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英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misuse of legal process)可以构成一种独立的民事侵权行为责任。在这些情况下,原告可以提起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行为诉讼,从被告那里获得补偿。一般而言,存在三种"法律诉讼的滥用"的情况,即恶意刑事起诉、恶意地提起民事诉讼以及其它的诉讼滥用,因此也就存在三种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行为形式,。  相似文献   

2.
英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责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爱国 《法学家》2000,(2):117-123
在英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misuse of legal process)可以构成一种独立的民事侵权行为责任.其基本含义是:被告恶意地、没有合理的和合适的理由,使原告陷入一种刑事的诉讼或者民事的诉讼;诉讼的结果有利于原告,即被告造成的诉讼失败;原告因此受到损害.在这些情况下,原告可以提起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行为诉讼,从被告那里获得补偿.①一般而言,存在三种"法律诉讼的滥用"的情况,因此也就存在三种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行为形式,具体而言,法律诉讼的滥用有这样三种形式:第一,恶意刑事起诉;第二,恶意地提起民事诉讼;第三,其他的诉讼滥用.在这三种诉讼中,大量的诉讼是第一种形式,即恶意的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3.
本文案例启示:一般的恶意诉讼行为,属于妨碍民事诉讼的行为和民事侵权行为,只有情节严重的恶意诉讼行为,才以犯罪论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恶意诉讼行为,在实践中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可能涉嫌不同的罪名,其中以骗取钱财为目的的恶意诉讼行为即诉讼诈骗行为,属于典型的三角诈骗,构成诈骗罪。在处理恶意诉讼所涉及的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程序交叉衔接问题时,需同时考量司法效率。  相似文献   

4.
对恶意诉讼及其规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意诉讼是指为达不正当目的,当事人明知没有事实根据和正当理由故意提起诉讼,致使相对人遭受损害的侵权行为。恶意诉讼的出现是由诉讼本身的消极性、现有法律制度的内在缺陷以及社会诚实信用的缺失等多方面原因所致。恶意诉讼不仅侵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浪费司法资源,而且破坏法律的秩序价值和社会稳定性。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可以综合、协调利用多种方式,形成实体法和程序法相配合共同规制恶意诉讼。  相似文献   

5.
恶意诉讼——一种新型的侵权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法律对于恶意诉讼的规制在立法方面缺乏实体性规范,导致在司法领域对恶意诉讼行为的规制难以完善。现有的两部民法典草案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然而在法工委公布的民法典草案中却被否认,本文通过论述恶意诉讼的规制方法及作为一种新型侵权行为的必要性,而得出恶意诉讼应作为一种新型侵权类型加以规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王卫东 《法治研究》2006,(12):62-63
一、滥用法律诉讼的法律概念 滥用法律诉讼主要是英美侵权行为法的概念,是侵权行为的一种类型。大陆法国家的实体法并无滥用法律诉讼的明确规定,并不把滥用法律诉讼作为一个法律概念,而往往是通过判例或者在程序法中对其作出相应的规范。在英美法中,如果被告恶意地、没有合理根据,而对原告提起诉讼;诉讼的结果有利干原告,即被告造成的诉讼失败;原告因此受到损害。在这些情况下,原告可以提起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行为诉讼,从被告那里获得补偿。  相似文献   

7.
诉讼收费监督管理改革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收费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直接决定着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也对遏制恶意诉讼、制裁违约侵权行为具有一定作用。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出台以后,诉讼收费制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诉讼收费形势,加强和完善对人民法院诉讼收费的监督管理,避免出现诉讼收  相似文献   

8.
罗翔 《法制与经济》2010,(14):54-55
恶意民事诉讼行为严重侵害诉讼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妨害正常的民事诉讼程序,对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以及我国的法治建设均构成极大的威胁。因而,正确识别恶意民事诉讼行为,将其定位为特殊侵权行为并加以规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公民法律素质的迅速提高,权利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公民通过诉讼途径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意识也逐步增强。与此同时,部分公民借助诉讼这一合法的外在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损害他人利益的动机同样得到了"强化",给受害人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害,并且造成司法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法律的权威性和秩序价值。"恶意诉讼"作为一种侵权行为,已经成为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恶意诉讼的概念和构成要件,探讨了"恶意诉讼"的社会危害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今年本刊第5期刊发的《“诉”债“诉”还》一文,报道了新闻记者甘建华反击恶意诉讼案中,原告甘建华诉讼代理人的若干评说。3月27日,此案作出了终审判决。为此,本刊特地从恶意诉讼行为导致的各种损害后果、被侵害人的维权效率和维权成本、我国民法典关于侵权行为法的拟议等角度,约请著名政法记者沈嘉立同志发表述评,作为对本案的跟踪采访。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侵权理论中,侵权行为与民事侵权行为是不加区分的,侵权行为即民事侵权行为。我们这里说的诉讼侵权行为在传统的侵权行为中实际上是民事侵权行为中特殊的侵权行为之一部。那么,什么是诉讼侵权行为呢?我认为,诉讼侵权行为是司法机关(检察、审判机关等)及其工作人员在刑事、民事、经济和行政诉讼过程中,故意或过失地违背法律或有关规定执行职务,从而侵犯公民或法人的合法权益,致使公民或法人应有之各项权利的行使受妨碍或财产利益遭损害的行为。诉讼侵权行为具备作为一种侵权行为所应有的构成要件,同时又具备其他侵权行为所没有的构成要件,并以此为特征将其与其他侵权行为(如民事侵权行为、行政侵权行为等)区别开来。由以下几点,我们可以看到诉讼侵权行为的基本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规制恶意诉讼,2012年颁布的新《民事诉讼法》增加了恶意诉讼制度,这个规定是新《民事诉讼法》的亮点,但该规定的不足之处也不容忽。下面,我将围绕着恶意诉讼的基本内涵,对恶意诉讼的认定标准、新增恶意诉讼制度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完善恶意诉讼制度作出较准确合理的探讨,以期准确把握恶意诉讼制度的精髓,利其器进而善其事,为我国恶意诉讼制度的完善提供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3.
我国恶意诉讼侵权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恶意诉讼侵权的界定对我国恶意诉讼侵权的概念进行定义,是构建恶意诉讼侵权制度的前提。而要界定清楚这一概念,需要把握其内涵和外延。(一)我国恶意诉讼侵权的概念1.恶意诉讼侵权概念的内涵恶意诉讼侵权的规定主要来自于英美法,对其概念界定以借鉴英美法为宜。英国法上对恶意诉讼侵权概念的界定,  相似文献   

14.
从律师代理的一桩恶意诉讼案件,剖析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恶意诉讼的产生原因、过程及法律后果,揭示恶意诉讼的危害性及产生恶意诉讼的制度漏洞,就恶意诉讼的防范及应对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锦川 《知识产权》1995,5(3):36-37
民事诉讼法第29条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因侵犯软件著作权提起的诉讼,属于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当然也应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因此,凡实施了侵犯软件著作权的行为的,具体来说就是实施了软件保护条例第30条规定的侵权行为的,该行为地的法院对该诉讼有管辖权。比如,未经软  相似文献   

16.
黄勇胜 《法制与社会》2012,(31):114-115
恶意诉讼是指当事人恶意串通向法院提出诉讼,进而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行为。相对于原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设置了专门的条款即第112条规定恶意诉讼之责任。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2条的规定,恶意诉讼的主体为两人或两人以上,主观上存在共同损害的故意,客观上存在共同损害行为,并造成了损害后果的产生。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恶意诉讼之规制仍然存在缺陷,这种缺陷主要表现在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仅规定了恶意诉讼之责任,而没有设置恶意诉讼事前规制机制。因此,我国应当通过完善庭前证据交换制度、设立诉讼承担制度而实现对恶意诉讼的全方位规制。  相似文献   

17.
恶意串通之恶意诉讼是当前司法实践中最为常见的诉讼违法行为.恶意诉讼当事人常以恶意串通的方式利用法律的漏洞诈取法院的调解和判决,从而得以实现非法获益.此种犯罪现象的频发违背了诉讼旨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设置初衷,更加践踏了法律的权威性.本文将对恶意串通之恶意诉讼产生的程序法原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恶意诉讼”这一问题进行了突破性的规定.但是,恶意诉讼这一现象其实早就存在.可以说,恶意诉讼的产生是诉讼制度不可规避的产物.任何事物的区分都将是“双刃剑”式,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促进了法制的发展,同样,借助程序实施非法行为亦屡见不鲜.正是人们从对程序的绝对遵循,认为以绝时的程序公正就可以达到最大化的判决公正思想使得许多怀有恶意的行为人通过诉讼侵犯他人权益以获得非法利益.本文对恶意诉讼的研究以“什么是恶意诉讼——为什么会产生恶意诉讼—怎样规制恶意诉讼”这一线索来探讨恶意诉讼的法制建设问题,希望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建立可行性规制提供一丝薄力.  相似文献   

19.
以专利作为工具提起的恶意诉讼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在理论界鲜有研究,司法实践中也因对此类诉讼的认识不足而出现了大相径庭的判决.从近年来有代表性的三个专利恶意诉讼提出问题,从恶意诉讼的概念、法理及法律构成要件展开分析,提出了专利恶意诉讼的法律应对措施,重点分析专利恶意诉讼与确认不侵犯专利权诉讼之间的关系和协调.  相似文献   

20.
恶意民事诉讼在司法实践中通常称为恶意诉讼、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利用诉讼为自己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诉讼行为,其实质是诈骗,这已经是法理上一致的共识。但根据《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意见,恶意诉讼行为不被认定为诈骗行为,而是以通过民事途径纠正这种违法行为.这一司法答复无形中放纵了恶意诉讼行为,使恶意诉讼行为有增多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