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征程中,逐步培育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梳理几届主要领导人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论述发现,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突出表现在多个方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优良传统;坚决巩固主流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战线上的基本经验;批判继承是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大胆吸收是中国共产党对外来文化的博大胸怀;创新发展当代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充分学习借鉴、继承发扬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文化,立足于、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杜青林 《民主》2012,(6):3-5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绘就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也对统一战线提出了新的要求。统战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大力加强统战文化建设,丰富社会主义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兴盛强大的根本动力和不竭源泉;同样,文化也是企业发展的一种软实力,一种生产力、影响力、创造力、竞争力。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企业文化发展的实际,我们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更加自觉。  相似文献   

4.
孙福胜 《学理论》2012,(20):206-207
对中国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增强自觉性;二是加强航海文化基础理论研究;三是坚持继承和学习相结合;四是坚持航海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五是丰富完善内容,扩大传播领域;六是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构建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安全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政治文化建设不可或缺。政治文化建设关系到政治发展道路的合法性基础、道德评价基础和长久精神动力。政治文化保障机制的内容,主要是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以肯定中国政治发展道路选择的正确性;掌握统一大国思想,以明确维护祖国统一的必要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积极维护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学习阶级政党理论,以自觉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保护政治发展道路视域下的政治文化建设要以坚持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推进政治社会化、加强网络政治文化建设、开展国际学习与比较以及优化政治文化建设环境为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区别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它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和群众性的特征。党要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先进文化发展进程,必须进一步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学习和研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必须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借鉴和吸收一切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7.
周忠华 《求知》2013,(7):11-14
差异使文化互动有了必要,同一使文化互动成为可能,正是差异和多元互动,构成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真正的源泉和不竭的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促进文化良性互动,才能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只有坚定不移地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才能不断为文化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大发展,才能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34)
近年来,河南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与先进省份相比,河南省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加快河南省文化发展,要在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文化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实施体制创新战略、龙头带动战略、名牌提升战略、科技推动战略和资源集聚战略,努力闯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根据我国伟大时代新特征对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论述,探析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金轩岩 《求知》2014,(5):29-29
<正>【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各级党委中心组要全面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一要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14,(4):4-4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0日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把文化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制定和实施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文化法规、文化政策;二是把强大而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三是注重文化输出,弘扬和扩大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西方发达国家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成功做法,对于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国家文化安全观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文化安全观的基础上,总览当前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国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的实际而产生的,它是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国家安全观的时代总结和伟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文化安全观的重要发展。学习和贯彻习近平的国家文化安全观,对于我国当前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曹戊湘  黄敏方 《学理论》2012,(19):65-66
创建文化保障机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突显其重要性,体现在文化指引政治发展的方向、文化为政治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以及政治文化对政治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创建文化保障机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借鉴西方文化精华和创新文化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强,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要求也迫在眉睫。弘扬民族文化,注重文化的交流和吸收;夺取文化话语权;建立健全非政府文化传播渠道;大力提升中国的文化生产力等都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陈颖 《学理论》2015,(5):259-260
文化自觉是一个国家文化崛起的重要因素。文化自觉要求国人了解本国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大学生文化自觉缺失的原因在于其对中国历史了解不足,缺乏文化自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不高。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方法如下:主动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优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35)
随着高校扩招,越来越多的学子可以迈入大学继续学习生活;学分制的改革,满足了学生不同的求知兴趣,也加速了传统班级观念的淡化;高校宿舍区基础设施设备的不断完善,时代进步带来网络的普及,校园网络工具使用率,网络端口接入率逐年突破,促使大学宿舍成为集学习、娱乐、休息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开展宿舍文化建设,发挥其育人功能迫在眉睫。要深度挖掘宿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时效性的关键措举。  相似文献   

18.
10月30日,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批准,总政组织召开了驻京部队宣传文化工作者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会上,8位代表围绕如何发展先进军事文化进行了发言,本刊摘要刊载。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14,(10):35-37
<正>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改善文化民生为突破口,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实现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和条件。一、我市文化改革发展的措施与成效我市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和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条件和优势,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天津特色、推动天津文  相似文献   

20.
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开拓者,邓小平同志一贯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在具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积极探索民族文化的发展道路,为中国民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是通过拨乱反正,恢复和发展毛泽东时代民族文化的基本方针;二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文化综合素质;三是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世界各民族有益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