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的演变必然引起文化相应的改变。在近代这个中国几千年历史的重要转型期,中国文化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波澜起伏,是任其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衰弱,还是在痛苦中完成蜕变,寻找新的突破口?从中国文化的艰难转型中,今天的人们获得了很多重要启示。昨天的历史引领着今天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李岩峰 《世纪桥》2011,(3):152-153
众所周知,世界上每个国家请客人吃饭都有自己的传统和习俗。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宴客现在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方式,同时也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在自然环境,历史渊源和哲学理念等方面有所不同,所以他们之间的的文化差异也很大。透过中西方不同的宴会礼仪和习俗,可以清楚的看出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理念。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不同场合下中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宴客习俗和礼仪,以中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理论来剖析其背后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探讨中西方文化理念差异。通过了解中西方不同的宴客习俗和礼仪,人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不同的中西方文化,并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更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法治的语境     
正法治文明之于西方是一种历史的应然,换言之,在西方传统中法治被视为其历史文化进程中自然生长的社会治理模式,与他们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承息息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肇始于西方的法治文  相似文献   

4.
寻找文化身份是后工业化时代处于"认同危机"的人们所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那些被西方中心主义边缘化的弱势群体,他们主张解构西方的强势话语,颠覆西方传统文化的霸权地位,从而建构边缘群体的文化身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在她的作品中指出白人文化的强制同化以及非裔美国人对自身文化历史意识的残缺导致了他们的认同危机.对历史和传统的追寻实际上是在寻找非裔美国人的自我身份和文化家园.文化身份的确定能够让非裔美国人觉得自己不再是文化意义上的漂泊者.这一主题既是对非裔美国人文学传统中寻求文化身份主题的继承,又是对其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殿明  李海玲 《唯实》2012,(8):54-56
中国人的信仰特征可以概括为“和”的精神。“和”的精神就是对任何一种宗教、文化来说都是扬弃的精神。扬弃的标准是“和”。当代中国,在吸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儒释道为主干,各种地方文化与国外文化,包括西方文化为补充的有骨头有肉的马克思主义化的中国“和”文化体系,而马克思主义也在中国化过程中不断和学化。和学与马克思主义在根本观点、远大目标、人类利益、科学性上高度一致。和学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和学化在当代中国并轨共进,是历史发展偶然中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路爱梅 《唯实》2009,(8):79-8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个孕育着各种矛盾的复杂课题,它的实质是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各种文化冲突中重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体系,是一个文化的融合与整合过程,是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和借鉴吸收西方文化进行文化创新的自觉过程。  相似文献   

7.
盛畅 《新湘评论》2003,(9):24-24
(一)正确处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西方文化的关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必须牢牢把握住三点:社会主义实践是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指导、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是借鉴和吸取的对象。在这个问题上,还必须克服三种错误倾向,一是要注意克服“左”的思想的影响,一概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搞什  相似文献   

8.
先进文化论     
庄琨  井洋  王德江 《奋斗》2005,(8):35-36
一、先进文化的含义界定文化。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表征,人们对其含义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科学的认识毕竟不是常识,而是理性。真正对文化有确凿概括也并非易事。至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对文化各持异说。见仁见智。据悉,近代第一个在人类文化学中引用“文化”概念的是泰勒。他在1871年出版的《初民文化》一书中,开宗明义地说:“文化乃是当代人为社会一分子时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他才能习惯等复杂的整体。”  相似文献   

9.
刘莘 《探索》2007,(2):143-147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是在西欧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贯穿着葛兰西对东方与西方、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文化战略与政治战略及其关系的深刻思考,构成了葛兰西总体性革命战略的核心内容。在20世纪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左翼的文化主义转向中,“文化领导权”这个源自葛兰西的话题偏离了葛兰西的本意,它把话语等同于实践,对葛兰西思想进行文化主义的诠释。从这个角度看,历史地、客观地理解葛兰西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晨晨  许媛 《世纪桥》2008,(8):25-26
现代化是众多发展中国家挥之不去的诉求,但随着现代化理论兜售的西方化论调以及搭乘资本的快车侵入各发展中国家文化版图的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却着实破坏了它们本土文化的生存状态,对其文化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要求每个发展中国家都给出答案的同时,现代化是否就是西方化的问题也将各国的文化安全推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是我国对现代化与西方化问题最好的回答,也是国家文化安全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中西方文化在地域环境、历史背景、人生观,社会关系、社交礼仪、社会风俗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了解中西方文化之差异有利于人类文化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陆洋 《党建文汇》2005,(10):41-41
与中国分道扬镳 至今,对于日本文化是从中国唐朝学来的,日本人从不讳言。他们甚至说,日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支。然而,历史的车轮滚到19世纪中叶,“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中国和日本封建王朝,被西方列强的炮火“炸开了眼”。它们在反抗与反思之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民族面临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树立起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自信心,为其再次走向辉煌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无疑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重大使命。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就必须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观点、方法等重大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一是要从历史大纵深的视角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多维透析,准确把握其极端复杂的多重面相及其形式背后的精神风骨;二是要从国际宽视域来深刻透析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从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推动中华文明的不断进步。三是要从时代新高度正确看待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和本质区别,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实现中华文化的转型升级;四是要从交互主体性中避免西方中心主义和中国中心主义两种极端倾向的出现,实现中西文化的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民族面临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树立起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自信心,为其再次走向辉煌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无疑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重大使命。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就必须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观点、方法等重大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一是要从历史大纵深的视角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多维透析,准确把握其极端复杂的多重面相及其形式背后的精神风骨;二是要从国际宽视域来深刻透析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从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推动中华文明的不断进步。三是要从时代新高度正确看待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和本质区别,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实现中华文化的转型升级;四是要从交互主体性中避免西方中心主义和中国中心主义两种极端倾向的出现,实现中西文化的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15.
宪政的文化研究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宪政研究新视角。在宪政的文化研究中,必须坚持“宪政是全球的也是地方的”立论,宪政的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宪政产生的内在理路与中国文化对宪政的证成两个主题上。当卞的宪政文化研究中,已呈现出一种以“基督教宪政主义”为代表的西方中心主义。这一论调是清末全盘西化论的翻版,必须全面清算。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流中保持“文化自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朝霞 《唯实》2008,(7):34-37
在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把西方的“文化霸权”与日本、韩国在中国的文化传播相比较,会发现,两者在形式上都属于一种“跨文化”传播,但在本质上又有所不同,是一种同源而异质的现象。对中国来说,必须要在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交流中保持“文化自觉”,努力建设“文化大国”。  相似文献   

17.
西方立宪主义传统与欧洲特别是西欧历史上基督教文化存在着特定的历史传承,研究基督教文化传统与西方立宪主义思想源流之间的承继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人类宪政文明的历史渊源以及非西方文化基础上的政治文明多样化特征,探索不同文明及其历史文化基础上的宪政制度构建,也可以对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一个更广泛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的龙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新 《世纪桥》2007,(1):63-64
龙是非常神奇的动物,其起源被世界各国的人们所猜测。各个民族都有关于龙的传说,但是人们其外形与发展历程的认识却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而产生极大的差异。东方的龙是灵异,祥瑞的象征,也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而西方的龙却是邪恶,贪婪的怪兽,是武士们剑下的亡魂。正是由于文化的差异,也就造成了东西方人们对龙的使用上也呈现出不同性。因此,很好的掌握其历史与文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外文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民族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文化交流是海峡两岸交流的基础。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河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决定了河南的历史文化,具有“源头”、“缩影”与“朝圣”等其他地域文化所不具备的特点,以河南境内的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原文化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以中原文化引领与提升两岸文化交流,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认识西方民主,要从一个理性的角度出发,全面客观地看待西方民主。从历史角度看,它有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并在不断改进之中;从理论角度看,西方民主理论流派众多,纷繁复杂;从文化角度看,民主扎根于西方社会的历史根基中,有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的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