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着两千多年从未间断过的文明史。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大量足以令世界称慕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大量有形文化遗产,如古遗址、墓葬、建筑、典籍、器物、园林、文学、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以及大量无形文化遗产,如风土人情、节日庆典、民俗礼仪、乡规民约、传统技艺等民俗文化,民谣、谚语、酒令、号子等民间口头文学,牧歌、秧歌、船歌、山歌、儿歌、戏曲、曲艺、  相似文献   

2.
李红勃 《人权》2014,(3):56-60
一、文化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相似文献   

3.
基诺族创造出了许多至今还惠泽后世的,主要涉及语言、民间文学、艺术、风俗习惯、传统技艺等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人类提供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直到今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还在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文化、科学、经济等价值和作用。随着基诺族社会历史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相关联的现代生活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基诺族的一些古老的传统技艺、  相似文献   

4.
国际上与我国"社会组织"类似的概念,主要有"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社会组织的存在虽然历史悠久,但作为一种主要的社会力量在世界范围内勃兴是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  相似文献   

5.
乔丽 《前沿》2011,(7):179-181
生态文明是内涵丰富的文明形态,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生态文明是由人类、环境、资源能源三大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构成的系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其内含在生态文明大系统之中。本文基于生态文明的理论,阐析了生态文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杨冰 《今日民族》2009,(8):19-20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积淀的民族,文化遗存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具有重要和多重的抢救和保护价值。目前白族文化遗产中得到政府部门及各种社会组织着重保护的文化遗产内容有: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有着独特风格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其建筑工艺堪称一绝;门窗木雕,处处展现白族木工高超的技艺;大理三塔,是大理典型的代表和象征,看到三塔就让人想起大理;本主祠,  相似文献   

7.
布朗族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农耕文化、茶文化、纺织文化、建筑工艺、手工工艺、语言文学、民间歌舞艺术、宗教文化、民俗礼仪文化和民间信仰文化等等。在经历了社会发展变革和现代强势文化的冲击后,布朗族的许多文化遗产已经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就目前而言,布朗族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大困难仍然是保护与传承的问题。保护与传承,是相辅相成的。所谓保护,  相似文献   

8.
"老字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中,孕育和保留了大量老字号。"老字号"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文化现象,它们分布在餐饮、零售、食品、酿造、医药、文化、服务等众多行业。是"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  相似文献   

9.
通常理解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仿佛是属于过去时的。但实际上所有这些事象又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存在的痕迹,有的甚至生命力相当旺盛。这一点决定了我们在保护中存在诸多两难的问题。说到在当今社会条件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想没有哪一个题目会像它这样  相似文献   

10.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大会于2003年9月29日至10月17 日在巴黎举行的第32届会议, 参照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书,尤其是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以及1966年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3,(2):91-91
周凯、张慧娟在《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破坏、灭失等威胁,如何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议题和使命。从传播学的视野出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国际间进行的是理念的交流和传播,而在国家层面是法律与政策的宣传,在微观层面则是传统技艺的有效传递。目前,与具有先进保护经验的国家相比,我国的保护理念和措施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经济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在法治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遏制违背保护原则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今日民族》2007,(6):17-18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文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5]145号)的精神,从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云南省成立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相似文献   

13.
面对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大背景,怒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也面临新的形势:一方面,怒族人口较少且与其他民族大杂居,保护传统文化特别是原生态文化的难度较大,受主流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群众的选择性、多样性、崇外性增强,建筑、服饰、语言、习俗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走向文化趋同的路子;另一方面,怒族支系复杂,有语言无文字且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4.
为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设立国家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设立“文化遗产日”。其主旨是能够增强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促进我国尽快建立“以国家保护为主、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新体制”,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刘帮胜 《人民论坛》2010,(7):256-257
传统文化是祖先历经几千年的生产实践探索、发现的民族遗产,对于我们构建民族认同、树立道德体系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随着农耕文明的衰落,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已不复存在,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有效保护传统文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过程中,人类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  相似文献   

18.
武慧 《前沿》2012,(16):136-137
北川羌族酒歌保留着许多人类原始的艺术形态,无文字的羌族用最原始、最直接的唱歌的方式来记载历史、传播文化、教育后代.酒歌是北川羌族宗教、历史、文学、民俗等多方面的直观体现.它有着保留、传承和发展北川羌族传统文化的功能.更是其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同时研究北川羌族酒歌也是研究羌族、研究我国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途径,对保护传承北川羌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遗产是一个内涵十分深刻并且不断丰富的概念。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日益深化,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域日益扩大,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文化传承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话语下,有关文化传承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以国内公开出版和发表的学术论著为线索,着重从文化传承概念的再认识、文化传承机制的探寻、文化传承与变迁的探讨、文化传承人的研究、文化传承途径的创新探索五个方面,对近年来此语境下学界关于文化传承的研究作了综述,以期展示文化传承的研究成果和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