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召开座谈会、文献研究等多种形式,发现当代青年普遍认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青年化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网络等现代传媒已成为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中国化的重要渠道。但青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有待加强和提高。当前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青年化,需要准确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逻辑和方法上的统一性,纠正长期以来简单生硬的宣传教育方式和学风文风,改革管理方式和体制,仔细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和任务。  相似文献   

2.
在青年群体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前尤其要重视在青年群体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青年群体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也是青年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方向。针对当前在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从改进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内容、方法、途径上入手,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3.
面向青年学生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深入学生的实际,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贴近学生的生活,解决学生的现实困惑,指导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育人功能,鼓励青年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等公益实践活动,打造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有效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高校开展和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实施"青马工程"要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途径,加强大学生和大学生骨干的培养。同时还要不断拓宽培养载体、深化长效培养机制、构筑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促进青年健康发展,就需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深刻剖析导致当代青年价值观嬗变的主要表现及诱因,全面分析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影响青年发展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析马克思主义影响青年发展的主要途径,并要为促进青年全面协调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时代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当代青年学生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程度、认知态度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要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正确引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积极应对新的挑战,把握当前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传播的现实状况、阻滞因素等,找到有效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相互衔接,互相促进,各有侧重,既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取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大众化的前提,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战略工程,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使之被人民群众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信念,永葆其生机与活力,体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9.
作为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问题的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既在各自的侧重点、要求和实现路径上存在着区别,又存在密切的联系。它们的目标一致,并在实践中实现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造性发展,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互促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则从空间、时间、客体三大维度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三进三同社会实践以其广泛的群众性,抓住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以其实践育人理念,找到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路径;以其求真务实之风,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是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主旨取向、阶级本质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当代中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需要。哲学理性定位的下移有助于这种需要的实现。当前要注意哲学大众化中几种错误的倾向,使大众化走到健康正确的道路上来。实现大众化要和民族性相结合,走理论创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大众化就是理论被群众掌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的大众化就是其中国形态为中国民众所认可、接受、遵循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的大众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取得了明显成就,但今天也面临着艺术理论的中国化、艺术语言风格的大众化、艺术形式的民族化、艺术表现的生活化等诸多任务。为此需要引导艺术创作主体,加强艺术市场管理,注重学生艺术教育,发挥互联网艺术传播功能等,把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的大众化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4.
杨晓燕  秦燕 《理论前沿》2009,(21):12-14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影响力,即通过学理化实现大众化。主要表现为:通过理论创新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大众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5.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开办的培养领导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它以国民党的名义开办,但共产党人在其中起了领导作用。从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外,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多种形式得到学习、普及;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的同农民群众的革命运动相结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培养过程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农民学员的大众化过程,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农讲所毕业生更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出场者的身份辨识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要求.大众化需要用"理论掌握群众",但不能将"大众化"完全等同于"化大众".人民大众是"改变世界"的实践主体,也应当成为理论创造的思想主体,大众理论不过是人民大众表明自己作为主体的精神存在方式.而"化大众"的主体则是学术专家和理论权威,大众成为被化的对象,而不是真正的出场者.从"化大众"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标、主体、方法、保障、反馈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带有规律性的模式。其中目标是出发点和归宿;主体是自主性和能动性因素;方法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保障是实现目标的重要环节;反馈是大众化工作评价和改进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课题,只有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运动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重点抓好三项基本工作:(一)切实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理论支撑;(二)准确把握大众需要致力于维护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认同基础;(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社会制度创新相结合,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营造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中国共产党建立90年来,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20.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从思想上理论上政治上建设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举措。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