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国内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主要原因是培养主体各自为政,资源分散导致效益低下.在协同机制下,高校、企业和政府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共同主体,以协同建立科学的运营机制、协同开展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协同指导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协同培育创新创业的文化为路径,提高各类资源配置的效益,更好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既包含学校与外部的协同培养,也包含学校内部的协同培养,是外部协同培养和内部协同培养的统一.外部协同培养是指通过突破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不同社会主体间的壁垒,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网络系统,以达成人才培养的协同效应.学校内部协同培养是指学校内部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关的不同要素与不同部门的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行动最优同步.为实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机制的有效运行还需要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3.
广西高校承担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输送人才和劳动者的重任,广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新时期广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理论与实际的严重脱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状态不佳、高校内部相关部门的合力不强、国内外的负面思潮等诸多因素影响,正面临着环境、主体、机制、实践等困境。因此,必须切实加快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步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促进新时期广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战略是结合当前国内外新形势而提出的跨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策略,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一带一路"重点合作的国家组织,贸易的频繁导致法律纠纷的增多,广西不仅是与东盟开展贸易往来的桥头堡,也是保证我国与东盟国际贸易纠纷的法律人才输送的桥头堡。本文结合广西的区域法学教育的定位和优势,以广西高校对涉东盟法律人才培养的视角为切入点,探讨广西高校如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来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以期培养一批以服务东盟国家为目标、对相关国家语言和法律都熟知的涉东盟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5.
广西法律高校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其可以充当知识服务者、理论先导者、文化融合者的角色.为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广西法律高校应加强对东盟国家法律制度的研究,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法律交流与合作,培养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法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法律人才,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尊重人才”与“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的思想。高校党外人才是大学科技创新的重要依靠对象,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探讨高校党外人才参与协同创新的意义,构建高校党外人才在协同创新中作用的胜任力模型,思考发挥高校党外人才在协同创新中作用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7.
调研发现,湖南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中最紧缺的人才是农村电商带头人,农村电商扶贫人才培养中学习效果最好的是定期举办电商实用技术培训班,最乐意接受的学习方式是专家现场指导.研究发现,湖南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人才协同培养应聚集于政府、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协同、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与电子商务产业培育的协同、线下现场培训与线上在线学习的协同、农村电商扶贫人才培养与农村电商氛围营造的协同.  相似文献   

8.
调研发现,湖南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中最紧缺的人才是农村电商带头人,农村电商扶贫人才培养中学习效果最好的是定期举办电商实用技术培训班,最乐意接受的学习方式是专家现场指导.研究发现,湖南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人才协同培养应聚集于政府、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协同、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与电子商务产业培育的协同、线下现场培训与线上在线学习的协同、农村电商扶贫人才培养与农村电商氛围营造的协同.  相似文献   

9.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协同创新理念统领校企合作,能够为校企双方提供全新的战略视角。文章将协同创新理念引入校企合作中,从理论支撑框架、合作模式框架、实践教学架构、科研协同创新架构等方面深入研究了协同创新理念下校企合作的模式与内容,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解析了校企合作模式的运行机制,对我国高校在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解高校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的服务需求,进一步明确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的工作重点,提高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工作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广西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的主动性需要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人事天地》2009,(19):F0002-F0002
2009年7月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授牌仪式在广西人才大厦举行,广西有色集团有限公司等38家单位被授予“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  相似文献   

12.
陈国津  何立群 《人事天地》2009,(31):F0003-F0003
11月4日至6日,由广西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中国广西人才市场主办的第一期全区高校就业指导培训班在广西人才大厦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事厅副厅长韦刚强亲自担任部分课程主讲老师,全区20多所高校的100多名就业工作机构领导和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人员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13.
广西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相对不足,需要在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广西在这方面既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范例参循和现实需要,也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实践,但仍面临着如政策缺乏系统性,“走出去”面临困境,平台、资源及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等诸多的困难。未来需要从加强协同创新主体合作、加强协同创新项目打造、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协同创新区域交流、加强协同创新政策供给、加强协同创新文化交融等方面重点展开工作,寻求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14.
《人事天地》2012,(12):59
本刊讯(通讯员罗晓)一本汇集了广西59所高校毕业生信息的《2013届广西高校毕业生信息手册》近日面世。手册通过广西毕业生就业服务网(bys.gxrc.com)向社会公布,并通过邮寄和定点投递等方式递送给近期有招聘毕业生需求的近5000家区内外用人单位。手册由广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汇编,囊括了全区59所高校的毕业生信息,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广西高校2013年毕业生信息的全貌。广西人才交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高等学校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现状,研究分析了国内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课程设置无法充分满足社会需求、导师队伍建设滞后于时代步伐、学位论文评价学术化倾向较重等。以淮阴工学院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为例,对高校、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四维协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协同机理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模式运行的三个机制,即价值认同的愿景植入协同机制、培养过程的能力提升协同机制和质量保障的培养评价协同机制。"四维协同"育人模式的成功实践,可为其他高校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科教融合理念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核心育人理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以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为导向,基于科教融合理念,分析中医药院校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科教融合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索科教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教融合,更好地服务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争创“双一流”学科。  相似文献   

17.
人物简介:古天龙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获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广西优秀专家、广西教学名师、广西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广西高校杰出科技人才、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青年、电子工业系统优秀教师等称号。  相似文献   

18.
《人事天地》2010,(28):26-27,28
9月19-20日,广西召开全区人才工作会议。会前,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和《八桂学者制度试行办法》、《特聘专家制度试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三个配套文件。会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长周新建通报了近年来我区实施人才强桂战略的有关情况以及未来我区人才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思路。随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高校工委、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负责人就有关人才工作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尊重人才"与"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的思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高校党外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广东工业大学统一战线的实践做法,研究探索高校统一战线集聚和发挥党外人才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院两校"汉藏双语法律人才协同培养是由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甘肃政法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三方协同进行的汉藏双语法律人才联合培养创新模式。此种培养模式基于甘肃省民族地区审判实践的迫切需要启动,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国家依法治藏战略和甘肃省民族地区法治建设。本文首先从"一院两校"汉藏双语法律人才培养的理论渊源、现实需求两个层面论证汉藏双语法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继而从"一院两校"汉藏双语法律人才协同培养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成就阐述汉藏双语法律人才培养的现实可行性和取得的成功经验,最后提出"一院两校"汉藏双语法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先进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