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政坛》2009,(8):40-40
姚剑文在《学术界》2009年第3期上载文《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公民表达权的保障》认为,所谓公民表达权,包括公众对涉及画计民生的所有问题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力,特别是有关公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有关部门决定之前,公众有权赞成也有权反对;在有关部九决定之后,公众仍然有权力对其合理性、合法性进行讨论和批评等。而现代民主政治的话语表达特征无疑凸显了公民的话语表达权,对公民表达权的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相似文献   

2.
早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所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我国就明确提出了“公民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相似文献   

3.
《人民政坛》2010,(10):38-38
房亚明在《长春市委党校学》2010年第4期上载文《完政视野下表达权的制度构建》认为,表达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具有重要的宪法地位和丰富的价值内涵,其法治化水平及实现广度、深度是一个国家民主化水平的试金石。对表达权的保障,有助于公民权利体系的完善、国家权力的规制、政寨与法律的理性化及公民人格的完善。而表达权的内涵,在宪政视野下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表达权具有防御权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一书中,讲到唐太宗纳谏时,特别指出:“纳谏的意思是倾听不同的意见,判断是非,择善而从,如果择非而从,那就不能叫纳谏”。这段话,对纳谏的涵义解释得是很清楚的。“谏”,是一句古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下级对上级进行批评和建议的意见。时下,说到纳谏,不少人都认为是指听取批评和建议。其实,这是不完整的。因为批评和建议,都是一种言论,既然是一种言论,其中往往有真言和假言之分,忠言和谗言之别。片面之词是辩证之语相混,谬误与真理相杂,是常有的现象。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是非不分,总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心理…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1,(11):92-92
李贵阳在《当代法学》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被害人表达权,是被害人诸权利中首要的、基本的权利。被害人的复仇意愿和求偿意愿皆要借助表达权以实现。在历史上,被害人的复仇表达权和求偿表达权产生有先后,在现代司法过程中,被害人的复仇表达权和求偿表达权都应该获得尊重和满足。  相似文献   

6.
孔云峰 《重庆行政》2013,14(2):42-45
中国夏、商、周三代即有师保辅弼之类的顾问官员或谋士.这些为王者师的人权力很大,除备咨询还可规谏,史官有时也作咨询之用,此后各代由此逐步发展出不同类型的顾问咨询机构和制度、朝议和规谏制度.在专制政体下,皇帝至尊,决策时还要臣子上言,成败得失还须谏官进谏,国君自己则要虚心纳谏,起码是基于君臣间某种程度的平等意识:国君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上智,臣属并不是事事不如皇帝的下愚(胡如雷语,见《李世民传》134页).从认识论上来讲,只有兼听博纳,全面反映客观实际,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为此就需要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就要广开言路、君臣论辩,就需要集思广益.现代民主集中制中的少数服从多数、议会民主和政治决策中的半数通过、多数通过、协商一致通过等等都是基于同样的认识论前提,即任何高超的个人智慧也不能超过多数或集体的智慧.真理来自思想的互相交流和碰撞,来自不同方面的综合,来自群策群力.魏征进谏与唐太宗纳谏的故事被传为佳话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7.
《春秋》2001,(1)
凡略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唐朝之鼎盛时期,莫过于“贞观”年间。唐太宗为何能有如此神通?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善于“兼听”、“纳谏”。拿现在的话说,就是善于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近读史书,深被唐太宗不惜重金买批评的事例所感动。不妨抄录几例于下:据《唐书》卷九十七《魏征传》  相似文献   

8.
领导必须正确对待逆反意见——从诸葛亮“拒谏”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数伐曹魏,自隆中出山到秋风五丈原,是一个理想的全智全能的几乎完美无缺的英雄形象,而他又本性谨惧,除失街手、兵屯渭南外等失误,像诸葛亮这样才能卓越的人,似乎无任何天性的弱点,可为什么蜀汉最先灭亡呢?细读《三国演义》、《三国志》后不难发现,作为政军统帅的诸葛亮不善于纳谏,不能正确对待逆反意见,以致作出多次错误决策,本文举几例:  相似文献   

9.
唐初“贞观之治”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有魏徵这样敢于面折廷争的民臣,以及唐太宗“兼听则明”的纳谏制度。  相似文献   

10.
“盐城市保安服务总公司出台了《民主协商制度》,推动了协商民主贯穿企业民主管理全过程,形式务实,内容丰富,是推动企业民主管理举措创新、工作创优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保障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维护和发展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政治权益的重要措施。”这是江苏省盐城市总工会今年3月5日向全市各县(市、区)工会发出的《关于转发〈盐城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民主协商制度〉的通知》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有许多新鲜的提法,“表达权”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2.
贞观良好政治风气的形成,得益于君臣的共同努力。唐太宗对纳谏心理障碍的克服和勇于改过的气魄为臣下进谏提供了一个畅通的渠道,而群臣通力合作、一心为公,最终成就了贞观之治。当时的君臣关系,蕴含着值得我们深刻思索的智慧: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营造公正和谐的工作环境,贞观君臣的态度和心理都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赵璐璐  刘后滨 《人民论坛》2011,(12):162-164
贞观良好政治风气的形成,得益于君臣的共同努力。唐太宗对纳谏心理障碍的克服和勇于改过的气魄为臣下进谏提供了一个畅通的渠道,而群臣通力合作、一心为公,最终成就了贞观之治。当时的君臣关系,蕴含着值得我们深刻思索的智慧: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营造公正和谐的工作环境,贞观君臣的态度和心理都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表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既包含了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还包含了公民对自己正当权益的诉求权利,以及在任何问题上均有以口头、书面或其他方法表达意见或看法的自由。实际上,表达权就是一项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15.
行政行为的主体是公务员。行政行为应诚实守信,也就是说公务员应该诚实守信。 诚信。就是诚实而有信用,就是诚善于心、言行一致。“人无言不立,政无信不威”。诚信是“立人之道” 和“立政之本”。唐朝有名的宰相魏征上书皇帝李世民时就公开进谏“不信之言,不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并强调执政必须此信。诚信作为中国的优良传统。它从“天人相通”和“赞天地之化育”的角度审视生命。激友人们用“至诚” 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在现代社会,我国的《民法通则》里有诚信原则,老百姓实…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在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信息化时代的迅速来临。为部队各级党委严格落实这一重大要求提供了新思路。在当今网络普及部队的新情况下.部队各级党委开展“网上纳谏”,可有效利用网络倾听官兵呼声,采纳官兵建议,体察官兵意愿。高度重视并不断完善“网上纳谏”的新途径和新形式.必将为推进部队党委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添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7.
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信息向社会公开,是尊重和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简称“四权”)的应有之义,充分体现“主权在民”的宪法精神。  相似文献   

18.
赵正群 《人权》2013,(6):35-38
201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五周年。伴随实施《条例》实践的展开,中国社会各界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条例》是一项促进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等全方位发展与基础制度建设的重要法规,促进了以知情权为代表的,包括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一组基本人权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在开展的县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安排了征求意见、开门整风活动。抚今鉴古,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唐太宗纳谏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苏爱莲 《当代广西》2013,(24):36-37
广大人民群众是“美丽横县·清洁乡村”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必须从满足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评判权入手,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变“要我清洁”为“我要清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