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极端冲突论”的传统政治观 ,论述了政治的“公共权力”性质 ,用文明一元论与文化多元论相统一的价值观 ,分析了政治文明的人类性、世界性 ,以“公共论”、“代表论”、“法治论”简明地构筑了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规范性、理想性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2.
网络民意表达是公众利用互联网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通过对社会公共事件进行评价来表达愿望与诉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的活动。从评价论的角度看,网络民意表达具有对社会存在的认知内容,体现着众多不同的网络群体的利益和要求,是以网络为载体反映网民与带有普遍性的社会事件和基本问题之间价值关系的一种社会评价活动。网络民意表达本质上是一种民众评价活动。  相似文献   

3.
论新世纪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公共型政府。进入新世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生产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务。这样,政府就不再是哪个阶级的利益代表,而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是公共意志的执行机构。因此,在公共行政体制下,政府的首要特性是其公共性。2.公正型政府。公共行政体制下的政府既然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公共意志的执行者,就必须主持正义、公道,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经济主体和社会主体,绝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制定和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这是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36)
奥古斯丁的自由观首先从自由意志的来源方面进行阐释,肯定了自由意志是善的,上帝赋予人自由意志是正当的。其次他说明了,恶的产生是自由意志误用的结果,但是这将威胁到上帝的信仰。他为此进行了辩证,说明自由意志为恶和上帝的预知并不矛盾,对信仰和理性进行了调和。他的自由观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对于西方哲学在希腊哲学之后的转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德诺认为国家有意志表达和意志执行两种基本职能,即政治功能和行政功能,由此提出政治与行政的二分论,但他的主要研究意向不在于政治与行政的"分离".而是注重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协调".协调途径之一是政治对行政的控制,途径之二是行政的适度集权.这种看似矛盾的协调在法定体制内是无法完成的.古德诺考察了美国政治体制.发现这一协调力量来自法定体制之外的政党.政党通过对立法机构成员和执行机构成员的挑选,恢复了被法定体制割断了的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某种有效控制;政党通过对中央行政官员和地方行政官员的挑选,建立起一种必要的行政集权.  相似文献   

6.
现当代哲学的研究范式由近代的认识论或知识论转向生存论。而随着生存论解释原则的确立,一是为工程的哲学研究开启了新视阈;二是生存论的运思方式使工程的本体论追问得以可能;三是生存论打通了沟通工程的本体论研究与工程的知识论研究范式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市场经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各种利益集团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渐进性,利益集团在参与公共决策过程中遭遇了多重矛盾:公共利益的包容性与团体利益的排他性的矛盾、强势利益集团强大的影响力与弱势群体利益代表缺失的矛盾、参与范围的广泛性与制度化的表达渠道的有限性的矛盾。我国公共决策民主化的进程只能在调和这些矛盾的过程中渐进发展。  相似文献   

8.
亨廷顿立足于实际发生于第三世界国家政治舞台上的现状,针对正统现代化论和现代化修正论这两种理论,提出了第三派学说,即强大政府论,或称政治秩序论。亨廷顿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会导致不稳定,城乡差距是政治不稳定的根源,不平等会导致动乱等。亨廷顿指出,欲根除国内政治的动荡和衰朽,这些国家必须建立强大的政府,建构具有吸纳能力的政治体系,缔造强有力的政党,加强政治改革等。  相似文献   

9.
“霸权稳定论”是当代西方政治经济学主流理论之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来实现对外政治投资。  相似文献   

10.
宁译锐  胡皓月 《学理论》2015,(6):32-33,38
《论犹太人问题》主要是针对青年黑格尔派的代表人物布鲁诺·鲍威尔所作,是马克思研究市民社会理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文献。在这篇文章中,"市民社会"是马克思进行宗教批判、分析政治解放、人的解放时所使用的一个概念,主要是在论述宗教解放、政治解放的过程中从宗教解放与政治解放的关系、政治解放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犹太人的世俗生活这三方面对市民社会理论加以探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政治的现代化,新型技术官僚开始代替传统知识分子,正在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技术官僚所具有的专业背景及其在科学领域中所具有的权威性,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然而专家治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由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进入的技术专家,要成为现代公共活动的合格主体,在行政导向上,应确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性诉求,实现对经济人工具理性的超越;在行政过程中,自内而外,以公共理性、公共意志、公共节操三重纬度建构一种规范性力量,使技术官僚都能按照公共人范式去行动,以正当的公共行政提高专家治理的绩效。  相似文献   

12.
霍佳佳 《学理论》2009,(17):22-24
公共权力是政治共同体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基础,指引着政治资源在公共领域的权威性分配。作为人民利益高度聚合的代表,公共权力具有公共性与强制性,这使之在具备促进公共意志达成的能力之外,也潜藏着侵害公共利益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内化于公共权力的内部双重矛盾之中,当其被现实外部因素激活并转化为一种影响政治过程的显性介入性力量时,公共权力的实际运作便会偏离正确轨道,导致公共权力的异化。  相似文献   

13.
"人民主体论"作为唯物史观的根本原则,为坚持"人民中心论"提供了基础;"人民中心论"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在新时代中国的集中体现,为实现"人民主体论"提供了途径,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认识两者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应然关系,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习近平的人民观,无论是从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还是从理论自觉与执政自觉层面或是从整体性与个体性层面,都体现了"人民主体论"与"人民中心论"的辩证统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廉政行为的伦理正当性是廉政伦理研究的基础性问题。赫斯特豪斯关于行为正当性的伦理论证为廉政行为的伦理正当性阐释提供了逻辑理路,这可从道义论、功利论与德性论三个维度对廉政行为的正当性进行解读。从道义论看,廉是传统儒家官德的重要范畴,是当代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也是普遍理性接受的规则,因而廉政行为完全吻合道义论的正当性要求。从功利论看,廉政行为的伦理正当性体现在廉政行为可以减少和消除腐败的产生、发展及其危害,以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廉洁从政能产生一些好的结果,而且能避免因腐败带来的诸多不良后果。从德性论看,官德是一种比普通职业道德要求更高的行政道德,廉政行为更多的是一个具有良好德性修养者出于其品格特征而作出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5.
论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政治学和公共行政理论认为 ,政府是社会利益的代表 ,其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现代团体主义政治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否定了传统的观点 ,它们分别认为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或者是团体利益 ,或者是政府官员的个人利益。这些观点都有其不足之处 ,其中有些观点甚至是根本错误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科学地解决了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看来 ,从根本上说 ,在阶级社会 ,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必然是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人民的政府才有可能真正把人民利益作为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论体制转换时期的利益整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体制转换时期的利益整合机制陈子舜利益追求与其说是人类活动的需要特征,毋宁说是人的本体论意义的存在方式,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离开了利益的推动,社会就不能存在,更谈不上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利益看作是主客体关系的范畴,包含着主体的需要和满足需...  相似文献   

17.
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康德以道德动机为起点,引出了"德性""善良意志""出于责任与合乎责任"等概念,提出了道德义务论这一概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功利化的经济发展、多元化的意识形态给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本文从康德的道德义务论出发,探究了"理性""善良意志""道德命题"和"命令式检验"在其道德义务论中的地位与关系。从德育内容、立德树人、道德评价三方面提出建议,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及其基础上的人民群众观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世界观,也是社会主义运动走向胜利的理论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历程,始终伴随着党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理论透视和实践创新,从认识论与价值论、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革命方略与治国方略三重维度诠释了人民群众观的内在本质,形成了由主体论、利益论、动力论和目的论构成的人民群众观的系统结构,并在理论源流上显现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史观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学说、列宁的“群众、阶级、政党、领袖”关系理论、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人民群众观。  相似文献   

19.
行政问责制作为一种权力监督与制约的制度安排,源于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其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论和分权制衡论是其最基础的理论渊源。社会契约论是一种用契约关系解释社会和国家起源的政治哲学理论。人民主权理论集中表达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归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并服务于人民的政治理念。分权制衡论是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又互相制衡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历史合力论是唯物史观的内在组成部分,是物质条件决定论的延伸和补充。但在唯物史观发展史上长期遭到遮蔽和误读,在史学研究实践中往往受到误用。这与理论主体未能深度辨析历史合力论某些核心要素有很大关系。这些要素大体包括历史合力的基本类型、运行机理、活动场域、单个人意志内部层次等。透彻地辨析这些问题,有助于准确描绘历史合力论的理论面相,科学解释其理论内涵,从而在史学研究实践中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