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论内地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 ,是有组织有领导有分工的、人数较多的严重危害社会的反社会群体。国际黑社会组织犯罪已有百余年历史 ,我国大陆自 80年代中期以来 ,在不断恶化、升级的结伙犯罪、集团犯罪的基础上 ,产生了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 ,其犯罪活动已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突出因素。为了有力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 ,各地公安机关开展了专项斗争。刑法第 2 94条对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作了明确规定 ,2 0 0 0年 12月 5日 ,最高人民法院又作出了“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其中把“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  相似文献   

2.
一、黑社会组织的概念及特点黑社会组织犯罪是世界性公害之一。其组织成员对抗国家与社会,作恶多端、手段残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破坏性极强。人们谈“黑”色变。所谓黑社会组织是指有组织结构,有名称、帮主、帮规,在一定的区域、场所、行业,进行危害社会秩序活动的非法团体。其特点是:1.组织性。黑社会群体,是作为有组织,有名称,有纲领的犯罪组织而存在的,黑社会往往以“帮”、“盟”、“‘会”,等形式存在,下设若干“堂口”,层层封官委职,(诸如“帮主”、“堂主”、“扇职”、“棍职”、“江根”、“白棍”等职),成员…  相似文献   

3.
重庆打黑行动结束后,几乎所有涉黑案件的犯罪分子都被检察机关起诉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然而,几个主要案犯都否认自己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究竟什么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尽管立法机关已经做出立法解释,但司法实践中仍然难以把握。因此,必须设立一套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程序规范,使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黑社会性质组织和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不断增多,“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和“严打”整治斗争都将这两类犯罪作为严厉打击的重点对象之一。随着“打黑”斗争的深入进行,在司法实践中依法准确处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面临着诸多难题。本文从依法打击和预防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角度出发,针对这些难题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意见,以期促进我国刑法更加合理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普通集团犯罪、黑社会性质犯罪和黑社会犯罪三个类型犯罪的区别,对黑社会性质犯罪予以界定,分析了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现状、特征。  相似文献   

6.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指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犯罪组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情报搜索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专门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情报机构和情报信息网;尽量组建有关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电脑情报资料库:二是拓宽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情报收集的渠道;三是加强国内外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情报及其收集经验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当前,“打黑除恶”已成为刑事斗争的“重中之重”,正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犯罪是当务之急。黑社会性质犯罪与黑社会犯罪、地方恶势力、恐怖组织、其他犯罪集团不同,需要从人数、组织结构、政治腐蚀性、渗透性、犯罪形成等方面来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8.
黑社会犯罪因其高度组织性、严重危害性为全球各国刑事司法与学理所密切关注.黑社会犯罪组织的形成需要经历“个体组织化”与“组织黑社会化”这两个过程,推进这两个过程的原因则各不相同.某市黑社会犯罪组织的形成符合这个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9.
“谋杀”为唐律杀罪之首,科刑最重、含义庞杂。将唐律中的“谋杀”作为完整的独立形态,鲜有专文研究。唐律谋杀从立法技术上分为典型的谋杀形态——共谋“二人对议”与修正的谋杀形态——独谋“一人同二人之法”;各自形态下,依据犯罪主体与谋杀对象间是否存在特殊身份关系分为一般谋杀与特殊谋杀;谋杀行为依据行为结果分为谋而未行、谋而已伤、谋而已杀三阶段。具体的谋杀行为在科刑上多参照别条律文而不见本条规定,又受《名例》中总则性律文与各篇分则中诸多“通则性条款”的影响,具体谋杀行为的科刑情况甚为庞杂而亟待考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 ,现阶段我国有组织犯罪仍然是三种基本形态 ,即 :集团 (团伙 )犯罪、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黑社会犯罪。其中 ,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是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有组织犯罪 ,是我们打击的主要对象。打击和预防有组织犯罪在刑事政策和具体侦查措施上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应尽快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有组织犯罪是最严重的犯罪.其形式可分为犯罪团伙、犯罪集团和黑社会组织三类.黑社会组织具有组织犯罪的高级形态.在中国现阶段,有组织犯罪正经历着一个由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过程,即由团伙犯罪、集团犯罪向黑社会发展.有组织犯罪的危害性远远大于传统的个人犯罪,犯罪行为也更为隐秘.有组织犯罪的“组织”具有组织结构的层次性、组织活动的目的性、组织功能的分解协调性、组织结构的稳定性等结构特征.我国刑事案件大幅度上升,必然会刺激带黑团伙和黑社会组织的萌生,从而使我国有组织犯罪更加猖獗,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相似文献   

12.
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团伙犯罪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正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特征,严格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可为准确、快速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提供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开展了三次全国性的专项斗争,但是一味地强调从重从快惩治黑社会犯罪分子,而没有其他的衔接性预防措施,从长远来看并非治理良策。因此,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黑社会犯罪的发展规律,在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防治对策上应坚持“四个结合”的策略,并加强标本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带黑社会性质犯罪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象对待卖淫、赌博等丑恶社会现象一样,严厉打击清除了黑社会犯罪。解放后短短几年,猖狂泛滥的黑社会犯罪便在大陆消声匿迹。然而,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出现了黑社会势力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或称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所谓“带黑社会性质犯罪”,指某些集团犯罪已具有黑社会犯罪的某些痕迹和性质,但还不具备黑社会犯罪的完整特征,属于在集团犯罪之上,向黑社会犯罪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比一般集团犯罪严重,不及典型的黑社会犯罪。因此,当今中国大陆研究犯罪问题的学者及司法部门对中国大陆的黑社会势力犯罪经常使用上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铜仁地区三个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以“合法公司”为掩护,疯狂进行各种犯罪活动,并在党政、司法机关编织保护网,我们必须提高对黑恶势力及其犯罪的认识,加强对“打黑除恶”的组织领导,坚决摧毁其保护伞,并在早期此要严密防范涉黑组织的滋生。在侦破中,要精心组织抓捕方案,选准审讯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是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类新型犯罪,司法实践中,该类犯罪的界定问题亟待进一步论证和探讨。从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的界定,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与集团性犯罪的界限,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的界限,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的一罪与数罪的界限等方面对刑法中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界定等问题进行阐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毒品犯罪、恐怖主义犯罪被称为世界"三大犯罪灾难"。我国当前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介于一般犯罪集团与典型黑社会组织的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特殊犯罪集团,是具备了黑社会组织的某些特征,但尚未形成较为严密的黑社会组织结构的一种有组织犯罪[1]。"保护伞"虽然只是黑社会性质组织成立的选择性条件,但对其重点打击仍然意义重大;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对该组织进行包庇、纵容时应数罪并罚,其他情况则遵循罪刑法定原则予以不同的刑事对待。  相似文献   

18.
黑社会性质犯罪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犯罪。对该罪提出应从五个方面予以惩治:一是建立专门的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机构;二是加强惩治腐败犯罪力度,严厉打击各种黑势力“保护伞”,修改97刑法第294条第4款,提高法定刑;三是加强惩“黑”领域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四是加强并持续进行“严打”,杜绝“运动战”式的做法;五是加强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有组织犯罪又称“黑社会”。在现代社会中,有组织犯罪团伙已经繁衍为一种庞大的势力,其触角伸向社会失活的各个方面。1994年11月联合国召开的讨论跨国犯罪活动的部长级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向来自138个国家的代表发出警告:有组织犯罪活动的触角已经伸向全球,成为一种危及民主的“毒害”。他要求各国政府同世界上日益扩大的黑手党势力展开斗争。什么是有组织犯罪,笔者认为:有组织犯罪是在稳定基础上组织起来的集团为获取超额非法利益而故意使用非法手段进行的犯罪活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组织犯罪必须具备三个明显特征:其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前 ,在中国大陆具备高级形态的完整黑社会组织尚不是多数。尽管大多数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较固定 ,组织较严密 ,在一个地区拉帮结派、欺行霸市、胡作非为 ,以暴力聚敛财富 ,且注重将触角伸向党政、司法机关 ,不惜以金钱、美色收买腐蚀国家干部 ,营造“保护伞”。但与境外黑社会组织相比较 ,尚属于初级形态的黑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