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批判与反思是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是20世纪以来基本的社会景观和时代表征,也是我们分析、把握时代的重要尺度。“批判”这一观念起源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它的基本含义是分析与否定。社会批判是一种现代现象,是对社会中一切不合理事物的分析、否定和重建。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     
正反思与批判既是发展和创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路径,也是检验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要想"赶上时代"并"引领时代",就要着力培养自觉的反思意识和批判能力。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安和张艳涛的《论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三重维度》一文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考察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三重维度——理性形而上学批判、资本形而上学批判和"共  相似文献   

3.
所谓马克思主义观,一般地说,是指人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看法或观点。具体地说,它具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的内容: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自成立以来,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勇敢应对时代挑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和发展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为丰富中国共产党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宝库作出了突出贡献。一、反复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批判地吸收了人类社会在19世纪创立的全部最优秀的思想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胡绳以很大的精力关注和研究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很有理论深度的论文。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作些简要述评。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问题上应反对民粹主义,正确予以处理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对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用民粹主义的思想还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处理,是中国革命诸多问题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胡绳列举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这个问题上几种有影响的看法。一种看法是,中国可以从农业国家跳过资本主义(跳过工业化)直接到达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分配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的社会主义分配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分配观。马克思主义分配观中国化的进程,始终贯穿着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全局与局部、过程与目标相统一的内在逻辑。深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分配观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对于破解当今中国社会分配难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探索》2019,(6)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范畴有着独特的含义,既指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全球发展的前景、趋势和意义,也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形成与将要形成的理论样态、发展进程和世界影响。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主题是,一方面基于全球资本主义批判和替代性道路规划的高度,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在新世纪新形势下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普遍幸福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来解决各国面临的时代课题,特别是基于社会主义中国已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的事实,凝练中国经验,创新理论形态,凸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及其世界历史意义。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基本要义在于,充分而彻底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和21世纪全球的客观社会现实,在解决时代课题中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作为富有时代意识和革命意识的知识分子,李达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中国化的过程中,从唯物史观切入,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亲身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过积极思考和探索。虽然李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是初步的,但这并不影响其为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作出的杰出思想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同样是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发展历程。作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最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原理,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批判与反思中进行了全方位超越。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从最初以工业化为现代化核心到发展经济与深化改革,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理解逐渐深化,最终在党的二十大拓展为以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主要特点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模式与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9.
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薪火相传的批判精神具有理论批判、实践批判和自我批判的理论品格。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只有重拾马克思的"批判的武器",践行"武器的批判",去对我们时代的困境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和总结,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地走进人民,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第一个阶段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成果解放后一度还得到深化。此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新的实践结合,又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这既不是实践的止境,也不是理论止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要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过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革命"概念在中共成立以前就已经传入中国并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所使用,中共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自觉地用社会革命来规划奋斗目标,毛泽东把社会革命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并以此指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社会主义改造是对社会革命理念的践行。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刻社会变革也是一场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概念在中国的传播、理解和运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的微观面相。  相似文献   

13.
杨增岽 《前线》2023,(11):4-8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大历史观视野下的理论结晶。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内涵与精神实质是资本主义文明所不具备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方向和进程的深刻转变。中国共产党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所在。人类文明新形态是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文明观,是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看待人类社会发展所得出的科学结论,科学回答了在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人类文明向何处去、中国应当如何作为的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14.
张本青  刘云峰 《世纪桥》2009,(13):64-66
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要想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进行中国化,其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基础。经过中国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地努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此过程中呈现出与其他外来文化中国化所不同的显著特点,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继承;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思想资源,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汪杰 《世纪桥》2014,(4):6-7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斗争实践中,不仅善于把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而且还在反思中抓住契机,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创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形成与发展,都与我们党科学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有着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历史性评价,指出这一创新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创新理论,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转变     
中国改革开放20年的光辉历程,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问题上反思、探索、创新的历程,是走出传统社会主义的思维框架和现实模式,赋予社会主义以现代新形态的历程。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科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它的主题或基本问题,乃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形态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其主要的理论创新是在社会主义问题上,依据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实践,提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是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中国共产党人在此进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诸多方面的创新实践,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基于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历史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中央苏区历史进行了专题性或全面性的研究,出版了不少论著。  相似文献   

19.
在道路选择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要走自己的路。但在20世纪20年代,对于没有任何现成革命经验的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是不得已的选择;在从对走俄国人的路的反思中探寻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探索中的经验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特指性概念,其内涵可以归纳为:一个基本原则和三个基本要求,这是划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尽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才提出,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早在2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中共二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探索的一次重要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例如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前途等。尽管这些探索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对于中国共产党后来的革命实践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