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社会工作是帮助灾区群众调适个体身心,重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实现"天人合一"中国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制度安排。"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针对灾区群众需  相似文献   

2.
王恒扬 《今日海南》2005,(10):40-40
创建文明生态村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文明生态村”中的“文明”就是要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生态”就是要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在文明生态村创建过程中,各地组织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治理“脏乱差”,改变生态环境,发展庭院经济。同时抓改水改厕。  相似文献   

3.
在唯物史观体系中,人的主体性理论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它贯穿于唯物史观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人的发展解放理论、社会的本质与发展理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理论、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等等重要基础理论之中,构成唯物史观的一条重要理论主线和重要理论支撑。人的主体性理论,又同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是深入理解“以人为本”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论视角。把握唯物史观人的主体性理论这一重要线索,对于进一步深入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进而扩展到如何正确认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国社会工作机构和工作者第一次大规模介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在提升灾区自我发展、探索社会工作嵌入灾区发展的模式、推动社会工作机构的健康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灾区社会工作在合法性、保障性、长期性、规范性、有效性、发展性等方面都还存在问题,因此,应通过加强灾区社会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加大灾区社会工作的经费投入,促进灾区社会工作本土化。  相似文献   

5.
钟莹 《广东民政》2010,(3):42-43
一、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是最早发展和成熟的社会工作基本工作模式。美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中对个案工作的定义是“个案社会工作所注重的不是社会问题本身,而是‘个案’,尤其注重为社会问题所困惑无法与社会环境或关系圆满适应的个人或家庭。个案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对于人与人或人与环境的适应遭遇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恢复、加强或改造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要闻     
正重要会议 救灾领域社会工作经验交流暨"重大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社会工作服务支援计划"研讨会 7月14日,救灾领域社会工作经验交流暨"重大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社会工作服务支援计划"研讨会在京举办。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加快发展救灾领域社会工作,对于增强救灾应急工作能力、帮助灾区群众走出困境、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救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各地民政部门要采取  相似文献   

7.
《广东民政》2010,(8):1-1
曾经,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人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概念。如今,社会工作逐步进入公众视野,社会工作人才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减灾救灾、扶危帮困、社区建设、社区矫治、协调劳动关系、调整医患关系、服务特殊人群等领域崭露头角,开展“助人自助”的专业服务,在社会建设与服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李恩来 《求索》2008,(4):112-114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最根本的生存性关系。在现代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观念是“控制自然”的观念。而这一观念的形成经历了从“敬畏自然”到“控制自然”的转变过程。但是这一观念导致了双重的伦理困境:即日益严重的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生态伦理困境和人与人关系异化的社会伦理困境,这使得人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并构建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的新关系。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人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生态观,是借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而来的。“可持发展”理论本原意义上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共产党人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生态观强调的是共产党与执政环境,特别是党与人民群众之间血肉相联、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颜翠芳 《中国民政》2022,(10):56-57
<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是党的六支主体人才队伍之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是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活力的内在要求,是完善现代社会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的制度安排,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由民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编制的《“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完善社会工作制度,其中包括:“构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能力”“扩大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本文聚焦安徽省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对“十四五”时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文明在带给人类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始料未及的负面效应———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为此,只有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克服“人类中心主义”和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偏颇,进而建设兼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互补与共同发展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相统一的高级文明社会。这就要求,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确立“生态至上”的自然价值观,在人与社会关系上树立科学的社会价值观,在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上告别物质至上主义,在人与自身关系上确立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在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进程中,中国的社会工作出现了社会性和专业性双重弱化、专业泛化等亟待关注的问题。社会工作的泛化是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界定不清晰而引起工作重心不明确、专业属性和优势丧失所导致的。因此,重新聚焦兼具社会性特征和专业性需求的“社会边缘人群”,将其作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发挥社会工作“促进人与人的交往联系”的专业优势,并将工作重心聚焦到“人与社会的良性连接”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而围绕“社会边缘人群”建立的相关理论模型,为社会工作研究和实务提供可参考的框架和指引,从而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与社会性,避免泛化陷阱,更是一种务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李莉 《前沿》2007,(5):225-227
和谐是儒家文化之精髓。“和”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又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状况,即人自身的修养。儒家以独特的思维方式来处理这些关系,旨在建立一个人与自然互蕴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因此,以追求和谐为特点的儒家文化精神,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人类文明合理的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管理经纬     
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为了理顺这些关系,除了用法律规范以外,还有道德规范,即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道德这“三大道德”。既然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既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尖锐地摆在面前,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拓展道德的层次,提出一个“第四道德”,即环境道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为了理顺这些关系,除了用法律规范以外,还有道德规范,即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道德这“三大道德”。既然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既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尖锐地摆在面前,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拓展道德的层次,提出一个“第四道德”,即环境道德的问题。环境不仅有个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它不仅包括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样也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作为主体的人的不同认识活动(效用论和境界论)而导致不同的结果(异化和和谐),从而使人们自觉地规范主体行为,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广东民政》2008,(11):52-53
10月上旬,江门市民政局、市委宣传部、市交通局、江门军分区政治部联合发出倡议,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向四川省汶川县雁门乡地震灾区群众捐赠衣被活动。半个月来,全市各界积极弘扬侨乡人的奉献精神,踊跃向雁门乡受灾群众捐赠御寒衣被,竭诚帮助灾区群众营造“暖冬”。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内在关系,将人的全面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人们认识到人的全面发展只有通过正确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促进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协调与和谐才能实现。由此可见“三个代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社会工作这10年的发展,快速、蓬勃又坎坷不平。作为一名研究者、教育者和实践者,我见证了这个神奇的过程,其中滋味五味杂陈。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率22人的抗震救灾团队到重灾区四川理县开展服务,赢得了灾区群众和政府的信任,最后使专业社会工作在当地扎根和发展。玉树地震、芦山地震后,我们也都积极介入。在此过程中,我们的专业价值逐渐内化,投身社会工作事业的信念更加坚定。  相似文献   

20.
为支持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促进灾区城乡劳动者尽快实现就业,保障灾区群众的社会保险权益,维护灾区劳动关系和谐,保持灾区社会稳定,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