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冲最后一句歌词是“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需要‘“万众一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同样需要“万众一心”。我们的党和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紧密地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的广大干部群众有着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传统。这是“万众一心”坚实牢固的基础。但是,由于人们了解的情况不同、所处的地位不同,特别是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得到的实际利益的数量。质量、时间先后不同、价值观念的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颂     
“民族精神让我们万众一心选”“民族精神给我们必胜的信心选”“我们众志成城,闪亮新的光荣;我们众志成城,中华民族在风雨中永恒。”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我们总能聆听到这样激越、豪迈的言语和歌声,让人心潮澎湃,百感交集,激情万丈。党和政府指挥全国人民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没有呐喊的战斗,这是一场全民皆兵、气势恢宏的特殊战争选每天我们都听到、看到许多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白衣战士与非典斗争的可歌可泣的事迹。这一曲曲万众一心抗非典、同心协力渡难关的英雄壮歌,展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  相似文献   

3.
《党建》2003,(7)
如何做好下一步防治非典的宣传思想工作,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唱响主旋律,贯彻“两手抓”,落实“三贴近”。唱响主旋律,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民族精神,在抗击非典斗争中进一步形成全民族团结拼搏的强大精神力量。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对我们党和国家来说,对我们的民族来说,最需要的就是团结一心,最需要的就是凝聚力,最需要的就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如何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做好宣传工作。越是危难之际,越是需要新闻媒体鼓劲、加油,振奋起人们必胜的信心。新闻…  相似文献   

4.
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实践“三个代表”,昂首跨入新世纪的前进步伐中,我们 又满怀豪情地迎来了2002年。在此,本刊编辑部全体同志向大家致以新年的祝福和 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5.
孟盛 《廉政瞭望》2009,(5):15-17
精神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四川地震灾区。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处处流动着这样的精神与激情。这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民族的,是时代的。  相似文献   

6.
当非典型肺炎这场重大灾难突然袭来的时候,党和政府勇敢地带领人民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击斗争。仅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疫情就得到了基本控制。事实证明,依靠奋力践行“三个代表”的党的领导,依靠科学攻关,依靠人民“万众一心”的顽强斗争,任何恶魔都将被我们所征服。  相似文献   

7.
《先锋队》2003,(5)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锤炼民族精神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我们众志成城让我们行动起来同疫病作斗争用本职岗位的贡献支持抗击非典的战斗在人民需要的时候作出我们真诚的奉献万众一心 战胜非典  相似文献   

8.
2019年春节,我曾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天地回旋风云动”,下联是“江河奔涌四海清”,横批是“心旷方能神怡”。一年来的事实,对这副对联作了准确的注解。在即将进入2020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发表新年贺词,充分肯定了2019年取得的成就,同时明确指出:“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  相似文献   

9.
从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再到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我们共产党人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着一条“执政为民”的最高宗旨。八十多年来共产党人经过多少艰难困苦,淌过多少急流险滩,最后我们总能取得胜利。为什么?概括来说,就是党的旗帜上写着几个鲜明的大字:执政为民。正是有了这一宗旨,我们才有了不枯的生命之泉、旺盛的力量源泉。夺取抗击非典的最终胜利是我们党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再一次感受到了共产党的崇…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并且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锐意进取,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达到了崭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面对“非典”的肆虐,面对突然降临给中华民族的灾难,西安交大10万名师生员工、家属,发扬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精神,坚决贯彻执行“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的工作方针,在教育部和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统一认识,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在校内构筑三条战线抗击“非典”,取得了防治工作的初步成效。我们的经验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时期,铜仁市弘扬“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坚持“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方式,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相似文献   

13.
省委八届四次全会,是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之后我们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动员全省广大干部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开拓进取,奋力开创中原崛起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作出的“八荣八耻”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的要求。我们国家在现阶段,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努力奋斗。这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们内在的、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5.
年轻一代的机关干部为做好机关工作仅有“才”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成为又红又专的机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一、要建立创新理念。创新理念应当成为年轻机关干部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这里所说的创新,是指在实践中不断创造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经验。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确如此,科技需要进步,艺术需要创新,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机关工作也要创新。各级党政机关是制定政策,贯彻执行政策,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万众一心、群策群力…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05,(1):1-1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过去的一年是我省全面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战略目标,紧紧依靠全省人民,全面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全省上下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实现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良好开端。可以说,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省老工业基地正在走上振兴之路,我省经济社会正走上快发展、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谈我国政治与行政体制应对突发事件的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爆发的“非典”疫情,形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党中央、国务院强有力的领导 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北京人民积极动员起来,万众一心、依靠科学,在防治“非典”的攻坚战役 中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非典”引发了全社会的重视和思考,本刊以防治“非典”这个话题,编辑了 一组稿件。另外,为了记录这一段不平凡的日子,我们编辑了北京防治“非典”大事摘要,一并发表。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非典,迎难而上促发展的重要时刻,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通知》指出,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十六大提出,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这是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战略任务。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认真研读十六大报告和党章,研读江泽民同志一…  相似文献   

19.
政经视点     
高层吹风——万众一心抗非典,迎难而上促发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近日在四川考察工作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促进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万众一心抗非典,迎难而上促发展,夺取防治疫病和经济建设双胜利。他指出,防治非典型肺炎和推动经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有下大气力抓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才能保证广大群  相似文献   

20.
黄冈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弘扬“万众一心,紧跟党走,不胜不休,无私奉献”的老区精神,大力推进“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着力抓环境”的“工业兴市”战略,老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实现了由农业大市向新型工业市、由解决温饱向基本实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推进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如何进一步依托老区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增创发展新优势,努力打造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新黄冈?我们认为,实施生态人文强市战略是必然选择。所谓生态人文强市战略,就是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