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纪桥》2017,(10)
<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国内各地党组织和旅日的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大会,包括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受陈独秀派遣的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了这次会议。7月30日晚,一名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  相似文献   

2.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宅内.会场布置简朴,气氛庄重.国内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的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了大会.陈独秀与李大钊因事务繁忙,未出席此次会议.7月30日,会场引起敌探的注意,在王会悟(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的建议下,代表们分批转移到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刘峰 《世纪桥》2011,(2):28-31
1921年7月的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党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齐聚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了召开这次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作了很多工作。在马林之前,来自莫斯科的吴廷康(维金斯基的化名),已秘密在上海活动,为中共上海发起组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共一大的召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后来也担任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与吴廷康是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出巨大贡献的两位国外友人。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晚上开幕,国内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的党组织选派出13名代表出席。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宅内。会议进行到30日时,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的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相似文献   

5.
刘峰 《党史文苑》2011,(1):48-49
1921年7月2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党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齐聚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召开这次大会,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做了很多工作。在马林到来之前,还有一位  相似文献   

6.
1921年7月23日,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会集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在这里举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内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的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的50多名党员。  相似文献   

7.
正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国内各地党组织和旅日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大会,他们是: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他们代表着全国的58名党员:上海的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沈玄庐、邵力子、袁振英、林伯渠、沈雁冰、沈泽民、杨明斋、俞秀松、李启汉、李中,北京  相似文献   

8.
100年前召开的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国内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的党组织共派出13位代表出席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这其中,有5位代表是湖北人。历经革命岁月,他们在时代洪流中命运迥异。革命征程,路长且艰。唯有坚守初心,方能不负人民,在历史的天空闪耀光芒。  相似文献   

9.
《党史博采》2001,(1):1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国内各地和旅日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12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  相似文献   

10.
李颖 《党史文苑》2021,(2):62-64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国内各地和旅日党的早期组织选派代表参会.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  相似文献   

11.
高峰 《党史纵横》2003,(1):7-10
新式政党的诞生和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章诞生于1922年7月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特殊会议.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但是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并没有制定党的章程,只制定了党纲.原因很简单,国内各地党组织和旅日党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的一所住宅内召开的会议是完全秘密的,会前的准备也大多是靠书信沟通的,没有条件和足够的时间来讨论很多具体方面的问题,因而会议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不可能十分完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党史界普遍认为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但是,笔者根据下述材料,认为尽管何叔衡是湖南派去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然而他到了上海后并没有出席中共“一大”。  相似文献   

13.
邓恩铭,又名恩明,字仲尧,贵州荔波人,水族。山东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代表山东共产党组织,赴上海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邓恩铭由此成为中共一大代表中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也是最年轻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小卡片     
<正>党史知识党的一大代表如何推选出来?(上)根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人的建议,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李达、李汉俊同当时在广州的陈独秀、在北京的李大钊通过书信商议,决定在上海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即,他们写信给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旅法、旅日华人中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通知他们各派两名代表来上海出席大会。接到开会通知后,除了旅法共产党早期组织因为路途遥远来不及派代表回国参加外,其他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都积极响应,推派代表。由于当时党正在筹建之中,还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组织手续,  相似文献   

15.
吴义国 《湘潮》2021,(1):55-55
代表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参加党的一大的是毛泽东和何叔衡。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国内各地的党早期组织和旅日的党早期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的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这次大会。毛泽东、何叔衡成为参加党的一大的湖南代表,绝不是出于偶然,而是他们追求新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建立湖南(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周佛海作为旅日方面的代表参加了大会,会后,由于选举出的中央书记陈独秀暂时在广州无法回上海任职,就让周佛海临时代理陈独秀的书记职务。但回到日本后,他就等于退出了共产党,只是没肓“办理退党”手续而已,他是“一大”13名代表中最早退出共产党的,1924年5月,周佛海从日本回到广州,9月他正式退出共产党组织。从此他投向国民党,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和“三民主义理论权威”;抗战爆发后,他又当了汪伪阵营的第三号大汉奸。周佛海为保退党?这个问题党史界长期以来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让我们还是从周佛海的成长过程来慢慢揭开问题的真相吧!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东京支部是共产党早期组织为开展海外革命活动,选派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主要发起人之一的施存统在日本东京创建的旅日早期党组织。从近年来日本馆藏档案解密资料来看,日本政府给留日学生中的社会主义者打上了"过激派中国人"的标签,并对他们进行秘密跟踪监视,施存统就是被重点监视的对象。作为中共东京支部的创始人,施存统与上海渔阳里"秘密组织"有着特殊关系,基于这一原因,他时常受到日本警察的骚扰,在这种境况下,仍然带病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理论,通过在留日学生中发展党员壮大革命队伍,加强与上海党组织的合作,促成日本共产主义者参加"远东大会",为中共东京支部的创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孟红 《党史纵横》2011,(1):33-35
1921年7月,开天辟地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兴业路76号(即原望志路106号)召开。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党员50多人。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共一大”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前无可鉴、毫无经验的起步之举,它能较为顺利地进行下去,取得圆满的成功,除了得益于当时负责组织大会的上海共产党代表的充分准备、机智应对,所有参会党员代表的通力合作之外,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举行。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出席大会13人,他们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受在广州的陈独秀派遣,也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相似文献   

20.
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民系.二十世纪初叶,许多旅日青年、学生,如孙中山、廖仲恺、丁日昌、黄遵宪、温仲和等,成为近代中国革命、辛亥革命的先驱和骨干力量,这一群体中,其主要成员绝大多数为客籍人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客家革命家的巨大的"历史群落",影响了中国整整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