似文献   

3.
一、从国家机关的正常秩序和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廉洁性要求看贪污罪主体《刑法》第九十三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一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较为典型,较容易理解。但应注意以下问题:1.国家行政机关特别是政府机构,应最低至市辖区和街道办事处和农村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下设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属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自治组织,不属国家机关之列,其工作人员不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是其他依法从事公务人员。2.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的组成人员的职务活动,属…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渎职犯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一款所指的“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一概念涵盖了不可或缺的两个层面:首先,“国家机关中”,即在行使国家权力,从事国家管理职能的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中的人员;其次,“从事公务”,即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组织、领导、监督等活动的人员。笔者认为,依法行使行政职责的事业编制人员,虽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应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论,也应成为渎职犯罪主体。   现实中,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行政职…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县以上的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对人民检察院有权进行监督。一、国家权力机关对人民检察院监督的性质。目前,国家权力机关对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在认识上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领导,一种意见认为是宪法监督,一种意见认为是工作监督。持“领导”观点的主要理由是,  相似文献   

6.
国家行政机关是指按照国家宪法和法律组织起来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物的机关.按照宪法第8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宪法第105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可见,严格来说我国国家行政机关就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它既不是指人民政府以外的各种机关、组织,也不是泛指组成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机构,如部、委、办、厅、局、处等.但是具体行政机构经授权  相似文献   

7.
违宪审查是指特定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政党、军队、企事业组织、社团和公民的行为是为违背宪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裁断。本文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一、违宪审查的主体本人认为,在我国,违宪审查的主体应包括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权力机关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闭会期间为各级人大常委会);司法机关指最高人民法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法院。1.权力机关作为违宪审查主体的理由(1)权力机关负责违宪审查符合议行合一的要求。议行合一是社会主义国家权力配置的理论基础,其要求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8.
对《国家赔偿法》有关问题的思考王丽霞1.《国家赔偿法》第2条把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侵权行为主体现定为"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笔者认为,我国的国家机关是由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国家军事委员会及所属各级军事机关等所组成,而...  相似文献   

9.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伴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而产生和发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和地方政府恢复和建立了专门机关的监督,各级监察部门对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政纪监督,各级审计部门对国家机关财务收支情况的监督也不断建立和完善。1984年后,国务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又陆续设立了政府法制机构,建立和加强了政府法制监督。  相似文献   

10.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伴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而产生和发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和地方政府恢复和建立了专门机关的监督,各级监察部门对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政纪监督,各级审计部门对国家机关财务收支情况的监督也不断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关于国家行政机关是否具有行政法人地位的问题在法学界素有争论.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有独立经费的机关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就是说,国家行政机关可以“机关法人”从事民事活动,作为民事活动主体承担民事法律责任.但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应否作为“行政法人”,是否具有行政法上独立法律人格问题,则有不同意见.持有“机关人格否定说”的意见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代表国家的行为,行政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受贿罪的主体问题我国新刑法典规定的受贿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根据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的解释:“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各级司法机关、军队、国营企业、国家事业机构中的人员,以及其他各种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一般认为,所谓“其他各种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主要指政党组织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如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各级工会组织、各级妇联组织等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1988年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  相似文献   

13.
民法通则第12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笔者认为,国家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由该机关  相似文献   

14.
依法对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或者普通公民授予荣誉称号,是地方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地方政府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予以奖励是政府加强人事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对于地方人大常委会授予地方荣誉称号和政府奖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什么区别?在行使法定职权上是否有范围的划分?对于某个人的授予荣誉称号或者授奖到底应由地方人大常委会还是地方政府负责?对此。不少人并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5.
凡是了解并关注乡镇国家机关现状的人,都会发现这样一个情况:乡镇国家机关是不够健全、功能较弱的一级国家机关,与其承担的职能是不相适应的.首先是乡镇国家权力机关即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现状与其职能不相适应,亟待健全和加强.宪法总纲第二条中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组织法第二章第四条也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据此规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即是乡镇国家权力机关.但地方组织法中却又规定只有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才设立常务委员会,作为常设机构,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有关职权;同时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主席和副主席一至二人,“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并反映代表和群众对本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第398条对泄密犯罪规定了“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两种。“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故意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故意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情节严重的行为。“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遗失国家秘密载体,  相似文献   

17.
论编制立法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行政机关组织法,制定行政机关编制法,用法律手段和预算手段控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因此,编制立法不仅是加强编制管理的核心,也是解决编制管理中存在着的各种混乱现象的关键。这里所说的编制法,主要是指国家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的组织编制、人员编制、结构编制,以及装备编制等编制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条例,这是有关调整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规定。其内容包括国家机构以及事业单位的组织原则、结构体制、人员编制、层次规模、职责权限等。它是我国  相似文献   

18.
关于强化我国行政执法监督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执法监督,是指负有监督职责的国家机关对于行政执法主体实施的行政执法行为,是否符合行政法律规范进行监察和督促并对违法行为予以纠正的活动。负有监督职责的国家机关包括国家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权力机关。与人民群众、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至于大众传媒等监督形式相比,国家机关的监督优势在于能够直接发生法律效力。近年来,行政执法监督在促进我国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相当严重,一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权代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这是我国公民申诉权的宪法依据。申诉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公民的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作出的错误的、违法的决定或判决,或者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而受到侵害时,受害公民有向有关机关申述理由、要求重新处理的权利。 [1]申诉人对人…  相似文献   

20.
上一讲回顾了我国宪法搭建起的国家机构体系以及组织原则.重点阐述了国家机构中的中央国家机关的相关知识.这一讲,则着重讲述国家机构中的地方国家机关. 我国的地方国家机构包括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