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燕 《瞭望》1995,(18)
政府、企业,都需要更新思维──访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盛洪本刊记者潘燕记者:看了本刊记者反映上海新一轮企业改革难题的文章,您觉得主要问题出在哪里?盛洪:我看有的出在政府决策上,有的就在企业内部。关键是政府、企业都需要更新思维。比如“二毛”在清产...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8,(25)
甘肃:实行连动责任消化新老挂帐本刊记者谭飞兰州报道:消化新老粮食挂帐,是今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甘肃省采取了建立省、地、县政府和粮食企业共同筹措资金消化挂帐连动责任制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截至1997年底,甘肃粮食系统累计亏损挂账12.95...  相似文献   

3.
《瞭望》1997,(44)
腰斩大江锁巨龙———陆佑楣对本刊记者谈大江截流在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前夕,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对大江截流的有关问题,一一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记者:三峡工程的关键工程之一,大江截流就要进...  相似文献   

4.
一堂具体的市场经济课林毅夫/本刊记者前一时期部分地区粮食价格反常波动,引起社会的关注,也留给人们许多思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更好地经营、管理粮食这种特殊商品?本刊记者就这一问题访问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毅夫。记者:按照人们常规的预期,粮食丰收...  相似文献   

5.
改革已经启动难点似未突破──来自上海国企改革试点企业的调查报告本刊记者吴复民,陈继明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年,先行一步的上海部分企业,在改革的新形势下遇到了不少老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令试点企业感到困惑,也令上海工业主管部门感到棘手。为尽快理清思路,促进...  相似文献   

6.
本刊专访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缩小双方分歧促进世界和平●本刊驻华盛顿记者李红旗范颂九在克林顿总统访华前夕,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接受了本刊驻华盛顿分社记者的专访,现摘要刊登如下:问:克林顿总统就要对中国进行访问了,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双方为此所作的准备情况...  相似文献   

7.
关于铁路改革问题的对谈──问答篇本刊记者李迪斌经济学博士张承耀铁道部:是政府还是企业?记者:张博士,您好!据了解,您一直参与铁道部的重大调研活动,被称为"路外专家"。这次想同您就铁路改革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不吝赐教。博士:(大手连摆)不敢不敢...  相似文献   

8.
按照中央部署和党章等党内有关规定,日前,2270名十八大代表全部选举产生。其中,692名来自基层生产一线的代表都是在各行各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党员。本刊特别推出专题“十八大:基层代表风采录”,通过本刊记者对5位基层代表体验式采访,反映他们的先进事迹,学习和弘扬十八大基层代表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范。  相似文献   

9.
在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中,沿海老工业基地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这些地区的企业,特别是老企业的作用发挥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全国的经济形势。天津市常务副市长张立昌最近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对沿海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问题,谈了他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波兰副外长说:加入北约为的是国家安全●本刊特约记者王京臣华沙专电最近记者采访了波兰主管欧洲事务的副外长安杰伊·托夫皮克,请他谈谈波兰为什么加入北约以及与此有关的问题。记者:波兰对北约扩大持何种态度?安·托夫皮克:波兰关心的是,北约扩大和北约增加新成员...  相似文献   

11.
沈殿成 《侨园》2004,(1):4-5
去北京等地出差,几乎所有见到的朋友都提起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问题,辽宁人更是谈老工业基地振兴,全国各地都在关注这个问题。那么,外商是如何审视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呢?他们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一定会有独特的感悟。为此,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祖籍辽宁的香港商人王彼得先生。王彼得先生是香港冠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辽宁省政协委员,在内地有巨额的投资。记者:王彼得先生,您对中央制定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12.
粮食:面对利益摩擦的“楚河汉界”本刊记者王景和,刘健近日,记者来到两个粮食调入省广东、浙江,一个自求平衡省江苏,三个粮食调出省吉林、湖南、河南,走访了大批专家、学者和基层干部群众,人们一个比较共同的观点是: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不能依赖国际“米囤”,必须...  相似文献   

13.
刘健  林嵬 《瞭望》1997,(27)
镇村计生干部不该为钱劝农民超生●本刊记者刘健林嵬新闻眼5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河南省孟州市谷旦镇米庄村。村民党四清向记者反映,自己头胎是男孩,按规定不能再生第二胎了。1995年,妻子又怀孕了,就在他迟疑不决时,镇里一位叫孔秀清的计生干部和村里管计划生...  相似文献   

14.
李德顺,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在本刊前不久举办的企业宣传培训班上,李教授的《价值观念与精神文明建设》专题讲座引起热烈反响。讲座之余,本刊记者就价值观问题又进一步对他进行了采访,这里刊出访谈录。 记者:李教授,价值观念的问题让许多人感觉很抽象、很玄奥,经您这么一讲,大家又一下子感到很通俗、很实在,好像这个问题时时事事就在自己身边,就与自己有关。这样一来,大家对研究和思考这个问题产生了很大兴趣。 李教授:是的,我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也有这么一个过程。“文革”中我在企业搞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5.
携手迈向新世纪──“两会”代表、委员谈江泽民关于台湾问题的讲话本刊记者李大宏来自福建水产研究所的全国政协委员、高级工程师叶庆耀对记者说:他连续三届出席全国政协会议,两岸关系问题像本次会议中这样成为会上会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则是从来没有过的。人大议案组...  相似文献   

16.
唐敏  李利 《瞭望》1998,(39)
在重建中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结合,处理好灾害预测、防治与善后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灾害经济学专家、国际关系学院杜一教授。记者:洪水退却之后,人们更为关注的是重建工作的进展,灾害往往蕴涵着巨大的机遇,那么如何实现这一害利互变呢...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8,(21)
韩杼滨:尽快进入角色本刊记者“检察队伍的教育整顿,已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4月23日,刚刚从江苏、浙江调查研究回京的韩杼滨与本刊记者谈调研的感受时说:“搞好集中教育整顿工作,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检察队伍,更好地履行检察职责,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5,(4)
新年展望港澳回归工作──访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陈滋英本刊记者随着1995年钟声的敲响,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已进入倒计时。在送旧迎新之际,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陈滋英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就港澳回归祖国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香港回归终将实现英方阻挠未能得...  相似文献   

19.
揭开重庆特钢亏损15.79亿元之谜●本刊记者赵忆宁李诗浦树柔者按:前不久,本刊记者在重庆采访时,听到重庆特殊钢(集团)公司在几年内由一个盈利大户变为全国同行业和重庆市头号亏损大户的消息。记者专门采访了由国家经贸委、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原冶金部、重庆市政...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5,(20)
突出查办大要案──张思卿检察长谈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本刊记者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思卿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开门见山地说:"突出查办大要案,是反腐败斗争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查办领导干部犯罪要案,其意义不仅在于挖出了犯罪分子,影响大、震动大,更重要的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