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中国GDP增长率达9.8%,2006年仍可保持在9%左右。2005年,中国农业增长速度达5%,2006年仍将实现5%左右的增长。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同比增长9.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304元,同比增长11.8%,均超过GDP增速。截至2005年底,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突破14万亿元,人均储蓄超过1万元。上学难、看病难成为目前人民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消费者负担加重。2005年,就业形势恶化趋势得到控制,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约970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2006年,就业形势总体上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紧张局面。人口净增数逐年减少,人均GDP和人均生活水平得到更快提高。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问题日益突出。到2005年底,全部取消农业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近6%。  相似文献   

2.
近日,从吉林省驻外劳务机构工作座谈会上获悉,面对严峻的就业大环境,2009年,吉林省将确保330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实现全省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800元。据了解,去年吉林省共输出农村劳动力328万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为1750元。  相似文献   

3.
《江西政报》2007,(22):1-1
近几年来,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6年,跨省劳务输出562.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40亿元,今年预计到沿海务工的人员将超过年初预定的560万人目标,达到600万人,劳务收入也将会大幅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改善和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北京观察》2004,(3):32-33
北京市乡镇企业局大力推进京郊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郊区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是乡镇企业经济总量提高、实力增强:2003年乡镇企业总收入达1753亿元,是1997年的近3倍;二是乡镇企业提供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迅速,农民得到了实惠:2003年京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3%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提供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50元,比1997年人均净增1900元,翻了一番多;三是连续两年完成市委、市政府对市民的承诺,共安置1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乡镇企业就业(2003年安置7.2万人),维护了农村乃至首都的社会稳定;四是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2003年乡镇企业增加值达383亿元,占农村经济总量的65%.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和谐之源。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人民生活的幸福和尊严。近年来,我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成效明显,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预测表明,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年供求缺口在50万人左右;随着经济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扩大就业,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目标,是全面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根本保证。2003年,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同时,我省劳动就业形势良好。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03年末,全省全社会就业人员1756.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5.39万人,  相似文献   

7.
促进农民增收历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就业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积极就业政策的深入实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民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据统计,2011年,福建省农民人均纯收入8778.6元,其中,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889.5元,增长25.7%,拉动农民收入增长10.7个百分点,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58.8%;占农民收入的比重44.3%。2011年,也是福建省1999年以来首次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一年。为此,近期记者围绕拓宽就业创业促增收的主题,专访了福建省人社厅就业与失业保险处处长魏香金,并联合深入南平建瓯、龙岩长汀等地调研了解基层的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8.
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这个“线”定在什么水平上?广州市的做法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适当适度。广州市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城市,近年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199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超97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7046元,人民群众生活显著改善,但也有少数家庭的生活尚处于相当贫困状态。且各社区发展不平衡,各县级市存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异。根据摸底调查,目前居民中人均月收入未达到170元(现行社会救济标准)的约有5.3万人,他们的人均月收入平均只有135元;居民中人均月收入未达200…  相似文献   

9.
戴福生 《政策》2011,(3):59-60
麻城市委、市政府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平台,通过政策帮扶、项目拉动、资金投入、社会保障、鼓励创业和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有效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四年位于黄冈市和全省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西北五省和全国平均水平2002-2021年乡村发展数据为研究样本,从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要求方面的10项相关指标出发,运用时间固定效应FE面板模型,研究西北五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林牧渔业单位产值、人均住房面积、农村水利固定资产人均拥有量对西北五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起到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每万人拥有村民委员会单位数、每万人拥有乡镇文化站数量、识字较少农村劳动力比例对西北五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起到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按照干旱情况分两组实证分析发现,农林牧渔业单位产值、人均住房面积均对各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较好促进作用,在干旱度较低的省份该促进作用要明显强于西北干旱省份。结合以上分析结果,从政府顶层设计和基层措施两大方面提出推进西北五省乡村振兴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毛振华 《半月谈》2022,(2):14-16
从三孩生育政策出台,到养老金实现17连涨;从2021年前11个月全国城镇新増就业1207万人,到新一轮医保目录准入谈判完成,再到“双减”政策全面落地……刚刚过去的一年,厚厚的民生答卷温暖人心。进入2022年,尽管新冠肺炎疫情阴云仍未完全消散,但沿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价值取向,民生政策仍将持续发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开好局。  相似文献   

12.
跨越式发展的西藏春到高原,大地回暖。从古城拉萨到三江流域,从藏南谷地到藏北高原,一派兴旺,一片生机。在党中央的关心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继续保持经济和社会较快发展势头,广大农牧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西藏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可谓是“跨越式发展”。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今年全区生产总值可望突破200亿元,连续4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局势更加稳定,形势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注重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农牧民收入继续大幅增加。去…  相似文献   

13.
正海门是张謇故里,靠江靠海靠上海靠南通主城。长期以来,百万海门人民传承张謇先生的创业创新精神,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从未停止。2017年,海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万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4万元和2.2万元,居民储蓄人均超过8万元。我们感到,实现人民生活高质量,要算好"赚钱、投钱、本钱"的账本,让高质量的生活有支撑、有盼头、可持续。人民生活高质量,前提是让老  相似文献   

14.
苏星 《当代广西》2013,(4):15-15
2月4日和5日,仅隔一天,自治区政府先后发布了《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和《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增计划》(下称《倍增计划》),明确了我区大幅度提高农民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新目标和新期待——农民增收方面,从2012年到2020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3%;到2020年,按当年价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7万元,比2010年翻1.88  相似文献   

15.
1996-2004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扩大。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看,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34元,相当于城市居民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水平。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差距会更大。从当年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消费的差距对比来看,呈现逐年加大的趋势。1985年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例由1978年的2.9∶1缩小到2.12∶1,但是此后这一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02年扩大为3.29∶1。农民收入长期低于GDP增幅,低于市民收入增幅。城乡收入真实差距超过1∶6,且呈进一步扩大之势。农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仅相当于城市…  相似文献   

16.
<正>2009年,财政部、人社部、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妇联共同出台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这是国家政策层面首次将妇女作为受益主体,将贷款对象由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农村妇女,把个人贷款最高额度由5万元提高到8万元,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妇女人均最高贷款额度提高到10万元,财政部门给予全额贴息。2013年9月,财政部、人社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小  相似文献   

17.
訚柏 《创造》2002,(5):46-47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南华经济社会获得了较大发展,不仅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部分群众的生活已向小康迈进。1990年与2001年相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76元增加到6307元,增长5.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68元  相似文献   

18.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区,辖5个县级市7个区,户籍人口633万人,现有残疾人40.54万人,占总人口的6.4%,其中持证残疾人10.44万人。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0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1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460元。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富川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把以脐橙为主的水果生产作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来抓,按照“规模化、产业化、企业化”的发展思路,长抓不懈。目前,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19.8万亩,其中脐橙面积达9.5万亩,水果总产量从1996年的年产1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10万吨,水果产值达2亿元以上,农民人均产果400公斤,人均水果收入8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20.
数据     
▲我国首次发表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新华网2004年4月26日报道,国务院新闻办报告,中国首次发表关于《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的白皮书。白皮书共13000多字,分前言、就业基本状况、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劳动者素质、农村劳动力就业、妇女、青年和残疾人就业以及21世纪前期就业展望7个部分。白皮书说,中国有近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紧迫。2003年,中国城乡从业人员达到74432万人,其中城镇25639万人,占34.4%,乡村48793万人,占65.6%。1990至2003年,全国共增加从业人员9683万人,平均每年新增745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